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9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保肝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将腺苷蛋氨酸1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4周;对照组不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79%)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7,P<0.01).结论 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6% (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血清胆红素、TBA等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药品不良反应。 结论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苦黄。  相似文献   

3.
腺苷蛋氨酸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30~60 mg/(kg.d)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3.608,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蛋氨酸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合并山莨菪碱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腺苷蛋氨酸合并山莨菪碱之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苦黄注射液对照组,其中以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组之疗效尤为明显;治疗组之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腺苷蛋氨酸合并山莨菪碱对乙型肝炎高胆红素患者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华  林宁  汪涛  闫勇  汤礼军  刘炼炼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57-3358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改善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腺苷蛋氨酸研究组)和对照组(肌酐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术前术后的常规治疗使用同种药物和剂量,手术当天对照组另外给予肌酐0.2g,2次/d,观察组给予腺苷蛋氨酸0.5g,2次/d,均连续使用9d,术前和停药后第1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水平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KP、γ-GT、TB、DB、IB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 <0.05).结论 注射用腺苷蛋氨酸能显著改善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肝非特异性酶类水平,降低胆红素水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 法 将60例药物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 TBil、ALT、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5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纳差、腹胀的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x2=4.898,11.430,均P<0.05),治疗组TBIL、ALT、AST、ALP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6.621,12.018,9.083,6.940,均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535,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加快黄疸减退,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金小亚  陈永平 《医药导报》2005,24(4):290-291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腺素E1 (PGE1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40例给予腺苷蛋氨酸 1 000~1 500mg,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qd;B组 42例给予腺苷蛋氨酸 1 000~1 500mg,PGE1 100~200μg分别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qd;C组 39例用茵栀黄注射液 2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qd。3组疗程均为 30d。观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 BiL)、直接胆红素 (D 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 谷胺酰转移酶(γ GT)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的T BiL、D BiL、ALT、AST、ALP及γ GT均比其他两组低,改善程度好。A组有效率 72. 5%,B组有效率 85. 7%,C组有效率 51. 3%,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腺苷蛋氨酸联合PG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重度黄疸,在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方面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腺苷蛋氨酸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严重慢性肝病患者63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39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药物性肝病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95.1 mmol/L,经常规保肝治疗4周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升高。在原治疗基础上,加大腺苷蛋氨酸剂量至2.0 g,2次/d静推。每周复查肝功能,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63例患者中,3例乙肝和酒精混合因素的肝硬化在入组治疗不足2周时,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而退出观察。60例患者治疗满4周,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保守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某些严重肝病所导致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常规保肝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尝试大剂量S-腺苷蛋氨酸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情况。方法 72例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疾病症状,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炎保肝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商品名天晴甘美)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方面速度快,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2.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卫卫 《中国药房》2006,17(14):1096-109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9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内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48例(内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6wk。结果治疗6wk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玻璃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患者,在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肾两虚型CHB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温补脾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室检查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77.17±19.56)U/L、AST(57.53±20.21)U/L、TBiL(16.98±4.72)μmol/L、DBiL(14.96±4.47)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7.68±24.30)U/L、(62.21±17.03)U/L、(19.85±6.87)μmol/L、(17.09±3.0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低于本组治疗前、HBeAg阴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BV-DNA(67.17±19.56)log10 IU/ml低于对照组的(97.68±24.30)log10 IU/ml、HBeAg阴性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脾肾两虚型CHB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BV复制,且用药较为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给予苦参碱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8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肽氯酶(Y-G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lV型胶原(IV-C)、Ⅲ型胶原(PCⅢ)及门静脉内径(D)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ALP、Y—GT、TBil、HA、LN、N-C、PCⅢ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明显.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54%和6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和临床症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种生化指标在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各项肝生化指标(AST、ALT、ALP、LDH、CHE、TBA、γ-GT)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生化指标AST、ALT、ALP、LDH、TBA及γ-GT的含量除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LDH有所降低,其余指标含量均有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CHE均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各项生化指标在对不同肝病的诊断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价值,在急性肝炎时AST、ALT、TBA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肝癌时ALP、LDH、γ-GT和TBA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而CHE能够作为肝病轻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标本溶血、温度以及储存时间对肝功能生化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来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90例,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研究溶血、温度以及储存时间对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和DBiL(直接胆红素)的影响。结果A组中比较发现溶血组与不溶血组AST、TBiL和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功能生化检测中,溶血能影响AST、TBiL和DBiL水平,温度以及储存时间对检验结果无影响,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本溶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将92例重度黄疸肝炎的患者随机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0.3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不加其他退黄药物,治疗前后比较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结果2组治疗后TBiL和DBiL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无1例重症化和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不但在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中退黄作用疗效显著,还可以作为早期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向慢性化发展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种血清酶在空腹与餐后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体检人员523例及肝病患者149例,分别在空腹与餐后2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含量。结果在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空腹与餐后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食早餐对5种常见的血清酶学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