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古文》,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除了编写体例新颖外,还增加了汉语史、音韵、古医籍等内容;尤其是对文选原文进行重新校勘,改正了旧版教材的误字,修改和补充了课文注释等,给使用者  相似文献   

2.
读了陈贻庭同志《<医古文>教材注释的商榷》(贵刊1981年第3期)一文后,颇有同感.为了有利于今后对该教材的进一步修订,笔者本“愚者千虑”之精神,对《医古文》(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专业用,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年7月版)一书中的八条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正于海内贤达。一、[当今居世之士]泛指当时的地主阶级的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例,遴选其中注释可资商榷的"步兵校尉"及未出注的"乳中虚冷""不时""四物女宛丸""崇饰""忽弃"等词条进行讨论,以供其再版和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医古文课程在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教材的编写、注释的考究,笔者曾于小文"医古文疑义举例"中有所阐述[1]。本文结合平日教学心得,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例,遴选其中误注的"故自"及未注释的"应时""弃去""无何""发动"等词条进行讨论,略陈浅见,供同仁讨论和《医古文》教材编著或再版时参考。文中所引文句均括注其出处及其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高等医药院校《医古文》统编教材试行以来,普遍的反映是好的。文选部分有一些是“文革”前的保留篇目,也有新入选的文章;注释上兼采众家之长,吸取近期学术成果,具有简明、通俗、比较准确的优点。教材还注意到和一般古文选的区别,对选文中一些中医学的常用、专用字和词语作了较多较详尽的诠释,使教与学二方都获益不  相似文献   

6.
7.
8.
刘娟 《中医药文化》2003,20(2):35-35
任何字典、词典 ,都是依据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字、词的意义进行概括和总结。由于编者水平不等 ,接触材料不一 ,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互有出入。应用这类工具书 ,低劣的自不必论 ,即是公认优异者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 ,宜从语言实际出发 ,兼取各家之长 ,灵活变通地应用。从这个角度考察六版《医古文》教材 ,其注释应该说是“瑕疵不少”。下边略举数例 ,以见一斑。  《医话四则》 不肖 :不才 ;不正派。  就本文意义来讲 ,此处讨论的是医术水平高低的问题 ,“其间贤者不待言 ,其不肖者 ,若何因其世业而安心服其药 ?”“不肖者”与“贤者”相对…  相似文献   

9.
周利 《中医研究》2011,24(9):75-7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院校《医古文》教材几经编写,从4版到7版,内容丰富了很多,但其基本框架结构却没有太大的变动。而新版《标准医古文》使用以来,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主要因为这部教材在充分尊重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作了许多创新,令人耳目一新。笔者在使用这部教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通用的六版<医古文>教材中,有关<内经>经文及其注文的文选虽然只有3篇,但歧义颇多,有的还涉及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教科书和<医古文学习指导>(以下简称<指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医古文>教材中,医论类的文选有10篇,其中有些疑难问题值得商榷.兹结合<医古文指导用书>(以下简称<指导>)与<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医古文>(以下简称<丛书>),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六版<医古文>教材中的医案医话类文选,在注释和翻译方面存在不少疑难之处,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理、医理,进行详细的辨析.这里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多义的选择、虚词的作用,以及语境、修辞、校勘等问题,对阅读和理解医古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古文》文选三段注译辨商350007福建师范大学谢季祥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及其教学参考书从整体上说,注释准确明晰,翻译通顺流畅,不失为较好的教学用书。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注译值得商榷,本文就文选部分三段影响较大的注译问题谈谈笔者的意见。《宋清传...  相似文献   

16.
谢季祥 《中医药学刊》2004,22(3):507-50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六版《医古文》教材中的医案医话类文选,在注释和翻译方面存在不少疑难之处。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理、医理,进行详细的辨析。这里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多义的选择、虚词的作用,以及语境、修辞、校勘等问题,对阅读和理解医古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医古文如何借用注释进行阅读?本文拟作浅近阐述。一、注释的产生由于文学体形的变革,词义的变迁,加之古书在辗转传抄中出现差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就产生了注释。汉代的注释有的称为“训诂”,有的称为“传”,有的称为“注”。“训诂”重在以今言释古语,或以通语释方言;“传”重在阐发经义;“注”取义  相似文献   

18.
研读六版《医古文》教材,颇感编撰者用功甚勤,创获良多;然亦时觉书中若干注释不甚妥贴。兹聊举数例行加辨析,并求正于方家。 1.讵《医话四则·(四)》:“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注释云:“讵:至;到。” 辨析:此注恐不妥贴。解释词义的最基本原则是语境原则。此处语境为:“讵”语之前,大家均不相信我的诊断,“讵”语之后,出现的结果正是大家所不相信的,甚至出乎我的预料。因此“讵”意为“岂料”。再者,原文“讵”之后连接的时间是“日未昃”,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至”、“到”只能接某一确定的时间,所以将…  相似文献   

19.
20.
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等九所中医学院协同编写的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是在1964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版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的。这次编写对针灸学中许多内容,都能突出地进行介绍,有的名词概念还作了定义式的叙述,这是编写工作的成功之处。然而笔者对某些概念的叙述有着不同的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供读者、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