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障明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氧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糖障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测定各实验组大鼠晶状体和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血清胰岛素,观察不同时期晶状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方面,糖障明组均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0.01)。结论 糖障明具有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增强糖尿病大鼠抗氧化损伤能力、从而减轻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可能是糖障明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糖障明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糖障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用凝胶过滤法测定晶状体组织中水溶性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组织中α晶状体蛋白相对百分比含量显著升高,β和γ晶状体蛋白相对百分比含量显著下降(P<0.01).糖障明中药治疗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组织中α晶状体蛋白相对升高和β及γ晶状体蛋白相对减少的程度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降糖灵对照组(P<0.05,0.01).结论糖障明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晶状体蛋白异常代谢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障明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及糖障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用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分为用糖障明治疗组(中药组)、0.5%甲基纤维素液灌胃组(阴性对照组)和降糖灵混悬液灌胃组(阳性对照组),并以与实验组同龄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TUNEL)标记技术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所测定的面积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窗晶状体上皮细胞TUNEL标记阳性染色率在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0.001).结论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糖障明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晶体状上皮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及糖障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用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分为用糖障明治疗组(中药组),0.5%基纤维素液灌胃组(阴性对照组)和降糖灵混悬液灌胃组(阳性对照组),并以与实验组同龄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TUNEL)标记技术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所测定的面积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窗晶状体上皮细胞TUNEL标记阳性染色率在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中药治序组明显低于阻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0.001).结论: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糖障明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院眼科于1997年11月~1998年2月用中药眼伤宁口服液治疗家兔实验性角膜穿通伤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从血液学、病理学等多方面发现,眼伤宁口服液有减轻眼部炎性反应及促进角膜创口早期透明愈合的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眼伤宁口服液在治疗实验性角膜穿通伤的同时,对骨髓造血系统有无不良影响,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和分组日本大耳白兔55只,雌性28只,雄性27只,体重2-0~2-5kg。双眼正常。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8只,模型组14只,高剂… 相似文献
6.
复方活血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粘附分子 …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探讨复方活血汤对免疫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粘附分子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诱导的再障小鼠模型,喂饲100%复方活血汤每次0.2ml,每日2次,第13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β1整合素家族及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CD49d表达明显高于再障组,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中药组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明显高于再障组;而其G0+G1期细胞数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糖耐康对糖尿病GK大鼠尿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糖耐康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犁对照组、吡格列酮组、中药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10只.各治疗组大鼠干预8周后,检测肾莺/体重、尿蛋白等指标,同时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病理变化.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吡格列酮组和精耐康各剂量组经过8周干预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治疗组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基底膜的增厚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牛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中药糖耐康能降低血糖,控制尿蛋白的排泄,并通过抑制大鼠糖尿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基质合成以及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从而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和高灌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取相应干预。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及大鼠血清,用ELISE法检测大鼠血清PAI-1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PAI-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PAI-1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浆中PAI-1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PAI-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钴胺组和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PAI-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浆PAI-含量及坐骨神经中PAI-1蛋白表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糖痹康高、中、低剂量组,另设10只雄性SD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用不同剂量的糖痹康灌胃,并与甲钴胺对照,每4周检测体质量、空腹血糖,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大鼠血浆ET及铜试纸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大鼠血清NO的含量。结果:治疗16周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甲钴胺组及中药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均降低(P0.01),糖痹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升高(P0.05),甲钴胺组及糖痹康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痹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对坐骨神经的形态具有保护作用及可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ET的水平和下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益糖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购回后在室温为(20±2)℃,相对湿度在40%~60%的条件下适应性喂养1周。之后进行分组,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其他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自由饮食饮水喂养4周。大鼠经高脂饲料饲养4周后,腹腔注射45mg/kg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以高、中、低三个剂量“益糖康”予以治疗,每周测量大鼠空腹血糖,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高、中、低剂量益糖康组的大鼠血糖水平已经明显下降(P<0.01),接近空白组血糖水平。高、中、低剂量益糖康组大鼠的TG、LD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TC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的HDL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MDA、ATGL均有降低趋势(P<0.05或P<0.01)。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糖康”可以显著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脂质紊乱,对糖尿病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对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丙二醛(MDA)水平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各30只: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对照组、G-CSF组、生血组、生血+G-CSF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生血组及生血+G-CSF组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骨髓移植后的第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含药血清对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予麦门冬汤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麦门冬汤血清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BMSC)进行干预14 d,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各组GFPBMSC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C)、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DMEM对照组、麦门冬汤组(P0.01),其中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麦门冬汤在肺纤维化环境中可促进GFP-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是其改善肺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灸对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影响。方法 4 8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针灸预防组Ⅰ、Ⅱ及针灸治疗组Ⅰ、Ⅱ各 8只。针刺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变化。以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针灸预防组先针灸后诱导 ,针灸治疗组先诱导后针灸治疗 ,阳性对照组只诱导不预防和治疗。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升高。针灸预防、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芍药苷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FCL蛋白质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芍药苷对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增殖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讨芍药苷补血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测定芍药苷对HFCL细胞周期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能促进HFCL由G0/G1期进入S期,提高增殖指数,使HFCL的9种蛋白质表达上调,5种下调。上调的蛋白质有Ras相关核蛋白、核纤层蛋白A/C、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ATP合酶、核蛋白体蛋白质P2和CCT;下调的蛋白质有人类cc趋化因子和Bax。结论芍药苷能促进HFCL增殖,作用于HFCL多个靶点,促进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和蛋白质分子伴侣的表达,促进HFCL的能量代谢,抑制HFCL凋亡,间接发挥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曲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红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红曲低、中、高剂量组,普拉固组和倍美力组,分别予以蒸馏水、红曲水提液、普拉固水溶液、倍美力水溶液胃灌,10天后,制备含药血清;将从4-5周SD大鼠取材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于含药血清培养液中,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等方法观察红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碱性磷酸酶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含红曲血清明显增加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及矿化结节的形成(P<0.05或P<0.01)。结论:体外成功培养了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证实了含红曲血清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矿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壮骨颗粒含药血清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壮骨颗粒对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并设置空白血清对照组,进行MT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ALP测定,观察壮骨颗粒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作用。结果:在促细胞增殖方面:实验组作用显著(P<0.01),在第3d开始增殖,第6d达到平台期;而对照组对数增殖期明显延长(P<0.01);在促细胞分化方面:壮骨颗粒血清组在2d、3d、5dALP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常规形态学观察,壮骨颗粒组诱导的细胞在形态上类似于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诱导细胞具有骨细胞表型。结论:壮骨颗粒组应用可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孵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鼠缺血性脑损伤的脑组织Bcl-2(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及Bax(Bcl-2相关X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维甲酸组和地黄饮子组。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h,假手术、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经尾静脉输入等量相应药物诱导后的BMSCs。移植7d和14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分别观察大脑皮质每高倍镜视野Bcl-2、Bax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性脑损伤时大脑皮层均有Bcl-2和Bax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地黄饮子组、维甲酸组、BMSCs组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缺血性脑损伤时皮层Bcl-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Bax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Bcl-2和Bax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地黄饮子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精多糖干预长春新碱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及干预长春新碱(VCR)对小鼠BMSCs增殖的抑制。方法:①PSP 0.5、1.0、2.0、4.0g/L,以及VCR 2.5、5.0、10、15mg/L分别与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共同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②PSP 0.5、1.0、2.0、4.0g/L与BMMCs预培养2h后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VCR继续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结果:BMSCs培养14d后,PSP 1.0、2.0、4.0g/L组的OD值(3.80、4.48、4.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70),其中PSP 2.0g/L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R 5.0、10.0、15.0mg/L 3组OD值(2.36、1.83、1.6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0)(P<0.05)。BMSCs培养第14d PSP 2.0g/L+VCR 5.0mg/L组OD值(3.51)与VCR 5.0mg/L组OD值(2.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R明显抑制BMSCs生长;PSP可促进BMSCs生长,且干预VCR对BMSCs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经原位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证明植入的BMSCs在损伤的脊髓内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通过对远期运动能力测试,探讨移植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情况。方法:①采用Alien重物坠落法制作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重量10g,高度30mm),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鉴定脊髓损伤情况。②采用体外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进行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从而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鉴定。细胞进行三次培养传代后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③传代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细胞存活:将GFP标记的BMSCs原位(损伤区)植入损伤模型,分别对2w、4w、6w后处死大鼠行脊髓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GFP的细胞。④随机入组的各组大鼠行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比较单纯损伤组、移植后2w组、移植后4w组及移植后6w组大鼠的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①采用Ali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制造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效果可靠、稳定。②BMSCs经过3次传代后增殖能力已趋于稳定,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细胞形态改变为胞体呈锥形,突起交织成网,故可作为脊髓损伤后细胞移植的来源;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呈阳性。③由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后,在6w内可见到细胞表达GFP。④通过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单纯损伤组大鼠测试结果均明显差于移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w、4w及6w组均能改善远期运动功能,以6w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移植能促进SCI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BMSCs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及移植诱导后的BMSCs可与周围的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大鼠梗死心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pr-YTF注射液、rhG-CSF注射液和PBS缓冲液3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在体心功能、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细血管数、心肌CD34+细胞、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Ⅷ因子、VEGF、bFGF、Flk-1、外周血CD34+细胞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①与PBS组比较,apr-YTF组和rhG-CSF组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均有显著改善,心室肌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肌毛细血管数、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及Ⅷ因子、Flk-1、VEGF、bF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②与rhG-CSF组比较,apr-YTF组的LVSP显著升高,心肌组织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apr-YTF能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