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和查阅文献资料,针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探讨手术室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心理社会性因素危害等几个方面,从而采取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做好标准预防等一系列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总结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存在职业危害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一系列防护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各种防护措施,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需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手术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地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室特殊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实践、现察思考及查阅文献,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手术室护士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提高自身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各种危害因素的分析,认识到个人防护意识薄弱,空气中化学消毒剂、麻醉药物等不良气体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疲惫等环境中,采用了强化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结论 减少和消除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是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董惠娟  刘志荣  康琼 《吉林医学》2013,34(24):5024-5024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因素,提高手术室护士对于急诊手术的防护意识,减少护士职业危害的危险。方法:分析急诊手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与管理,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急诊手术的职业危害因素很多,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危险。结论: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急诊手术的职业防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策略.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身体健康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及相关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出职业危害的诸多因素.结果:提高手术室护士自身保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促进身心健康.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是预防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以保障其身心健康的.  相似文献   

13.
姜燕  朱小萍 《吉林医学》2012,33(8):1722-172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发生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手术室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工作环境的不安全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严重损害手术室护士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采取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艳灵 《当代医学》2012,18(16):125-126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环境对介入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介入手术室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介入手术室内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介入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时职业危害的认识,保证他们的职业安全.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尽量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程度.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有效的得到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防护措施。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结论: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分析,直接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接触以及受各种传染病、化学消毒剂、放射线、机械性损伤等多种危害因素影响,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受多种危害因素的影响.结果 严重的危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就显的由为重要.结论 让更多的手术室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中的危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从而维护和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孙瑞敏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48-148,155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士达到更好的防护。方法:发现危害因素,找出应对措施,积极防护。结果:对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危害因素造成的伤害。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是手术室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中外医疗》2010,29(9):151-15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资料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对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运用有效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手术室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