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67-168
痹症为消渴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施以正确有效辨证施护及中医药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相似文献   

2.
紫癜风诊疗方案临床验证11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紫癜风诊疗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119例非随机、多中心、疗前疗后对照,观察其临床症状、尿常规等指标,通过紫癜证候积分评分等级量化表进行临床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119例中显效30例,有效88例,无效1例.结论 紫癜风诊疗方案是一套疗效可靠、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4.
1995年以来,笔者对消渴病进行辨证施治,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共80例,均按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消渴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2岁.中上消20例,中消42例,下消18例(肾阴亏虚12例,阴阳两虚6例). 临床表现为:①上消(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善饥、小便量多、大便于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②中消(胃燥津伤):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⑧下消:a.肾阴亏虚: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膏脂或尿甜,口干唇燥、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沉细而数.b.阴阳两虚:小便频数量多、或饮一溲一、尿如膏脂、面色黧黑、腰膝酸软、阳萎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5.
王小萌  加莉 《西部中医药》2021,34(5):137-139
目的:观察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将消渴病痹症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震动感觉阈值、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6.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症。似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采用自制的中草药除湿剂,用直流电离子透入的方法,治疗162例痹症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止痛效果,疗效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7.
“除陈气”治疗消渴病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2):561-562
《素问·奇病论》在论述消渴病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段经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作了系统而简明扼要的阐述。笔者在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的痹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痹症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痹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痹症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痹症患者1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痹骨泰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分析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60%,有效率30.53%,无效率9.47%,总有效率为90.53%;对照组治愈率40%,有效率30.53%,无效率29.47%,总有效率为70.53%;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对其进行卡方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翁明宾 《新中医》1995,27(9):42-42
身痛逐瘀汤治疗痹症32例临床观察翁明宾主题词痹症/中医药疗法,身痛逐瘀汤/治疗应用痹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几年来对采用常规中、西药长期治疗效果较差或无效者,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8例,女1...  相似文献   

11.
刘兴旺  吴茂林 《光明中医》2014,(10):2093-2094
目的:观察大葛根汤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痹症患者186例,予大葛根汤(葛根10~100g,麻黄6~10g,桂枝6~15g,白芍10~30g,黄芪10~30g,制川乌3~10g,炙甘草3~10g,薏苡仁10~30g)化裁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58例,占31.2%,显效116例,占62.3%,好转10例,占5.4%,无效2例,占1.1%,总有效率98.9%。结论大葛根汤化裁治疗痹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庞国明教授认为消渴病痹症的特征为本虚标实,以肢体的麻、席、痛、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分别应用经方黄英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薯籁丸治疗消渴病痹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治疗痹症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例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结果:治愈9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8%。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外敷,针灸通络止痛,推拿调和气血,三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古代又称之为燔针、焠针、白针、烧针.国医大师贺普仁研究火针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火针的临床应用,在其适应证及发病机理方向进行挖掘、应用,拓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火针疗法与毫针、火罐等治法相结合,治疗痹症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在应用西药常规降糖的同时,运用经验方参芪威灵汤加减治疗消渴病,并对并发症进行了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风湿胶囊对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6例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风湿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痹骨泰胶囊治疗,均给予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6.27%(55/83),有效率为22.89%(19/83),总有效率为89.16%(74/8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0.60%(42/83),有效率为20.48%(17/83),总有效率为71.08%(59/8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痹症患者采用风湿胶囊治疗后,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24例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犀 《天津中医》1999,16(1):18-18
  相似文献   

18.
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风湿痹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头汤加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血小板计数(BPC)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和BPC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廷智 《陕西中医》2011,32(10):1345-134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方治疗高寒地区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活血化瘀药(丹参、鸡血藤、当归、熟地、红花、虫、甘草)为基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91.9%。结论:本方法对痹症有祛风湿、通痹止痛、控制病情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痹症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再加以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天数。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痹症患者给予充足的中药熏洗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治疗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