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卫生细菌学检验中,可以作为理想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有3类细菌,即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其中,最常应用于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是大肠菌群.它是指一群能在36℃,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主要包括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卫生检验对各类食品、天然矿泉水、生活饮用水等都必须进行大肠菌群MPN值的检测.实验前要配制大量的初发酵、复发酵及选择性培养基,试验时间均为3d,费时费力,并且方法各异(表1).  相似文献   

2.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包括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多年来,国内外都以大肠菌群作为食品、水体污染的常用指示菌之一.并评价和判断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和有无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为提高食品、水质等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技术,笔者根据20多年的检测经验,自行设计了快速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菌群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和产气肠细菌等肠道内细菌 ,这群细菌是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食品中若检出大肠菌群 ,则表明该食品已被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 ,有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害的危险。所以大肠菌群是评定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菌。其检验方法按GB4 789.3- 94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 ,通过乳糖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培养和复发酵证实试验三个步骤来完成对一个阳性样品的鉴定。按照标准规定 ,乳糖发酵试验后 ,所有乳糖胆盐…  相似文献   

4.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一般在37℃,24 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它们主要来自人和畜禽的粪便污染,因此以此作为受粪便污染的标志,对检查各类食品(如出口冻菜、水产品等)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肠菌群检验中最大可能数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菌群是一类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于37℃培养24小时能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其主要来自人畜粪便。因此各国常以此作为水或食品受到人畜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的检验最常用的是发酵法,又称稀释法。它是在几组乳糖发酵管内分别注入不同量的被检水样(如为食品,则应事先制备成悬液),经细菌培养,然后根据产酸产气的阳性发酵管的数目确定水样中所存在的大肠菌群密度。与直接报告菌落数的平皿计数法不同,它最终报告的是水样中最有可能存在的菌落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食品细菌性污染现状,为政府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2017年采集平顶山市食品852份,对834份样品进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11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对434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和菌落总数卫生指示菌检测。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 56%,肉及肉制品致病菌总检出率最高,为13. 89%。11种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 14%和6. 37%。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的检出率为12. 21%,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计数大于M值检出率分别为9. 56%和6. 91%。散装食品致病菌总检出率和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总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 299、8. 336,P 0. 01)。结论建议加强平顶山市重点食品监测和监管力度,以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显色培养基在食品检验中快速测定大肠菌群的作用。方法 以大肠菌群标准菌株及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标准菌株、85份食品样品为研究对象对象,同时采取国标GB4789.3中对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以及复合显色培养法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时间﹑准确性等。综合评价该复合显色培养基的效果。结果 将标准菌株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阪崎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接种在复合显色平板及VRBA平板,均见生长,呈蓝绿色。而福氏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大肠菌群属细菌在复合显色平板上培养18 h后,菌落无生长。检测食品样本的阳性率与国标大肠菌群VRBA平板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显色培养基可以快速检测食物中大肠菌群并且准确度高,值得在食品检测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大肠菌群主要存在于水及动物的肠道,是食品及水受粪便污染的主要细菌卫生学指标。我国即将以大肠菌群来取代以往的大肠杆菌,作为药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这有利于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传统的实验室大肠菌群计数方法是采用发酵最可能数即, MPN(most probable n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进行卫生学评价,以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或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增加了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方法是指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阳性者,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44.5℃培养24h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培养基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在实验中观察结果时发现阴性对照管干扰很大,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很难区别.  相似文献   

10.
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在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验中,不仅以检出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同时还以大肠菌群数量的高低来判断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及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由于检测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在食品卫生学上的广泛意义,所以,如何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成为广大食品卫生工作者关注的课题。ColiID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含有两种显色物质,经适当的温度培养24h,根据生成菌落的颜色即可直接读取大肠菌群数和鉴定大肠杆…  相似文献   

11.
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12.
大肠菌群评价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指示菌-大肠菌群是在饮用水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饮用水(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检测大肠杆菌的目的,是以大肠菌在饮用水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做出评价。大肠菌群是反映饮用水受粪便污染的标志,它的检出标志着饮用水受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且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大肠菌群用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大肠菌群用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结果比较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封幼玲,戴建华,王为云,刘凯,符晓梅,周树南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大肠菌群测定用九管三步培养发酵法检测,此法操作较繁,培...  相似文献   

14.
<正> 大肠菌群系指-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常规检验大肠菌群的方法为三步法:初发酵试验、平扳分离和复发酵试验。时间需3-4天。对一些食品急需进行卫生监督有一定困难,如冷饮生产出厂不能存放,需马上销售。为简化检验方法,找出显易判定标准,缩短报告时间,今年夏季我们用 T、T、C显色法(氯化三  相似文献   

15.
<正> 粪便大肠菌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并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粪便大肠菌是评价土壤卫生状况时必检的土壤卫生细菌学指标,实验结果用菌值表示。1.根据粪便大肠菌应具有的生物特性,如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44℃24小时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相似文献   

16.
<正> 粪便大肠菌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并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粪便大肠菌是评价土壤卫生状况时必检的土壤卫生细菌学指标,实验结果用菌值表示。 1.根据粪便大肠菌应具有的生物特性,如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44℃24小时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相似文献   

17.
<正>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群是肠道常居菌丛,来源于人畜类便,故以大肠菌群在食品、水中存在的多寡来作为卫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大肠菌群用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大肠菌群测定用九管三步培养发酵法检测,此法操作较繁,培养基消耗多,且全部检验过程3天,需72h才能报告结果,难以满足监督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近几年,国内外重视大肠菌群快速纸片的研究应用,我国已将食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作为食具卫生标准中细菌指标大肠菌群的法定标准方法,而食品中大肠菌群用快速纸片检测的甚少。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于1994年研制出一种能检测固体、液体食品的大肠菌群检测纸片,为了解大肠菌群纸片法与培养发酵法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于1994年8—9月采集各类食品73份,进行了两种方法对比试验,同时对纸片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肠菌群测定是判断食品、饮用水、环境等是否受到粪便污染以及污染程度、评价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等。而发酵法则为许多实验室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被列入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第一法。目前市售的倒管均为开口平整的规则倒管,因其结构不合理增加了检验人员判断结果的难度。作者以改进后的倒管(附图)按国标GB47893—94进行测定。经过多次试验,其结果准确,无假阳性,并且产气易于观察、判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结果 经过对56份样品的检测,其结果与传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武鸣县各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1—2013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4类共271份样品,总合格率为68.26%。其中分离出沙门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阪崎肠杆菌l株、蜡样芽胞杆菌7株、大肠埃希菌9株(为0157),未检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和学校瓶(桶)装水及非发酵豆制品菌落总数、熟肉制品和鲜榨果蔬汁及非发酵豆制品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低。结论武鸣县抽检的食品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