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辉  覃兴尤  赖远辉 《广东医学》2008,29(2):287-288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减黄对术后病死率、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组入院时TB为(268±70)μmol/L,平均减黄10.2 d,至术前的TB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2.16,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的(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减黄组RBC输注量为(286±91)ml,未减黄组为(390±85)ml,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黄疸程度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行PD术的患者118例,据黄疸程度分四组:无黄疸组(A 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 ≤34.20 μmol/L;轻度黄疸组(B 组):34.20 μmol/L342.00 μmol/L,将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再据黄疸患者(n=87)术前是否减黄分为减黄组(n=36)和非减黄组(n=51),比较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B、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05%、60.97%、77.78%,高于A 组(32.26%),P<0.05;D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减黄组与非减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11% vs 60.78%)、死亡率(0.03% vs 0.0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前黄疸程度是影响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术前是否减黄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omy,PD)的影响.[方法]回顾74例总胆红素(TBIL)>85 μmol/L行PD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前减黄组及未减黄组,从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差异分析术前减黄对手术风险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40例,术前TBIL下降到(228.5±82.2) μmol/L,与减黄前的(338.1±88.4) μmol/L及未减黄组的(328.6±93.0) μmol/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减黄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 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 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 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 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相似文献   

5.
李芸 《吉林医学》2010,31(18):2905-290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PD手术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术前胆红素≥171.1μmol/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胆红素<171.1μmol/L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1000 ml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术中出血量<1000 ml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胆红素水平≥171.1μmol/L和术中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黄疸程度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5月行P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84例,根据黄疸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黄疸组42例,中度黄疸组58例,重度黄疸组84例,其中重度黄疸组又根据术前减黄与否分为未减黄亚组43例和减黄、亚组41例,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184例PD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胰漏、切口感染)32例(17.4%),轻度黄疸组发生率为4.8%(2/42),中度黄疸组为15.5%(9/58),重度末减黄亚组为39.5%(17/43),重度减黄亚组为9.8%(4/41);重度减黄亚组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胰漏的发生率低于未减黄亚组(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减黄亚组(P<0.05);重度未减黄亚组病死率为2.3%,,中度黄疸组为1.7%,轻度黄疸组和重度减黄亚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D术后的并发症及预后与黄疸程度密切相关,术前减黄可有效改善机体状态和耐受力,尤其对于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指征及具体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自定减黄指征进行术前减黄治疗,60例患者分为减黄组25例和未减黄组35例,比较两组等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减黄组住院时间较未减黄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未减黄组为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选择性的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术前减黄,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建议TBIL水平在342μmol/L、年龄在65岁以上、一般条件较差患者术前进行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91例总胆红素>100?μmol/L的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1例患者中,减黄组32例(32/91 ,35%),减黄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86±105?μmol/L, 减黄后下降为(115±92)μmol/L(t=20.15,P<0.001),术中失血(280±59)mL,术后并发症10例(31%)。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79±133)μmol/L,术中失血(490±109)mL,术后并发症22例(37%),2例死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0?μmol/L、肝功能指标>正常值2倍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减黄组中减黄顺利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减黄缓慢者。结论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胆囊空肠Roux-Y吻合、胆囊空肠襻式吻合与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晚期壶腹周围癌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确诊的63例壶腹周围癌晚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梗阻性黄疸不能行根治术患者,分为3组,一组行胆囊空肠Roux-Y吻合(胆囊空肠组),一组行胆囊空肠襻式吻合(襻式吻合组),一组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胆管空肠组).观察其相应指标.结果 6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完成.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胆囊空肠组:(17.85±4.75)d,胆管空肠组:(20.64±4.71)d,襻式吻合组:(20.07±3.90)d]、术后下地时间[胆囊空肠组:(23.92±5.53)h,胆管空肠组:(23.41±7.27)h,襻式吻合组:(26.47±8.59)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囊空肠组:(71.1 2±9.81)h,襻式吻合组:(67.00±9.89)h,胆管空肠组:(67.32±8.99)h]、术后减黄效果[胆囊空肠组术前、术后1、3、7d胆红素水平为(227 1 8±40.1 0)μmol/L、(178.13±27.40)μ mol/L、(116.88±20.4 9)μmol/L、(72.26±12.1 0)μmol/L;襻式吻合组分别为(220.87±49.62)μmol/L、(173.28±32.03)μ mol/L、(121.89±34.92)μ mol/L、(74 31±13.01)μmol/L;胆管空肠组分别为:(233.49±53.93)μmol/L、(172.64±31.61)μmol/L、(1 23.81±22.73)μ mol/L、(73.00±9.51)μmol/L]、及术后生存率差异(胆囊空肠组中位生存期8.05m、襻式吻合组中位生存期8.9m、胆管空肠组中位生存期7.9m)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胆囊空肠组(124.1 2±11.35)h、襻式吻合组(125.53±10.51)h、胆管空肠组(134.55±9.54)h],术中出血量[(胆囊空肠组(244.62±28.74)mL、胆管空肠组(269.55±28.70)mL、襻式吻合组(234.00±23.54)mL]胆囊空肠组与襻式吻合组均低于胆管空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胆囊空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8%)均低于襻式吻合组(33.3%)及胆管空肠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空肠Roux-Y吻合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低、减黄效果好,对于一般情况较差,胆囊管通畅,无胆道结石、胆道畸形患者可作为其首选术式,对于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医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和引流技术收集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干预前后胆汁,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胆汁酸(TBA)浓度,并与血清中TB、DB、TBA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干预前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分别为(172.1±98.2)μmol/L、(105.6±60.0)μmol/L、(561.2±104.2)μmol/L;干预后12例胆汁TB、DB和TBA分别为(180.2±88.6)μmol/L、(106.8±70.0)μmol/L、(580.3±84.2)μmol/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浓度正常,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和胆汁酸摄取、转运、排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51例乏特氏壶腹周围癌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分析,探讨了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和减黄方法的合理选择。结果表明:术前减黄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术前减黄组手术死亡率9%,未减黄组手术死亡率17.3%)。作为术前减黄方法胆囊造瘘、空肠造瘘体外架桥连管内引流术,简便、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术前减黄对中度梗阻性黄疸(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71 ~ 342 mmol/L)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收治的27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度梗阻性黄疸105例患者,分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组患者105例,包括术前减黄组58例,未减黄组47例;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64±76) mmol/L,减黄后总胆红素下降为(183±44) mmol/L,减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减黄组与未减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减黄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减黄组并发症共发生16例(27.59%),与未减黄组14例(29.79%)相比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分层分析显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在单一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减黄对于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价值有限,患者术前可不行减黄治疗,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液体疗法促进减黄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3年手术治疗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解除胆道梗阻术中、术后增加补液量,观察液体治疗在短期内促进减黄的作用.结果液体组术后一周内91.4%的病例总胆红素降至171 μmol/L以下,液体组比对照组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50%的时间显著缩短(P<0.01).只要达到充分胆道引流,短期内液体组减黄速度与原发病、手术种类无关.TB与ALP显著相关,而TB和ALP与其他各值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液体组术后一周内日尿量2 500~3 000ml与日尿量>3 000ml的降黄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同时增加术中、术后补液量,通过利尿可达到促进减黄,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检索1998年至2011年比较术前减黄与一期根治性手术对PD术后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对所检索到的文献纳入标准的评价,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为主要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及1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与一期根治性手术在术后疗效,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胆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减黄后切口感染及胰瘘发生率大于一期手术组。结论:术前减黄不能降低P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28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及20例正常妇女血浆LPA水平.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血浆LPA水平分别为(5.25±1.57)μmol/L、(1.74±0.71)μmol/L、(2.99±1.28)μmol/L、(1.85±0.35)μmol/L,卵巢上皮性癌组血浆LPA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P均<0.05).血浆LPA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性为89.29%(25/28),特异性为85%(51/60);而且,卵巢上皮性癌组患者术后血浆LPA水平为(3.10±1.30)μmol/L,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术后明显下降,血浆LP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Vater壶腹部周围肿瘤是指胆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胆总管下端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自从1935年美国外科医师Whipple等首次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以来,该术式已成为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该术式费时、复杂,虽经过不断的演变、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仍在5%左右,术后并发症仍高达27%~50%。其中胰瘘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0.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目前仍然是治疗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主要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日益完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术后出血仍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且往往与胰瘘的发生互为因果,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18%,病死率高达20%~70%[1]。因此,预防并减少PD术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PD术后胰瘘发生率、降低患者和病死率及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36例PD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术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