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文忠 《中原医刊》2011,(3):112-113
目的观察应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固位型可摘义齿,为50例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经过0.5~4年的临床观察,从主观感受、临床检查、X线检查等方面观察修复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易适应、咀嚼功能好;临床检查、X线检查:基牙无松动、牙龈无萎缩、义齿受力区牙槽脊黏膜无红肿、压痛,义齿稳固;全牙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脊吸收现象。3例患者戴用1年后固定部分脱落、重新粘接后继续使用至今良好;2例戴用2年后义齿活动部分折断,重新制作后使用良好。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附着体。  相似文献   

2.
莫晓洁  符光鹏  农园 《吉林医学》2013,34(11):2092-2093
目的:观察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在后牙游离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失28例,随访6个月~2年,观察基牙情况、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结果:28例患者使用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后,基牙无松动,咀嚼功能好,稳定性强。结论: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是后牙游离缺失较理想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3.
晏海玲 《右江医学》2008,36(4):441-442
目的观察带塑料插入件的栓道式精密附着体在双侧后牙游离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塑料插入件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双侧后牙游离缺失32例,观察附着体义齿的固位、稳定、功能等情况。结果经过两年随访,患者对义齿的美观性、舒适性、固位、咀嚼及发音情况表示满意,对128颗基牙复查无叩痛、无松动,影像检查未见支持组织明显改变,其中15颗基牙牙龈边缘红肿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栓道式精密附着体用于游离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在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系列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为35例双侧磨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制作附着体义齿,临床复诊0.5~3年,从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进行双侧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美观效果满意,异物感小,固位稳定效果好,咀嚼有力,其中27例相较以前可摘活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修复效果满意。30例患者基牙,牙龈,牙槽嵴粘膜健康。1例患者在使用1年后出现阳性附着体对应处咬合面断裂。1例患者2年后出现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结论Ceka系列冠外精密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游离牙列缺损修复固位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塑料构件栓式半精密附着体在单、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8例单、双侧磨牙及前磨牙游离缺失患者制作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临床复诊0.5a-3a,从患者主诉,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效果满意,感觉异物感小,美观,易适应,固位良好,咀嚼有力。其中12例较以前曾使用过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美观。结论: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冠外固位体,且有易于更换塑料构件,便于调节固位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带塑料构件栓式半精密附着体在单、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8例单、双侧磨牙及前磨牙游离缺失患者制作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临床复诊0.5a~3a,从患者主诉,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效果满意,感觉异物感小,美观,易适应,固位良好,咀嚼有力。其中12例较以前曾使用过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美观。结论: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冠外固位体,且有易于更换塑料构件,便于调节固位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吴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87-988
目的观察太极扣附着体(Sterngold附着体)在单双侧游离缺失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RV和微型太极扣附着体为Kennedy Class分型Ⅰ类和Ⅱ类牙列缺损各14例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24个月,对两组义齿的固位效果、咀嚼功能和使用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使用均正常,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及咀嚼功能、基牙和牙槽嵴吸收均表现良好,患者满意或基本满意。Kennedy Class Ⅰ类患者的修复效果好于Ⅱ类患者。结论Sterngold附着体适用于kennedy Class Ⅰ类和Ⅱ类单、双侧游离缺失的义齿修复,可为其提供足够的固位力,且稳定性好,口感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Ceka按扣式附着体,为69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69件精密附着体义齿,观察修复效果。结果:随访1-7年,88%以上患者感觉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易适应、咀嚼功能好。未见基牙松动,仅有1颗基牙发生根尖周炎,2颗基牙出现颈部继发龋。结论:Ceka按扣式附着体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后牙游离缺失修复中,传统方法修复时常采用金属卡环固位进行修复,金属卡环的暴露影响美观,同时还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咀嚼等功能,造成修复效果不佳。太极扣附着体义齿,是以附着体为主要固位的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义齿,它相比传统的卡环固位可摘义齿,更加稳固和美观,咀嚼效率高,舒适感好,对后牙游离缺失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针对患者不同口腔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太极扣附着体,对于牙列缺损尤其是后牙游离缺损患者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冠外附着体义齿对70例双侧磨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后进行半年至3年的复查及随访,了解其X线复查结果、自我感觉及修复效果.结果:双侧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外形美观,效果好,含物体感觉低,稳定性良好,咀嚼有力.其中,54例效果满意,60例患者基牙及牙龈黏膜健康.1年后仅2例患者附着体对应咬合处裂开.两年后,2例患者出现牙槽下陷情况.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芳蓉 《吉林医学》2012,33(27):5831-5832
目的:观察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患者采用按扣式精密附着体进行修复,并随访6~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和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对修复后咀嚼效率的结果都很满意;对固位和稳定满意5例,基本满意3例;功能和美观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松动基牙5例均满意。结论: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良好,是极具前景的口腔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固定-可摘联合义齿修复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例患牙周炎并伴牙列缺损病例,经牙体、牙髓、牙周治疗完善后,牙周病得到控制进入稳定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方法。本组采用6例附着体义齿,3例套筒冠义齿,1例附着体与套筒冠联合修复。结果10例患者在6~12个月后复诊,对义齿的咀嚼功能及美观舒适度均表示满意。检查基牙无疼痛,松动度减轻,X线示牙槽骨高度较修复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应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方法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附着体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各类附着体在临床义齿修复中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套筒冠、栓道式、杆式、磁性、按扣式多种附着体为固位体形式,对30例牙残缺失病例行附着体义齿修复,并对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客观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栓道式附着体、套筒冠固位体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研究。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组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经方差分析各组间存在差异(P<0.01)。经q检验,修复前与常规修复义齿修复组比较,咀嚼效率不同(P<0.01);常规义齿修复组与附着体义齿修复组比较,咀嚼效率不同(P<0.01)。结论:常规义齿修复可以提高缺牙患者的咀嚼效率,但附着体义齿修复更能提高咀嚼效率,男性咀嚼效率高于女性咀嚼效率。同时附着体义齿固位良好,比传统义齿美观,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肌肌电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机-EMG处理系统,对10例患者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咀嚼肌肌电积分值、咀嚼肌功率谱的定量.分析。结果: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颞肌、嚼肌肌电积分值随义齿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两侧颞肌、嚼肌肌电积分值在修复前差值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义齿修复后,两侧颞肌、嚼肌的肌电积分值随义齿使用时间延长,渐趋平衡。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能提高咀嚼肌肌力,使颌面部咀嚼运动逐步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15.
王一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53-54,57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球帽附着体和传统卡环固位体在老年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60例,其中20例患者下颌40颗基牙安装磁性附着体(磁性组),20例患者40颗基牙安装球帽附着体(球帽组),另外20例患者40颗基牙采用传统卡环固位修复(卡环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三组患者修复的满意度,测量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结果磁性组在美观、固位、舒适度和咀嚼等方面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卡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指数和基牙松动度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磁性组、球帽组牙周袋深度与卡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在老年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固定效果较好,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球帽及传统卡环固定,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保证牙周健康,基牙稳定,进而提高义齿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多数牙缺失患者行固定种植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传统固定义齿修复后的主观感受。方法对58例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又行固定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及58例传统双端固定义齿患者,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就诊时填写后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种植固定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在咀嚼功能、美观程度、方便程度、语言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固位功能、舒适性方面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种植固定义齿与传统固定义齿在咀嚼功能、美观程度、固定功能、舒适性、方便性、语音功能之间满意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牙缺失患者行桥式固定种植义齿,较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获得高质量的义齿,是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运用固定临时冠桥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2种方法修复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以确定哪种方法在过渡性咬合重建中的效果更佳.方法 采用固定临时冠桥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作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过渡性修复方式,暂时性恢复患者的面下1/3垂直距离,恢复部分的咬合关系,改善关节症状.随访后,患者自觉感觉良好,观察2种过渡修复方法后的咀嚼效率.结果 患者试戴2种修复体后均感觉舒适,牙周无压痛、面容丰满美观,关节区无胀痛不适,咀嚼功能改善明显,食物嵌塞解除,但固定临时冠桥在修复后的咀嚼效率提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临时冠桥修复咀嚼效率优于■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8.
游离端半精密附着体义齿的支持骨表面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侧游离缺失活动义齿使用不同类型的半精密附着体时周围支持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 ,在人体下颌骨标本上测量基牙联冠数目分别为 1,2 ,3单位的冠内及冠外半精密附着体式双侧游离缺失活动 固定联合修复体的表面应力值 ,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基牙数目从 1个增至 2个 ,支持骨组织应力分布明显变均匀 ,但基牙数目从 2个增至 3个时 ,应力值的改变无显著差异 ;冠内附着体在基牙周围牙槽骨上产生的总体应力较大 ,而冠外附着体在缺牙区牙槽嵴和近缺隙侧基牙远中颈部牙槽嵴上产生的应力较大。【结论】在设计游离端附着体义齿时 ,基牙联冠不宜跨度过大 ;附着体类型的选择应根据缺牙区牙槽嵴及远中基牙牙体、牙周条件酌情而定。  相似文献   

19.
潘洁  张天夫  王伟 《吉林医学》2012,33(4):685-686
目的:探讨牙周病牙列缺损修复方法选择对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可摘局部义齿和缓冲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比较二者的咀嚼效率。结果:缓冲型套筒冠义齿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可摘局部义齿。结论:缓冲性套筒冠义齿可更多提高牙周病游离端缺失修复咀嚼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