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病可归属于中医"髓劳""虚劳""血虚""血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肾主骨生髓,肾虚不藏精,髓不化血,因此治疗强调"从肾论治"。史哲新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二十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介绍其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介绍刘宝文教授从肾论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认为肾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的关键,临证分髓劳肾阴虚、髓劳肾阳虚、髓劳肾阴阳两虚3型论治;创立"针药并举、肾俞贴敷、耳穴压籽、辨证调护"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江劲波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虚血瘀邪毒,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精亏髓枯;临证将其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型论治,以补肾填髓为主,辅以化瘀解毒之法治疗,在临床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之一,其病情反复发作。中医在治疗慢性障碍性贫血效果明显,本文立足脾肾二脏论治,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根本的依据,讨论熟地黄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痰瘀互结病机理论基础及应用探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骨髓被脂肪髓代替以及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增加的病理表现,根据中医“精血同源”、“痰瘀同源”理论,结合临证实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机制与痰瘀相关。并归纳再障的病机应为脾肾诸虚为本、热毒为标、痰瘀为变,提出治疗上应温补脾肾,清热解毒,化痰逐瘀。  相似文献   

6.
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学说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之一,其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的调控,因此细胞黏附分子异常表达异常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发病机制。孙伟正教授领导的医师团体从补肾论治,应用补髓生血颗粒对AA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探讨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学说多年,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仅从CD11b、ICAM-1/CD54、VCAM-1、VLA-4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证应用补肾生血法治疗CAA的正确性和推进"土壤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与骨髓各项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骨髓各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的分类、小巨核酶标、小组化、骨髓活检检测。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中医辨证分型不同,骨髓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刚日两虚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骨髓增生程度重度减低,无巨核细胞,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缺乏为特点。肾阴阳两虚型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减少为特点。肾阳虚型骨髓增生程度活跃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明显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成熟障碍为特点。同时,骨髓活检还可见基质水肿、毛细血管减少。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着造血微环障碍,因分型不同骨髓的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从脾肾施护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物理、化学等多种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属中医“虚劳”、“虚损”及“血证”病范畴。慢性障碍性贫血,病程缠绵,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和护理难度大,笔者从脾肾角度浅谈CAA的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9.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个方面论述从心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水饮居多,主要涉及心、肾两脏;临证可予温肾填精益髓、养心逐瘀利水两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用药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分别介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治方法与用药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肾亏乏、损精耗血、温毒伏热、伤髓损阴,治疗采用清热养阴、泻火止血治标,顾护精气,调理脾肾治本,并可结合西医的综合支持或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14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资料,另按照2∶1的比例随机选取此期间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70例非重型再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及相关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临床疗效,并使用中医经络检测仪测定人体经络能量指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象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数量升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患者的骨髓象较前改善不明显;③患者经补肾通络法治疗后症状较前改善(P0.05);④治疗前后患者自律神经系统数值与体能均较前发生变化,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组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对照组(P0.05);⑤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P0.05);⑥使用西药加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消失时间较短。结论: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长生存时间、调节自律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精神状态、提升体能、缩短不良反应时间的优点,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脑中风的三大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又称卒中、真中风、脑中风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病和难治病,居于许多国家医学界公认的人类健康杀手的前三位。由于其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因而备受医学界的关注。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家对中风病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关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逐渐凸现出了一定的临床优势。我从事脑中风的中医研究工作为时已久,接诊治疗包括中风先兆征、脑血栓、脑出血等在内的脑中风患者甚众,颇多经验和教训,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内在优势,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人能够客观而正确…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虚"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骨髓的生成及其与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反证、试验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探讨再障的“肾虚”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髓海瘀阻 ,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应根据其病机特点 ,采用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文献报道的分析,结合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方法;并强调了补肾益髓活血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临床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姜苗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仅与肾虚相关,且与脾胃升降功能联系密切,强调从脾论治,抓住"虚""瘀""毒"3个病理因素,活用"芪英三两三"组方加减,健脾益肾,化瘀解毒。文章以完全治愈1则顽固慢性再障合并继发血小板减少病案为例,探讨姜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思路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血亏虚,饮食饥饱无常、气血生化乏源,外感六淫邪毒、耗气伤血损髓,烦劳房劳过度、阴精气血亏损,药毒邪毒损伤、血虚髓枯精竭,久病瘀血阻滞、新血生成不足等6个方面。临床辨证可分为热毒蕴结、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肾阴阳两虚4型,用再障系列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证时应注意首辨病情缓急、注重阴阳互根、因人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复制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模型,取其血清诱导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凋亡过程;同时用中药(单纯补肾、补肾祛痰瘀)灌给的大鼠血清作为治疗因素,体外共培养24h,观察有核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A小鼠血清处理后,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两治疗组均能显著减轻AA小鼠血清的凋亡诱导作用(P〈0.01),抑制AA血清诱导下骨髓有核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P〈0.05),且以补肾祛痰方药的作用更明显(P〈0.05);两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骨髓细胞的Bax蛋白阳性强度与阳性率乘积(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A小鼠血清能显著诱导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过程,两治疗组均能通过Caspase-3/Bax途径起到抑制作用,且以补肾祛痰瘀较为显著,但两者疗效的差异与Bax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