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慢性肺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受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劳动能力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厄贝沙坦是一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Ⅱ)拮抗剂,在受体水平阻断AgⅡ的作用,它的作用已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使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于我院选择高血压患者46例,均分为两组,使用硝苯地平对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3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8周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如头痛等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显著,与下降较少的对照组相比具有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帮助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 5 0例 ,采用厄贝沙坦 (15 0~ 30 0mg·d-1,po)治疗 8mo,治疗前后各检查 1次超声心动图 ,比较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后 ,SBP和DBP明显下降 (从 15 9/ 10 1mmHg降至 14 2 / 89mmHg ,P均 <0 0 1) ,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 (P均 <0 0 5 ) ,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极显著 (P均 <0 0 1)。结论 :厄贝沙坦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 ,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30例患者均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瓣置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均采用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瓣置换术;分别比较2组术后心功能分级变化及左心室收缩期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提高至Ⅰ、Ⅱ级,对照组尚有3例患者为Ⅲ级,研究组Ⅰ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LVESD、LVEDD、EF和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6个月研究组患者LVESD和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F和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行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对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和射血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不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功能指标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治疗的9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功能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肌酐、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肠道联合用药对体外循环(CPB)风温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病人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用药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肠道联合用药。检测两组病人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 4个时相点循环D-乳酸、内毒素、TNF-α和补体C3值。结果:用药组病人循环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时照组(P<0.05)。两组病人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而用药组在CPB结束(P<0.01)及CPB后24 h(P<0.05)的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引发内毒素血症,而术前肠道联合用药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进行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方法:以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为例,药师根据相关防治指南,分析患者具体病理生理特点,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包括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用药教育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旨在优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康复的研究。方法:101例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48例,贝那普利对照53例,对照组用贝那普利10 mg·d-1,氯沙坦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氯沙坦50~100 mg·d-1。12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反映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水平。结果: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一年后,心脏收缩和舒张指标自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激素随着心功能改善上述指标逐渐下降,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评定氯沙坦联合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66.0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组可抑制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大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联合应用更显著,改善心功能作用优于贝那普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223例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二尖瓣病变组和联合瓣膜病变组,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ACE I/D各基因型在RHD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ACE 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0.1% vs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组中,ACE 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39.2%和9.0%,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4%及28.6%.ACE Ⅱ基因型和Ⅰ型等位基因在联合瓣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心动超声对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心室颤动)多见,其总发生率达52.14%,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RD)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脏结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改善心脏重构,有利于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以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的31例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的RFA手术都顺利的完成,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立即恢复了窦性心律,且没有出现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31例患者中只有1例在术后2d和2例在术后4d内都因低心排而死,其余的患者都痊愈出院,且平均的住院时间为(9.6±2.7)d。对出院的2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达到(7.2±2.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7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另一个患者为AF心律,且没有脑卒中和死亡现象的发生。结论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疗效优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吸氧、抗感染、解痉、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具体方法:米力农5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尿、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米力农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疗效可靠,慢性肺心病心衰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疗效较差,易导致中毒,选择米力农既可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又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口服胺碘酮为研究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术后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28例(24.35%),对照组87例(75.65%)。研究组INR首次达标时间(5.19±2.51)d,较对照组(6.49±2.52)d明显缩短(P=0.04),且INR达标维持时间(5.24±2.42)d,亦较对照组(6.90±5.37)d明显缩短(P=0.02)。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INR达标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胺碘酮可缩短华法林初始抗凝达标时间,但未能提高抗凝总体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心内科心力衰竭患者150-N,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并分别应用厄贝沙坦、卡托普利、厄贝沙坦+卡托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后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厄贝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21,P〉0.05),卡托普利组、厄贝沙坦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稳定性好,耐受性佳,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