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现从VCI的定义、流行病学资料、分类、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对VCI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加强对VCI的认识,及早发现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变化,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延缓甚至阻止VCI向VaD进展.  相似文献   

2.
3.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原络配穴针法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安理申为治疗手段,设单纯安理申为对照组,观察48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MMSE、ADL及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结果: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安理申能够提高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MSE评分,改善ADL评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安理申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的智能水平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疗效优于单纯安理申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雪艳  王永霞  张虹 《光明中医》2016,(10):1506-1508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临床临界状态。痴呆属于针灸治疗优势病种范畴,近年来,用灸法干预MCI和痴呆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机制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从MCI和痴呆的中医认识、灸法治疗MCI和痴呆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等研究概况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Logistic分析,探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证素特征.方法 将被调查对象分成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血管性痴呆(VD)、认知正常3组,首先确定各组的高频症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病性和病位,通过Logistic分析对3组人群进行两两比较,阐述两类血管性认知人群的常见中医证素.结果 共收集有血管性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是妨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地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服务.在转化医学理论指导下,将血管性痴呆的防治重心前移,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减缓疾病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建立血管性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综合干预社区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防治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引起痴呆的第二大原因[1]。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被认为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VaD和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即混合性痴呆)[2]。而对于VCI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将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治疗有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的提出,为现代医学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认识空间,要求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局限性,为中医的治疗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医中药采用补虚,逐瘀,化痰,理气,解毒,清热,通络,开窍等多种方法,其中以补肾、化痰、活血最为常用。中成药以及针灸在临床的运用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了多元化治疗。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的实践研究表明了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同时也给医者思考的空间:中医为何有效及其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轻度)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理申)5 mg口服,每日1次,睡前口服,连续服用6周评价疗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能够改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痴呆作为一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医疗工作者,其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近年来,痴呆前认知障碍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但目前缺少一种辨识筛查工具。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引入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技术方法,制定辨识筛查工具,力求将痴呆前认知障碍这一特殊人群筛查出来,利于早期干预,阻断或延缓痴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验证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核心症状观察表,规范中医术语。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收集155例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核心症状观察表,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验证并优化出言谈不知首尾,时作时止,转盼遗忘,语后便忘,回忆不能,神思不聚,持筹握算差,犹豫不决,言语懒,言语如凝,言善误,兴趣索然,思维迟钝,反应迟钝,忧愁思虑,肢体笨拙,步履迟重等24项核心症状。结论:24项核心症状能较全面地描述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状态,所用术语与痴呆术语有较好的区分,可以运用于病情描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4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14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明显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其余各项无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组分数与MoCA的得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17,P=0.04。代谢综合征组痰、血瘀最为多见,且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非代谢综合征组以阴虚、血虚最为多见。两组的病位均主要涉及肾、肝,其次为脾、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多有痰湿瘀血停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合并症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证候要素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进行多中心合作,纳入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3例,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合并症对证候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气虚、痰、血瘀、阴虚比例较高,存在火证的风险较低(OR=0.55,95%CI=0.31,0.99);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气虚、血瘀、痰、阳虚比例最高,存在气虚的风险高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3.75,95%CI=2.65,5.31),存在阴虚的风险低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0.38,95%CI=0.23,0.65);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气虚比例最高,其次为血瘀,存在阳虚的比例高于无脑血管病的患者(OR=1.90,95%CI=1.23,2.95)。结论不同的合并症影响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在四诊合参的同时,结合合并症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受到了社会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就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改善患者的认知损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连城  张玉莲  郭家奎  王立存  张静 《河北中医》2007,29(11):1000-10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都可喜配合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0日、治疗60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中医证候变化等,治疗前后以简易智能量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测定其神经、心理及智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BB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5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智能障碍的改善、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个性改变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124例非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分析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证素特点。结果: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虚髓减证(38.6%)、痰浊阻窍证(34.1%)、气滞血瘀证(12.1%)、心脾两虚证(9.1%)、心肝阴虚证(6.1%);病位证素主要为肾(43.0%)、脾(32.3%)、心(11.4%)、肝(7.6%);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23.4%)、血虚(21.8%)、痰浊(18.9%)、血瘀(17.0%)、气滞(8.6%)。结论: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以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居多,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7.
蔡颖颖  蒋卫民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1837-1841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各种血管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在进展至血管性痴呆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VCI的发展,甚至逆转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单药、有效部位、复方制剂等具有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的作用。该文从VCI的概念、发病机制、细胞和分子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新的研究证据表明都可喜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无效,故重新评价以都可喜为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治疗方法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截止到2012年8月),收集所有以都可喜作为阳性对照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并应用EpiCalc2000、SPSS 18.0进行各研究中试验组与都可喜对照组比较的效应值Cohen’d系数计算,以0.2为等效与优效临床试验的界值,0.2~0.3为临界区间。[结果] 共纳入19个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研究(包括两个三臂试验共21个试验措施),其中6个试验措施与都可喜比较的效应值Cohen’d≥0.3,7个试验效应值位于0.2~0.3临界区间,5个小于0.2,3个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结论] 19个研究21个试验措施中,6个干预措施优效于都可喜,8个试验措施的临床疗效值得商榷,其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有待高质量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予以证实;另有7个组间比较的效应值位于0.2~0.3临界区间,其治疗措施的临床有效性亦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指导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有关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文献161篇,并对所有的RCT文献进行方法学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包RevMan5.0对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14个RCT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并用倒漏斗图分析潜在的发表性偏倚。结果:14个关于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052例病人纳入研究,合并OR值为2.89,95%可信区间CI[2.10,3.97],合并效应值检验Z=6.51,P0.00001,即针灸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明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安全有效的,但进一步研究需更多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