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对桂林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起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各类样品562份,检出病原菌126株,总检出率为2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8.2%,蜡样芽孢杆菌为5.5%,变形杆菌为4.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6%,副溶血弧菌为1.1%。各类样品中以病人呕吐物和肛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6%和51.4%;其次是剩余食品,检出率为45.5%。8~10月为高峰。结论2004~2006年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EPEC)为主,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2.
北仑区2005-2008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它往往造成大批人员短时间内先后发病,导致学校停课、工厂停产,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它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它与地域及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我们对北仑区2005—2008年6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口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防制和有效处理该类食物中毒事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口市1995~2008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逐年增长,2004~2008年则有减少下降的趋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第三季度为高发期。发病场所主要是酒店,其次是学校和单位食堂。主要发病人群为旅客、学生和单位职工。主要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占36.8%;变形杆菌,占15.1%。[结论]卫生监督部门应以酒店、学校和单位食堂作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监控单位。而有效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02-2004年中江县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多见,因其中毒病原菌的不同,且具人群易感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全年皆可发生,又多以夏秋季多发,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大患。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和各类文献报道细菌性食物中毒已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沙门菌为首发生了变化。现将中江县疾控中心实验室2002—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了解湖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情况,对湖州市2002~2005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2002~2005年共参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43起,配合卫生监督所现场采集样品共410份。其中大便  相似文献   

6.
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将检索的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时间、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中毒食物、中毒原因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结果 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的起数最多,占20.2%;中毒人数以沙门菌所占比例最大,占20.4%;肉毒梭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70.5%,引起的死亡率也最高,达16.5%;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5月至10月,但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1月和2月;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31.2%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但每种细菌的多发场所有着显著的不同;沿海省份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24.4%,内陆省份以沙门菌最多,占22.4%。食物载体难以确定。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其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某区近几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或卫生部相关标准,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是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57.30%)和水样(45.50%)。50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检出致病菌的共141份,检出率为28.10%。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60%和6.40%。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奇异变形杆菌(29%)和副溶血性弧菌(26%);水样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7%)和蜡样芽孢杆菌(18.00%);公用具、手涂抹棉拭子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20.00%)和奇异变形杆菌(10.00%);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15.00%)。结论该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今后可重点监测、预防上述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样时要抽采病人和有针对性的样品,以防误检或漏检。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待开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仝玉平  贾桂华  毛斐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76-1477
目的了解许昌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 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年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25.42%),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13.56%),变形杆菌(10.17%)。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结论该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3和第2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本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发生8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检出致病菌174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38株(21.8%)、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3.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8株(10.3%)、沙门菌4株(2.3%)、蜡样芽胞杆菌22株(12.6%)、变形杆菌69株(39.7%)。粪便标本检出114株菌,占菌株总数的65.5%;第3季度检出致病菌99株,占菌株总数的56.9%。结论 2009-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变形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株洲市2004-2008年发生的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有针对性的控制食物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的有关样品,按GB/T4789-2003、WS/T9-1996、《卫生防疫手册》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进行检测。结果 2004-2008年五年间株洲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42起,各年度细菌性食物中毒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5),病原菌前三位为腊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6-9月份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发生场所主要是小型私有制饮食单位。结论加强对高发季节、重点环节的卫生监督力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减少或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5—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寻找发生规律,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珠区2005—2008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致病因素、中毒食品、中毒场所和中毒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海珠区2005—2008年食物中毒高发于第2季度,致病因素主要是微生物,动物性食品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类型,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单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原料污染或变质。结论海珠区食物中毒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应针对海珠区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深圳市2006-2008年所有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深圳市共发生135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1 358人,死亡0人;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致病因素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为99起,植物性13起,化学性为11起,原因不明9起和动物性3起。结论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四季豆所导致的食物中毒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单位的卫生监督监测是减少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规律和特点,导致中毒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探索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收集的2006-2009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6-2009年共发生7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2634例,死亡51例;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以2、3季度为主,占63.38%;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比重大,占82.08%;化学性、植物性食物中毒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死亡数占78.43%;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39.44%,危害程度高,死亡数占70.59%。结论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提高公众防范食物中毒发生的意识与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处置能力建设,减少和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4.
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因素,以及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收集的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的原因以细菌性为主占31.0%,其次是有毒动植物性占28.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病死率最高为7.9%;细菌性、有毒动植物和化学性食物中毒都是发生在夏秋季节,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率为78.8%,原因查明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四川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的原因呈多样性,以夏秋季为多发。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年云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云南省近年来食物中毒情况,以有效应对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云南省2008-2009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增加,分别上升16.39%、20.41%、3.45%;病死率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中毒发生的高峰期是二、三季度。中毒原因,2009年,主要是植物性、细菌及其毒素性、真菌及其毒素性;2008年,主要是植物性、不明原因、细菌及其毒素。中毒场所,2009年家庭和家庭宴会最多,工地食堂次之;2008年家庭仍最多,学校与学校食堂次之。结论云南省食物中毒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性和微生物性,中毒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家庭宴会、工地食堂、学校与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场所。根据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有效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慧  甘莉萍  金玉娟  李静媚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47-1850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季节分布、地点分布、病原菌的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易感染环节,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按W 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使用SPSS 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4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57.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1%)、沙门菌(11.1%)和奇异变形杆菌(6.7%)等9种致病菌;夏秋季高发(84.8%);集体食堂集体中毒为主(73.3%);粪便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69.4%)。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2~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受理疑似食物中毒投诉457起,确定食物中毒102起,中毒2 008人,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为0.35%。10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5.49%,动物性食物中毒占4.90%,植物性食物中毒占15.6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92%;凉拌菜引起的占13.73%,海产品引起的占15.69%,毒蕈引起的占10.78%,肉类引起的占12.75%,四季豆引起的占2.94%,亚硝酸盐引起的占2.94%,不明食物引起的占41.18%;发生在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的分别占70.59%、24.51%、2.94%、1.96%。2 008例食物中毒者中,外地游客占44.42%,学生占20.87%,集体单位人员占14.49%,其他人员占20.22%。7例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结论]大连市食物中毒以外地游客为主,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