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谙药性辨病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必须深谙药性,明辨病机,这是临证处方用药的基础。“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庶几可以自信,而不枉杀人矣”;“深入病机,天下无难治之症”。  相似文献   

2.
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占80%~90%,缺血性中风约占40%左右。本文旨在探索中风病发热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病机 1.1 气郁化热化火,情志不遂,恼怒抑郁,或情绪激动,为本病之常见诱因。情志之变,肝气内应,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郁化热化火,火热内炽,外发高热。《冷庐医话》说:“盖郁未有不病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也”。 1.2 痰瘀化热 痰瘀痹阻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有关虚证的病机及其治法问题上,一直认为虚可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减退,防御能力低下,治疗以“虚者补之”为原则,具体以补五脏气血阴阳为法。笔者认为,这仅是虚证病机及其治法的一个方面,而实际上,虚证尚有深层次的病机及其特点,治疗上也有其针对性。兹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14证的病机特点众所周知,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强弱。而影响正气强弱的因素,包括外感、内伤及久病正气不复等,都可损伤人体的精气血津液,日久形成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若…  相似文献   

4.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缓解期重视扶正,病后期则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5.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仅就本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机复杂 ,非止一端目前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饮食不节 ,嗜酒过度 ,损伤脾胃 ,运化失常 ,湿浊内生 ,蕴而化热 ,湿热熏蒸肝胆 ,肝胆疏泄失常 ,发为本病。二是劳逸失当 ,正气受损 ,不能御邪 ,导致肝病迁延不愈。三是情志失常 ,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而致疾病发作或者加重。四是瘀血停留 ,气血运行受阻 ,脏腑功能失调 ,疾病进一步加重。临床上 ,慢性乙型肝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多种因素互为…  相似文献   

7.
王素美  刘蓉  袁敏 《光明中医》2016,(5):609-610
目的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早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对其进行正确的辨证诊疗。方法笔者以中医古训为先导,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IGT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IGT的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痰阻,治疗应以健脾疏肝、行气化痰为主。结论 IGT是本虚标实之病,临床灵活运用健脾疏肝行气化痰之法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病因除先天禀赋外,主要为饮食所伤,即饮食过饱、饮食肥甘、饮食过饥。糖尿病的病位在脾,病机为脾精下流。采用自拟扶脾散精汤治疗糖尿病,并由该方派生出抑胃扶脾散精汤、解毒扶脾散精汤、抑肝扶脾散精汤、宁心扶脾散精汤和益肾扶脾散精汤,分别用于治疗糖尿病之变证。  相似文献   

9.
血证病机治法探析宜昌县务渡河镇中心卫生院(443143)周立龙血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对血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论述颇为详尽。笔者根据前人的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血证病的病机及其治疗原则探讨如下。以一管之见就正于同道。1血证病机探源血证病最基...  相似文献   

10.
试述老年痴呆的病机与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脾肾亏虚,痰淤内阻是老年痴呆的基本病机,当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痛方剂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上的配伍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方法筛选古籍文献中治疗肾虚、寒湿和瘀血腰痛的方剂,信息标准化后建立Access数据库,量化处理每个方剂的性味归经,并以此为变量对每种证型的方剂分别聚类分析。结果每种腰痛方剂聚为5个主类时以性微温或温,味辛甘苦,归肾肝脾为主。药性组合特征:肾虚型:甘-微温-肾肝(63%);辛甘苦-微温-肝脾肾(23%);辛苦-温-肾脾(4%);辛甘-热-肾脾心(4%);苦甘-微寒-肾肝(3%)。寒湿型:苦辛-微温-肾肝(31%);辛甘-温。肾肝(26%);辛苦-温-脾胃(14%);甘-微温-肝肾(12%);甘-温-脾胃(11%)。瘀血型:辛苦-微温-肝(27%);甘苦-微温-肾肝(23%);辛甘-温-肝肾(21%);辛苦-微温-脾。肾肝(13%);辛-温-肝脾(7%)。结论方剂的组合药性聚类能够反映治则治法的科学内涵,可为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review presents some recent discoveries of ancient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evolved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It appears that many of the ancient combination formulas have sound scientific basis through modern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Significant chemical changes occurr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decoction) process of a prescribed herbal formula. For example, some toxic ingred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new active compounds generated due to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s among the ingredients. Many combination formulas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pharmacological results than individual herbal medicines participated in the formul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drug screening and regulatory methodology will not be appropri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otanical drug containing a group of phytochemicals, in which a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from chemical ingredients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If we view a diseased state in a holistic and dynamic way, i.e. it involves interactions among many biological systems in human body and these interactions change as the disease improves or worsens, the treatment of such disease with a single chemical entity may not be logical or technically feasible. Combination formulas may hold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the therapeutics of choice in the future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d dynamic adjustment achieved by the multiple ingredients that will restore the balance of an imbalanced or diseased human body.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四气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气与味、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56味具有四气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四气与辛、甘2味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苦、淡2味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脾、胃、肾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肠、心、膀胱、胆、小肠、肺六经(按相关性递减排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毒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药性越“热”则越可能具有辛、甘2味,越常入脾、胃、肾三经,其毒性更大;药性越“寒”则越可能具有苦、淡2味,越常人大肠等六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化学成分与中药寒热属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植物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化学信息学对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化学信息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中药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果:以有机成分单一化合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可以对中药的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有机成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科学合理的制订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提高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制订合理的包装、贮藏条件。方法:通过传统中药材及饮片贮藏、保管经验;经典恒温法;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测定药材及饮片主要成分含量、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与结论:研究制订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是提高中药质量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贮藏、保管条件的理论依据。可以借鉴化学药品和国外对植物药有效期的评定方法,结合中药特性及传统的保管、贮藏经验,制订符合中药本身特点的安全有效期。  相似文献   

18.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论述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对中药资源生态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分析。结果 :指出当前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及应用实践缺乏。结论 :认为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应用实践的加强 ,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 ,必将为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并最终会促成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中药资源生态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中药药性组合的概念出发,探索“老药”抗癌新作用,为“老药新用”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以气阴两虚型肺癌为例,通过分析中医抗肺癌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药性组合关系,整理出中医抗肺癌所需要的药性组合模式,筛选符合此标准的化学药,预测其具有抗癌作用。结果筛选出符合益气、养阴药性组合模式的15种化学药,其中2种是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另有4种非抗癌化学药物具有抗癌作用。结论基于药性组合模式发现“老药”抗癌作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老药新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