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池圣亮 《中国药业》2011,20(5):65-6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5例,其中类癌12例,腺癌2例,黏液裳腺癌1例.所有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3~6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5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他21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2例腺癌患者术后予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随访患者25例,其中21例随访5个月至25年,未发现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5年死于全身转移,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车祸.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而确诊后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阑尾囊性占位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阑尾囊性占位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16例阑尾囊性占位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剖腹探查,其中3例确诊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黏液腺瘤,8例诊断为黏液囊肿。手术前确诊3例,误诊13例,10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误诊为附件囊肿。3例囊腺癌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大网膜切除,其中1例加做输卵管切除,1例仅行活检手术,2例治愈,1例死亡。其余行阑尾切除。结论根据临床条件,手术中尽量行快速病理,如恶性病变,术中尽量行扩大切除或减瘤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胆症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收治的3例表现为黏胆症的病例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3例中,1例术后早期黏胆症症状再发,1例术后半年癌变,1例术后随访中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黏胆症原发病因众多,包括胆管黏液病,胆管乳头状瘤病,产黏液肝内胆管癌或胆胰管系统囊性肿瘤,其共同特征表现为胆管内大量黏液导致胆管梗阻,发生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原发病因的不同往往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胆管黏液病治疗效果较好。而胆管乳头状瘤病治疗较困难。处理原则应包括根治性切除产生黏液的病灶,彻底清除胆管内胶冻样物和胆管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过程,以此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并降低漏诊几率。方法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入住我院治疗的40例子宫颈黏液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 ,对其临床资料与诊断过程进行探讨分析,使用LABC法免疫组化,进行CEA与Ki-67表达检测。结果 40例子宫颈黏液腺癌患者中,直接有子宫颈活检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25例;经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子宫颈原位腺癌5例,慢性子宫颈炎3例,后采用LEEP术均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诊断为腺癌1例,无法确定组织性类型,术后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漏诊6例,其中TCT漏诊2例,子宫颈活检漏诊4例。经LABC法染色显示,19例CEA表达阳性,Ki-67表达均升高(均〉20%)。结论从细胞学与组织形态学出发,进行子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工作,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现象,便于医师及早做出准确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体会,评估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道扩张及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T-tube drainage,LCT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4例术前行ERCP+EST,手术成功20例,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20min,1例因术中病理示胆囊黏液腺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18例留置T管。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和进食,术后12 d行T管造影夹闭T管。术后30~40 d(平均34 d)拔除T管,2例发生胆漏,其余病例无胆道狭窄、胆道出血和残余结石等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胆管结石复发经T管窦道取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创伤轻、患者痛苦小、康复快、腹腔脏器干扰少等优点,同时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复杂性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厂医院普外科1993-08-2007-08的14例收治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阑尾良性肿瘤:黏液囊肿4例,阑尾黏液囊腺瘤2例,阑尾腺瘤1例。阑尾恶性肿瘤:类癌5例,阑尾腺癌2例。其中2例并腹膜假性黏液瘤。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12例,1例腺癌者术后4年死于癌转移,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对术中可疑者应仔细探查和快速病理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以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4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肿瘤32例,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0例,阑尾黏液囊肿12例;恶性肿瘤10例,包括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例,阑尾腺癌3例,阑尾类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8例,阑尾切除+假性黏液瘤清除术1例。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中仔细探查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技术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放T型管引流26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胆瘘2例.手术时间1~3 h,术中出血30~100 mL,住院时间5~14 d.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47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12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9例。术中取净4例;伴有肝内胆管狭窄2例,Oddi括约肌狭窄1例。对2例肝内胆管狭窄及1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Ⅰ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临床表现分别以上腹部疼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为主;病灶好发于降部,占73.9% (17/23);内镜下表现溃疡型病变多见(52.1%,12/23),其次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弥漫性结节样改变;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2.6%,19/23)(依次为低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21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2例,局部肿瘤切除术1例,旁路吻合姑息治疗2例,其中12例接受术后化疗;内镜下切除病灶1例;仅全身化疗1例;随访18例,其中确诊腺癌13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 (10/13)、53.8%(7/13)、23.1%(3/13);行旁路吻合姑息治疗的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及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降段好发;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胃镜检查是发现该病的重要手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原发十二指肠癌的首选术式,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和50例结直肠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黏液腺癌组、非黏液腺癌组,对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线性分析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型、TNM分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非黏液腺癌组相比,黏液腺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平均生存期明显更短(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型、肿瘤TNM分期均是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直肠黏液腺癌以直肠和升结肠部位多见,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直肠黏液腺癌年龄相对年轻,而结肠黏液腺癌与之相反;以浸润型生长方式为主;淋巴转移率高,易发生腹膜播种;晚期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脑、卵巢、脾、肾、胰肾上腺、乳腺、甲状腺和皮肤等处;术后5年生存率低。因此结直肠黏液腺癌是大肠癌预后不良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应针对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据这些特征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05年以来收治2例阑尾黏液腺癌患者误诊为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局部复发。一例并发肠瘘死亡。结论提高认识,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抗肿瘤综合治疗,是提高诊断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中87例在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外院转入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9例.结果 87例中有12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为Ⅲ级及以上胆管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7例为取净结石伴胆管狭窄者),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3例安置T管引流,术后造影发现结石残留15例;术后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4例(外院29例,本院15例),一次取净结石32例,占72.72%,4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净.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但不能完全代替病肝切除;术后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留结石:彻底根除胆管残石,应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选自我院及粤北人民医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子宫颈黏液腺癌患者共21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病理诊断特点。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发生漏诊现象,TCT和子宫颈活检各漏诊1例;误诊现象共出现5例;13例患者通过子宫颈活检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1例患者通过诊刮确诊为腺癌但无法确定其组织学类型。患者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显示其中有11例患者CEA为阳性,所有患者Ki-67均升高超过20%。结论对子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诊断结合组织形态学以及细胞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减少漏诊误诊现象,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赢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47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12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9例,术中取净4例;伴有肝内胆管狭窄2例,Oddi括约肌狭窄1例。对2例肝内胆管狭窄及1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一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LC联合IOC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76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胰腺炎症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对造影结果显示不能排除肝外胆管有结石的18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结果 76例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后,18例分别发现肝外胆管内充盈缺损或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其中16例探查发现肝外胆管存在小结石和胆泥样絮状物,2例为阴性探查。除1例阴性探查者胰腺炎反复发作,ERCP检查报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外,其余患者随访2年无胰腺炎复发。结论 LC联合IO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降低了胰腺炎的复发率,既消除了患者的病痛,又减轻了患者反复住院的经济负担,还达到了微创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岳颖  任力  李德昌  毛志远  周汇  朱建平 《中国医药》2010,5(11):1018-101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复习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的病理切片,采用相应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 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腹部包块和腹痛,病理检查1例为胆管囊腺瘤;2例为囊腺癌,分别为浸润型和非浸润型.免疫组织化学CK(AE1/AE3)、CK7、CK20、CA19-9及CEA均不同程度表达.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结论 正确诊断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2009年19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行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病例中2例中转开腹手术,余17例完全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手术,其中2例术中应用胆道镜,1例术后应用胆道镜一次取石成功。随访两年未见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结论在掌握了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手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并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对1995-2010年6年中我院2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10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5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20.
周悦  章斌  张石江  邵永丰 《江苏医药》2015,41(3):290-292
目的 总结96例左心房黏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96例原发性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4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96例左心房黏液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等并发症.随访10个月-5年,仅1例在术后1年复发.结论 确诊左心房黏液瘤后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