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睡眠减少,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时睡时醒,睡眠时间缩短或彻夜不眠。失眠症是临床多发病,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较浅多梦,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有心、肝、脾、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3例失眠患者,其中肝郁化火型38例,肝血不足型40例,心脾两虚型42例,痰扰心神型31例,阴虚火旺型27例,肾阳不足型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各型治疗总有效率:肝郁化火为97.37%,肝血不足为95.00%,心脾两虚为90.48%,痰扰心神为96.77%,阴虚火旺为92.59%,肾阳不足为95.56%,各型之间差别不明显(P>0.05).②整体疗效:22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2%.结论:中医辨证对失眠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失眠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64例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病例,其中失眠组3967例,非失眠组3397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类型判定。比较两组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失眠的影响。使用ISI睡眠严重指数量表对失眠人群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并探讨失眠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关系。结果与非失眠组比较,失眠组年龄及女性、脑力劳动、高文化水平比例升高(P<0.01)。失眠组与非失眠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P<0.01),失眠组较非失眠组平和质患者比例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45岁、脑力劳动者、高文化水平、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与失眠发生正相关(P<0.05,P<0.01);男性、年龄≤30岁、平和质与失眠发生呈负相关(P<0.05,P<0.01)。失眠患者中轻度失眠者占40.36%(1601/3967),中度失眠者占41.52%(1647/3967),重度失眠者占18.12%(719/3967),不同程度失眠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P<0.01),随着失眠程度加重,平和质比例降低。结论失眠与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及中医体质类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杨宝辉 《光明中医》2013,(11):2448-245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早醒,睡眠不深,甚至有时彻夜不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加大,失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0%.西医在治疗上多以巴比妥、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为主,但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以及易引起撤药综合征,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帮助失眠患者消除不适症状、戒除镇静催眠药依赖和恢复正常的睡眠功能等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失眠不是简单地使用安神药,而是帮助患者调整和恢复原有的正常睡眠功能.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本文对近几年中医治疗失眠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辩证与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乙  杨洋瑞 《四川中医》2001,19(10):12-14
通过对运动赠运动性失眠证侯的系列问卷调查和中医辩证分型工作,发现运动性失眠发生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年限和运动等级,为中医药和多角度的防治,提供切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失眠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又称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是常见而又较难治的疾病,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可反复数年不愈,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就失眠的中医辨治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正常的睡眠必须要心神平和。虽然失眠原因诸多,但究其本源是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安、心神失养而致。其病位在心,与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阴盛阳衰、气血失调有关。常见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素体虚…  相似文献   

8.
武笑园 《河北中医》2002,24(10):782-782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剧 ,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失眠患者日渐增多 ,失眠这一疾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失眠的护理很重要 ,其中情志调护是该病护理的关键。1 情志变化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失眠轻者入寐困难、多梦易惊 ,重者可彻夜不寐。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七情的变化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不循其道 ,阳气不得入于阴 ,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而至失眠。如怒伤肝 ,肝气郁结而见两胁胀痛、烦躁易怒、失眠 ;思虑过度 ,劳伤心脾 ,可致头晕乏力、心悸健忘、寐差梦多 ;年老肾阴亏 ,加之惊恐伤肾 ,心肾…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失眠又称不寐,首见于《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现就中医对老年失眠的治疗及辨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文献最早见于《灵枢》,称为"目不瞑",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具体治疗原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还有"不寐"、"夜不瞑"等,均泛指失眠[2]。失眠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马洁 《中医临床研究》2014,(13):137-138
近年来,受失眠困扰的患者不断增多,在治疗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中药,但是如何看待中药治疗失眠的效果,中药治疗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不寐证临床俗称“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证候,常包括就寝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寐而不熟,甚至整夜不能入寐等,,临床医疗中较为常见。有着广泛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25):119-120
目的:观察并探讨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998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80例门诊以及住院的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失眠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咗伦,治疗组予中药并耳穴贴治疗。连续治疗28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9%,显著高于对照组(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有明显改善,总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使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临床疗效好,具有依从性好、减少催眠药物使用等优点,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拥有方药、针刺、艾灸、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并重视生活调摄及精神情志等的全方位调理。本文从五脏辨证、中药治疗、针刺等常用疗法及生活调摄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失眠的概括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失眠概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从中医干预及综合护理角度分析,并从中药、针灸推拿、足浴熏洗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当前常用的中医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6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辨证内服+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内服+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增加睡眠时间,改善醒后精神状态,有效治疗失眠,疗效好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心房扑动伴失眠的中医药论治的典型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典型病例论治的分析、研究等,表明中医药论治心房扑动伴失眠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结果:现代治疗射频消融术、富马酸伊布利特等药物治疗是当前心房扑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也有不理想之处,术后房颤发生率随访时间延长而增高;药物可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多形性室速,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人。中医药临床论治心律失常伴失眠,主要从心、肝、脾、肾诸脏的气血、阴阳亏虚、瘀血、痰饮的留滞阻脉入手,辨证论治,疗效确切。房扑中医治疗以养心补肾,活血通脉、安神化痰为总原则,持续用药,使心神得安,窦性心搏复原,异位搏律消失,心肾阴阳得以协调。结论:中医药治疗房扑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安神补心,疗效肯定,见效周期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炎患者失眠时,由于其肝功能不全,在用药方面受到很多限制,为不增加对肝脏的损害,我们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肝炎失眠。治疗对象:凡确诊为慢性肝炎者,每日睡眠不足4h者。经过对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经方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黄连阿胶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失眠症的治疗中采用中医经方黄连阿胶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