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术前准备,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为L3-L4椎间隙。观察组麻醉方法采取旁入路穿刺法,对照组麻醉方法采取正中入路穿刺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三周腰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有19例发生腰痛、术后一周有15例发生腰痛、术后3周有7例发生腰痛;观察组术后3天有11例发生腰痛、术后一周有4例发生腰痛、术后3周均不发生腰痛。结论: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采取旁入路穿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损伤,引起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穿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南石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术前准备,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L4椎间隙穿刺。对照组选择正中入路穿刺法麻醉,观察组选择旁入路穿刺法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腰痛23例(32.8%),第7天腰痛15例(21.4%),第6周末腰痛10例(14.3%);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腰痛22例(31.4%),第7天腰痛2例(2.9%),第6个周末腰痛0例。观察组腰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侧入穿刺法引起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入法,可避免损伤脊间韧带和脊上韧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穿刺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93例,分别行正中入路组和旁入路组麻醉方法后,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正中入路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旁入路组(P<0.05);正中入路组麻醉药物用量、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旁入路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入路组牵拉痛发生率以及肌松欠佳发生率均高于旁入路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入路法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复杂程度较高,需要时间较长、但麻醉药用量较小,且可以明显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及降低腰痛的发生率,因此在穿刺技术过关的前提下腰-硬联合麻醉应尽量采用旁入路法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直入穿刺法、侧入穿刺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直入穿刺法,B组侧入穿刺法,穿刺间隙L3~4,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发生情况。结果 B组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穿刺法引起下肢手术术后腰痛几率小于直入法,采用侧入穿刺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穿刺(针内针型)。正中入路、锐角侧入路,"把持式"方法穿刺。硬外穿刺、腰穿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者,改用其他方法。硬外穿刺一次成功病例数,硬外、腰麻穿刺针触及到神经病例数,硬外穿刺耗时,穿刺后第6天腰痛病例数,置管顺畅否,引流脑脊液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261例所用穿刺方法:正中入路穿刺法(Z组)133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128例。Z组较B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麻醉后第6天腰痛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高(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正中入路与旁正中入路穿刺法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优劣性。 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2018 年12 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5 例年龄>75 岁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均实 施腰硬联合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中入路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重复穿刺、硬膜外导管置管 失败、硬膜外置管引起感觉异常、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脊麻成功和穿刺后5 d 腰背部疼痛的例数。结果 旁 正中入路组脊麻成功率高于正中入路组(P <0.05),重复穿刺率、置管失败率、感觉异常率及置管出血率 低于正中入路组(P <0.05)。旁正中入路组术后5 d 腰背痛发生率低于正中入路组(P <0.05)。结论 旁正 中入路比正中入路更适用于高龄患者硬- 腰联合麻醉,其有更高的脊髓麻醉成功率和更低的腰背部疼痛发 生率。  相似文献   

7.
毛文艳  姜虎飞  鲁媛媛 《北京医学》2021,43(10):1026-102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中分别采用正中入路穿刺与旁正中入路穿刺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采用CSEA接受髋部手术的60例高龄患者,根据入路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正中入路穿刺法)与观察组(30例,旁正中入路穿刺法),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腰背疼痛状况等。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重复穿刺、脊麻成功置管失败、感觉异常以及置管出血比例依次为6.7%、93.3%、3.3%、6.7%、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5.58±10.41)min、术中出血量(486.12±11.05)ml、术后引流量(92.03±10.84)ml,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腰背疼痛发生率为13.3%、疼痛持续时间为(2.10±0.25)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中入路穿刺法相比,旁正中入路穿刺法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耗时、穿刺次数、进针深度、穿刺成功率、腰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盲刺组相比,超声组穿刺时间更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成功率更高;术后5 d腰痛程度更轻,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经旁正中位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时,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准确评估穿刺深度,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术后腰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中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与旁路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后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炎及腰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行首次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手术过程均顺利、且既往无腰痛病史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正中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Z组)与旁路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Q组),每组各100例。从术后第4日开始每周对患者腰痛情况进行随访,连续4周,如4周后腰部疼痛仍存在则继续随访3个月,并记录结果。按《临床治疗指南疼痛学分册》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Z组有2例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同时并存的患者,单纯棘上韧带炎患者1例。Q组有2例棘间韧带炎发生,无棘上韧带炎患者。术后腰痛患者Z组有17例,Q组有20例。两组产妇均无4周后仍有腰痛的情况。结论:两组产妇术后棘间韧带炎均有发生,正中法穿刺棘上韧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旁路法穿刺,两组产妇产后腰痛总体发生率Q组稍高于Z组。正中法穿刺以及旁路法穿刺引起的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所产生的腰痛比例在剖宫产术后腰痛总体发病率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由此推理麻醉穿刺损伤并不是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腰-硬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15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L3-4-5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连续穿刺三次均失败后,运用正中入路穿刺法(Z)和“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对患者进行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引流困难发生率。结果两种穿刺方法在引流困难发生率Ⅰ型和Ⅱ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通常可以分为脑脊液引流不畅(Ⅱ型)和完全引流不出脑脊液(Ⅰ型)两种类型,并且与正中入路方法相比,“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的引流困难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腰硬联合麻醉脑脊液引流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下腹部、下肢及盆腔等手术患者。将既往无腰痛病史、无脊椎畸形、无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身材较匀称且ASAⅠ~Ⅱ级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中入路组(A组)和侧入路组(B组),每组65例。选择L_(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察记录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腰膜外置管困难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异感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一次性腰穿脑脊液引流情况,并将其分为两类:1型完全不能引流出脑脊液,2型脑脊液引流不畅。比较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对腰硬联合麻醉脑脊液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中腰膜外置管困难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异感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B组(P<0.05)。同时发现,B组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路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同时,侧入路方式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入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三组:A组(≤45岁),B组(46~64岁),C组(≥65岁),每组各8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个年龄组患者分为正中入路(M)和旁入路(P)两个亚组。记录硬膜外穿刺困难、异感、出血、术后2、6 d腰背痛发生率。结果:与AM组比较,AP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P组术后第二天腰痛发生率低于与BM组(P<0.05)。 CP组术后2、6 d腰痛、穿刺困难发生率均较CM组降低(均P<0.05)。与CM组比较,AM组术后2、6 d腰痛、穿刺困难、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BM组术后6 d腰痛、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与CP组比较,AP组穿刺困难、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BP组出血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中,正中入路与旁入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旁入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腹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正中穿刺与侧入穿刺术后应激状态和腰痛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80例剖腹产患者分组。正中穿刺组实施椎管内麻醉正中穿刺,侧入穿刺组采取椎管内麻醉侧入穿刺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腰痛程度、穿刺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腰痛发生率。结果侧入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正中穿刺组,P0.05;侧入穿刺组腰痛程度、穿刺后血糖水平、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低于正中穿刺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中穿刺组,P0.05;侧入穿刺组腰痛发生率低于正中穿刺组,P0.05。结论剖腹产患者椎管内侧入穿刺术后应激状态和腰痛发生情况低于麻醉正中穿刺,可减少腰痛发生,减轻患者身心应激,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廖义清  陈少云 《右江医学》2000,28(5):346-34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能否有效消除剖宫产术前期 (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 )的疼痛及其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病例 2 0 0例 ,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穿刺麻醉组 (Ⅰ组 )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 )各 10 0例 ,观察两组麻醉的平均起效时间 ,剖宫产术前期产妇的疼痛情况 ,血压心率的波动情况 ,以及术后头痛腰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平均 :Ⅰ组 ,5± 1.7分钟 ;Ⅱ组 ,18± 4.6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前期疼痛 :Ⅰ组 ,93%的产妇无任何疼痛感觉 ,7%感受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 ;Ⅱ组 ,90 %的产妇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情况 ,Ⅰ组较Ⅱ组相对平稳。术后头痛与腰痛发生情况 ,两组无差异。结论 :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起效快 ,并能有效消除剖宫产术前期的疼痛 ,而且也未增加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武圣丰  高华  邾立国 《吉林医学》2014,(25):5661-5662
目的:26G腰穿针直接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60例。I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技术;Ⅱ组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穿刺针进行腰穿。两组均缓慢推注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给布比卡因10~13 mg。记录术后第2天、4天、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头痛、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穿穿刺时间、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3个月内I组仍有2例患者诉腰部穿刺部位疼痛。结论: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针行剖宫产术的麻醉穿刺是有效、可行的,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一点穿刺法、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一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两点穿刺法),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组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从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神经节段数、骶神经阻滞完善数、牵拉痛发生数、腹肌松弛情况、麻醉前后BP和HR变化、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率等方面.结果:A、B两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程度均较C组迅速且完全,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用药量A、B组少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C组.结论: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方式一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优于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腰硬联合穿刺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1-01拟行剖宫产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200例,分为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法组(A组,n=100)和将腰硬联合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单纯行腰麻术组(B组,n=100)。剖宫产术毕后,待麻醉平面消退至T10以下送患者回到病房。术后随访1周,询问麻醉消退时间,有无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消退时间无差异,腰痛发生率、下肢痛或感觉异常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7%)。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操作简单且具有可行性,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对比两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平均分两组,Ⅰ组30例为两点法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张子江  刘丽妹 《中外医疗》2013,32(15):49-49,51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选择一种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将10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入法组(A组),直入法组(B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和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第2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第3次穿刺成功率B组仅为60%,2例因3次穿刺失败而行侧入法穿刺成功。术后随防病人A组无一例诉腰痛,B组有5例诉腰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入路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韧带损伤、出血、感染以及术后腰痛等并发症,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与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以及针内针正中入路腰麻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组(x组)、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组(p组)、针内针正中入路腰麻组(z组)。观察各组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需要次数、5平分钟麻醉平面、血压下降情况、术中牵拉反应。结果腰麻成功后注入麻药,三组5分钟所测麻醉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z组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x组和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组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麻成功率高于x组25G细针直接穿刺,(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与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穿刺时间短,损伤小,麻醉效果确切,两者都是适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微创麻醉方法,相比而言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正中入路腰麻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