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泻宁口服液对小鼠小肠机能亢进及腹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泻宁口服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药处理6天,测定正常小鼠及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番泻叶所致泄泻小鼠的湿粪数。结果:泻宁口服液对正常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小肠机能亢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明显优于阳性组(P<0.05);明显减少番泻叶致泄泻小鼠24小时湿粪数(P<0.05)。结论:泻宁口服液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发挥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轮泻停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90例患儿依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5例(甲组),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口服补液盐(ORS)和抗病毒治疗为主;思密达组60例(乙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对1岁者1.5g/次;1~2岁3g/次,用0.05L温水冲服;轮泻停敷脐治疗组75例(丙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用轮泻停药膏敷脐治疗,每天1剂(每剂含有生药6.0g),共7天。结果 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脱落病例,治疗后,丙组的总有效率为92%,乙组为75%,甲组为69.1%,总有效率丙组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丙组有效降低了患儿血清TNF-α的水平,提升了血清IFN-γ的水平,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轮泻停敷脐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程度,加快轮状病毒的转阴,降低了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香连止泻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对番泻叶致泻引起的黑便发生潜伏期、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小鼠的扭体试验,研究香连止泻颗粒对肠功能的影响。结果:香连止泻颗粒能明显减少番泻叶致泻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缩短墨汁推进距离,减慢小肠蠕动速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延长小鼠的扭体发生潜伏期,减少扭体发生次数。结论:香连止泻颗粒有止泻、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泻舒宁颗粒对小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泻舒宁颗粒对药物性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小肠蠕动亢进运动以及对于小肠水份吸收及氯离子吸收影响。方法:用番泻叶复制腹泻小鼠模型、炭末推进法和对在体小鼠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泻舒宁颗粒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泻舒宁颗粒能有效降低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并能抑制小鼠小肠的亢进运动,促进肠管对水份和氯离子吸收。  相似文献   

5.
番石榴叶体内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体内抗轮状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轮状病毒感染动物小鼠模型,比较番石榴叶与病毒唑的治疗作用,分别观察小鼠给药前后大便次数、性状、食欲、活动及其他体征,用药前后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感染后测大便中Na+、糖含量及SIgA含量(RIA法测定),并取小肠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变。结果:番石榴叶组腹泻减轻,死亡率降低,可减少模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与病毒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番石榴叶可以促进小肠对Na+、糖的吸收,促进小肠分泌SIgA,对小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能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为临床治疗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野罂粟全草水煎剂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野罂粟全草(以下简称PN)水煎剂对番泻叶致泻小鼠的止泻作用及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PN水煎剂(2.5、5、10g/kg)三个剂量组预防给药后以番泻叶致泻,观察PN水煎剂对番泻叶致泻小鼠的止泻作用;通过小鼠小肠推进实验、离体肠管实验观察PN水煎剂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PN全草水煎剂(5g/kg、10g/kg)均有不同程度抗番泻叶性腹泻作用,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对小鼠离体小肠自主收缩运动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野罂粟全草水煎剂抑制小鼠小肠运动,对小鼠药物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腹泻、肠黏膜病理损伤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ig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滴剂组、七味白术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动物腹泻情况、小肠黏膜上皮病理组织学和血清TNF-α和IL-6含量分析。结果:模型动物肠道中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4种菌群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动物(P0.05,P0.01),提示造模成功。七味白术散不同剂型组均能减少模型动物腹泻次数,降低稀便级、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改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和减少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但水煎剂组效果要弱于滴剂和提取物散剂组。结论:七味白术散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腹泻,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受损肠黏膜损伤修复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刘慧敏  刘莉  刘强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99-2402
该文主要探讨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首先采用炭末推进法观察小儿腹泻外敷散对正常和虚泻小鼠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正常小鼠组的炭末推进并无显著性的抑制作用,对番泻叶致虚泻小鼠的炭末推进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然后以腹泻指数为指标,观察其对虚泻小鼠腹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番泻叶所致的虚泻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随后的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测试结果表明小儿腹泻外敷散可竞争性拮抗由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胃肠痉挛,且与阿托品具有一定协同作用;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敷药前后大鼠小肠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敷药后大鼠小肠中的SP降低,VIP含量降低,可抑制小肠运动。在体和离体实验均表明,小儿腹泻外敷散为一种良好的胃肠动力型外敷中药,对脾虚泄泻所致腹泻小鼠有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丸对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小鼠模型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机制。方法 80只BLA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建立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和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小鼠。造模成功后,除模型对照组外,余组分别用葛根芩连丸、蒙脱石散剂(思密达)、葛根芩连丸+思密达治疗。采用FITC-Dextran检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ELISA法检测SIg A、IL-1β、IL-2、IL-6、IL-8、TNF-α,HE染色观察小鼠大肠病理情况。结果 (1)FITC-Dextran检测显示: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中药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FD4均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各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2)ELISA法检测表明: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的大肠和肺组织SIg A、IL-1β、IL-2、IL-6、IL-8、TNF-α都有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各用药组均可改善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3)HE染色观察提示:各用药组的急性炎症反应均减弱,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均有下降,肠黏膜损伤改善,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结论葛根芩连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抑制肠道匀浆中的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涩肠法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指数及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性腹泻小鼠模型和碳末推进法。结果:小鼠灌服温阳涩肠药大剂量(83.75g/kg)、中剂量(41.87g/kg),腹泻指数分别为0.59、0.40,与模型对照组腹泻指数1.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温阳涩肠药大剂量、中剂量及复方地芬诺酯均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炭末推进率,其推进率分别为56.06%、61.91%和56.14%,与空白对照组推进率65.9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的抑制效应与复方地芬诺酯(6.2mg/kg)相当(P>0.05)。结论:温阳涩肠法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及抑制肠蠕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肥大细胞(Mc)与五羟色胺(5-HT)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道组织的表达改变,探讨九香止泻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予以胃湿热方法造模,同时再予以IBS慢性应激造模。造模至第22日开始,实验组予以九香止泻片灌胃,原药材量12.27g/(kg·d);对照组予盐酸洛哌丁胺灌胃1.08mg/(kg·d),每日1次,连续灌胃7d。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大鼠肠道中MC与5-HT的表达等改变。结果实验组在抑制湿热泄泻型IBS大鼠肠道中MC与5-HT表达等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香止泻片能够抑制湿热泄泻型IBS模型大鼠肠道(回盲部、结肠远端)中的5-HT及MC的异常表达,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抗复感合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复感合剂对实验性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小鼠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3组均予氨苄青霉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分别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抗复感合剂和丽珠肠乐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灌胃,每天2次。分别观察各造模组与正常组肠道菌群的变化,各组小鼠粪便变化情况及盲肠内容物直接涂片结果。结果:各组造模成功。治疗后(第11天),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四种肠道正常生理菌数呈水平逐渐递升,但仍较正常健康小鼠肠道生理菌数水平明显偏低(P<0·01);丽珠肠乐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均为非常显著(P<0·01),肠杆菌为增加显著(P<0·05),已无中、重度腹泻,盲肠内容物直接涂片结果示已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症。结论:抗复感合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的肠道菌群有着和丽珠肠乐类似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5-氟尿嘧啶(5-Fu)所致肠黏膜屏障破坏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针刺防治化疗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5-Fu复制肠黏膜损伤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天枢"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6d。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腹泻状况评分、小肠黏膜厚度,ELISA法测定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和D-乳酸(D-lactate acid,D-LA)水平。结果:从实验第2天起,模型组体质量始终低于空白组(P0.05,P0.01);实验第6天,针刺组体质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均在实验第6天达到腹泻高峰,且第6天时针刺组的腹泻发生率和腹泻均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第7天,模型组小肠黏膜厚度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模型组比较小肠黏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ET含量、DAO活性和D-LA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血浆ET含量、DAO活性和D-L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对5-Fu所致大鼠肠黏膜屏障的破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稀便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生长抑素(SS)、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痛泻要方组经治疗后,稀便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模型组大鼠血浆和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P&lt;0.01);痛泻要方组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lt;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IBS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有调控作用,能降低IBS动物模型体内SS、SP的分泌释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1)连续6 d,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蒙脱石散1.17 g·kg-1),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2.5,1.25,0.625 g·kg-1),造模前给药2 d,连续给药11 d.观察小鼠每日活动状况、进食量、体重、腹泻变化情况,检测胸腺、脾脏质量,取回肠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ELISA法测定小肠中免疫球蛋白A(IgA)、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化疗后腹泻加重,体重、胸腺及脾脏指数减小,肠道IgA,VIP的含量降低,而IL-15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氟尿嘧啶造成的小鼠体重降低、胸腺、脾脏指数减小,降低腹泻发生率,同时增加肠道IgA,VIP的含量,减少IL-15的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半夏泻心汤能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可能与其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肠安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消化酶、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瑞  张桐茂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899-2903
目的:探讨胃肠安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止泻作用机制。方法:以喂饲高乳糖饲料加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胃肠安(60 mg.kg-1.d-1)用药3组,每组各8只。通过比较体重增长率、腹泻潜伏期及腹泻指数,确定最佳用药周期。将45只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胃肠安80,60,40 mg.kg-1.d-1不同剂量等5组。计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小肠黏膜LDH,MDH及二糖(乳糖)酶活性;血清D-木糖含量;近端结肠组织AQP4含量。结果:用药后4 d胃肠安组与模型组体重增长率差值最大,腹泻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4 d为最佳用药周期。模型组较对照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缩小(P0.05),小肠黏膜LDH,MDH,二糖酶活性下降(P0.05),AQP4含量升高(P0.05)。与之相对,中剂量胃肠安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增大(P0.05),小肠黏膜LDH,MDH,二糖酶活性升高(P0.05),但AQP4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胃肠安丸具有止泻作用,通过增强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调节腹泻状态下机体糖分解代谢,是止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黄芩汤对伊立替康(CPT-11)所致小鼠迟发型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腹泻组ip伊立替康连续5d制备迟发性腹泻模型,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黄芩汤低(5 g·kg-1)、中(10 g·kg-1)、高(20 g·kg-1)剂量组ip伊立替康前1d分别按剂量ig给药,连续用药8d,观察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第9天将小鼠处死,取血、结肠、盲肠、空肠、回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Griess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瑞士-吉姆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PT-11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腹泻.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泻发生率较腹泻组显著降低(P<0.05);体重下降率较腹泻模型组降低;肠黏膜损伤程度比腹泻模型组显著降低,盲肠及结肠的中、高剂量组损伤较腹泻组显著且降低(P<0.05),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肠的NO表达含量明显增加且PCNA表达减少(P<0.05);还可增加血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结论:黄芩汤通过改善肠黏膜损伤程度、增加肠组织NO含量和减少PCNA表达,从而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具有预防作用,还可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前后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肾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增效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生品组(补骨脂生品+肉豆蔻生品)和二神丸炮制品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运用复合造模方法复制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后二组灌胃给药量3.5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研究二神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UCP2基因表达。结果: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和UCP2含量与造模前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异常低下,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含量显著增加,肾脏组织UCP2含量明显升高。给予二神丸后,对肠道菌群失调和UCP2异常均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尤以炮制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效果为最佳。结论:由盐炙补骨脂和麸煨肉豆蔻组方的二神丸促进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以及下调肾脏组织UCP2效果更加明显,提示其增效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机体基础代谢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逯越  刘超  宫婷  郭晓菲  高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73-2075
目的:观察复方儿茶止泻霜对腹泻大鼠小肠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比较腹泻模型组(DM)、正常对照组(NC)及低(L)、高(H)剂量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药物治疗组(PC)的AQP1表达。结果:DM组AQP1表达低于L组、PC组和H组,L组AQP1表达低于H组和PC(P<0.01),但H组和PC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复方儿茶止泻霜上调腹泻大鼠小肠AQP1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