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GI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和CD4^+CD25^+T细胞(Tregs)的免疫功能状态,以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和手术的关系。方法:收集早期胃肠癌(Ⅰ/Ⅱ期)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以及晚期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以健康成人外周血为对照。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Tregs占CD4^+T细胞的比例。PBMCs经贴壁法分离提取DCs,经rhGM。CSF、rhIL-4体外扩增培养至第5天,获得未成熟DCs(imDCs),FACS检测表型;imDCs经rhTNF-α诱导培养至第7天,获得成熟DCs(mDCs),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mDCs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时m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晚期胃肠癌患者imDCs表型HIA-DR、CD80及CD86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和早期癌患者(P〈0.01);早期胃肠癌术后第7天患者imDC8表型HIA-DR及CD86表达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5)。晚期胃肠癌患者mDCs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能力与健康成人相比均有所减弱(P=0.073,P=0.182)CD4^+T细胞中Tregs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和早期癌患者(P〈0.001);早期胃肠癌患者术后Tregs比例略低于术前(P=0.148)及健康成人(P=0.068)。HLA-DR、CD86表达与Tregs比例呈负相关性。结论:胃肠肿瘤患者尤其晚期和术后患者外周血DCs功能失调以及Tregs失衡可能和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耐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最优方法。方法:以细胞因子GM-CSF和IL-4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别采用CD40L、LPS、TNF-α、细胞因子鸡尾酒法(TNF-α、IL-6、IL-1β、PGE2)诱导成熟,24小时后收获D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成熟表型CD80、CD83、CD86、HLA-DR和FITC-Dextran的内吞能力,ELISA法检测其IL-12的分泌,MTT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CD40L、LPS、TNF-α、鸡尾酒法均可诱导DCs的成熟,其中以鸡尾酒法诱导成熟的效果最优,CD83的表达率为66.91%(P〈0.05);成熟DCsFITC-Dextran的内吞能力明显下降;成熟DCsIL-12分泌量明显高于未成熟DCs,其中鸡尾酒法诱导成熟的DCs的IL-12分泌量最高,成熟的DCs有较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细胞因子鸡尾酒法是诱导DCs成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ManLAM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成分带甘露聚糖帽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DCs生长,培养至第五天换液加细胞因子,第六天分三组,按实验设计加ManLAM和LPS。第七天收集细胞送流式检测DC-SIGN、HLA-DR、CD86、CD83表达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DCs与初始CD4+CD45RA+T细胞共培养48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结果:(1)ManLAM组DCs表达CD86、CD83等成熟标志物较成熟DCs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nLAM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成熟组升高,IL-12水平较成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LAM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刺激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较成熟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nLAM干扰DCs成熟,下调DC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激活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在介导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制备DCs瘤莆;^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FN-1、IL-12的含量;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成熟DCs活化的T细胞中CD4^+IFN-γ^+T和CD4^+IL-4^+T的比例。结果: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在CD40配基化DCs组最高(P〈0.05),CD40配基化DCs能更有效地促进活化T细胞分泌IFN-γ和介导CD4^+IFN-γ^+T细胞的分化(P〈0.05)。同时,CD40配基化DCs分泌IL-12的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体外能有效介导Th1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GM—CSF、IL-4共培养,于第5天加入DC的促成熟刺激剂TNF-α(阳性对照组)或CPLA。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DC的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的表面标志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含量;用MTT法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培养10d后,经CPLA刺激的PBMC呈现出典型DC的形态学特征;成熟DC的特征性表面分子CD1a、CD83、CD80和CD86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CPLA可诱导PBMC来源的DC分化成熟,并可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DC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及键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细胞,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O.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4^+ 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1)。结论CD4^+CD25^+high Tr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患者急性自血病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以了解其表达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初治急性白血患者白血病细胞上CD80、CD86和ICAM-1的表达率;男37例,女23例,年龄2~85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ALL20例,AML40例(M16例、M27例、M37例、M415例、M55例)。结果ALL组中的CD86的表达为(32.880±6.66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D80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D80、CD86在AML(M1、M2和M3)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0.766±0.187)%、(27.210±7.58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在AML(M4和M5)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在ALL组中的表达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AML(M1、M2和M3)细胞上(63.820±7.484)%,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而AML(M4和M5)细胞上表达为(50.590±7.092)%,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结论CD80、CD86和ICAM.1在初治ALL和AML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CD86在ALL上呈高表达,CD80、CD86和ICAM-1在AML(M1、M2和M3)上均呈高表达,而ICAM-1在AML(M4和M5)上均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关系和意义。方法179例HBV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一A2阳性的CHB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fh、HBV特异性CTL,并作IL一21的检测。将179例CHB患者根据HBV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6例,HBVDNA水平为10^4。~10^5拷贝/ml,乙组93例,HBVDNA水平为10^6-10^7拷贝/ml,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上检测指标的比较。结果甲组HBVDNA水平为(4.85±0.37)logl0拷贝/ml,乙组HBVDNA水平为(6.83±0.31)log。0拷贝/ml,t:27.31,P〈0.001,甲组Tfh(5.96±1.59)%,高于乙组(3.71±2.15)%,t=4.92,P〈0.01,IL.21(42.61±15.11)ng/L,高于乙组(14.91±3.15)ng/L,t=8.62,P〈0.01,HBV特异性CTL(0.36±0.08)%,高于乙组(0.18±0.06)%,t=19.99,P〈0.00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fh水平有关:HBVDNA水平低者,Tfh水平高,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高。HBV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It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基线HBV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Tf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制备肝癌树突状细胞(DCs)瘤苗和体外诱导DCs活化的优化方法。方法: 取健康人新鲜血50mL,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制备肝癌细胞冻融抗原, 采用不同因子组合培养PBMC, 诱导和激活DCs, A组: rhGM-CSF+IL-4; B组: rhGM-CSF+IL-4+冻融抗原负载;C组:rhGM-CSF+IL-4+TNF-α; D组: rhGM-CSF+IL-4+TNF-α+冻融抗原负载。结果: 各组均诱导出DCs, 并高表达CD11c和CD54, 冻融抗原可明显上调CD86、CD80、HLA-DR表达和IL-12 p40分泌(P<0.01), TNF-α促进CD86表达的作用更显著, 但对IL-12分泌无影响, 依次用TNF-α诱导和冻融抗原负载可进一步促进CD86表达和IL12 p40分泌(P<0.05)。CD54和HLA-DR双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各组DCs大多为CD54+。表达HLA-DR的DCs均为CD54+HLA-DR+, 其中, A组CD54+HLA-DR+细胞数量最少, D组最多, 平均每个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也与此对应。结论: 采用rhGM-CSF、IL-4诱导的未成熟DCs, 依次使用TNF-α刺激与肝癌细胞冻融抗原修饰可有效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混合血清作为确认血清,将不同稀释度的确认血清与收集的HBsAb阳性混合血清中和,筛选并确定确认血清中HBsAg的最佳试验浓度.收集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血清,与确认血清中和后采用ELISA检测COI的下降率,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结果 确认血清HBsAg浓度为2000 COI时对HBsAb的中和效果最好,ELISA确认法对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确认结果为37例真阳性和3例假阳性,与ECLIA法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HBsAg和HBsAb双阳性血清HBsAb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枣庄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枣庄市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于 2 0 0 0年采用随机分层抽样 ,调查 312户家庭的 96 3人 ,以RIA法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结果 HBsAg、抗 HBs、抗 HBc和HBV标化流行率分别为 7.0 8%、37.5 6 %、4 1.35 %和 4 4 .37%。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城区高于农村 (P <0 .0 1) ,在不同年龄及职业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抗 HBs、抗 HBc和HB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 (P <0 .0 1)。HBV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5 )。结论 枣庄市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体乙肝疫苗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免疫治疗的作用。 方法: 取患者外周血2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DC体外扩增,于培养第5 d加入50 mg/L乙型肝炎疫苗,7 d收获细胞。34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年龄和发病时间分为治疗1、2、3组,皮内回输DC。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每周1次,连续8次。于回输DC后2周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 结果: 培养可得到形态及功能典型的DC,治疗1、2、3组患者回输DC后血清HBV-DNA拷贝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应答率58.8%(20/34),对照组输注前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1组与3组相比HBV-DNA定量拷贝数降低幅度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1组与2组、2组与3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经乙型肝炎疫苗致敏的DC回输患者后,其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与感染病毒时间和/或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两对半(HBV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以及HBVDNA,比较在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患者中HBV.LP与HBVDNA的检出率,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LP和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例小三阳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52%[(65+53)/143];(3)HBV—LP吸光度(A值)与HBVDNA呈正相关关系(r=0.98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与HBVDNA有较高检出一致率,HBV—LP用于临床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特别是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乙肝病毒蛋白对不同感染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表面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者40例(A组),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ALT持续正常者20例(B组), HBeAg及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ALT正常者20例(C组),另外选择15例各型肝炎病原学标志检测均为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PHA)、HBeAg、HBcAg, 培养48 h后,1 5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20 ℃保存,统一检测IFN-γ、IL-10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IFN-γ在HBeAg阳性ALT正常组,HBeAg阳性ALT异常组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BeAg及 HBV-DNA阴性ALT正常组;IL-10在HBeAg阳性ALT正常组,HBeAg阳性ALT异常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eAg及 HBV-DNA阴性ALT正常组。CD8+CD28+T细胞在HBeAg阳性ALT正常组中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HBeAg阳性的患者,Th1型细胞免疫反应明显低下,Th2型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高,CTL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HBV M和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414例乙型肝炎的HBV M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 M用ELISA定量分析法检测,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BsAg和/或HBeAg的滴度与HBV DNA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BV 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的滴度和HBeAg的滴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组织中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表达强度及表达方式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清中的HBV DNA的含量。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P>0.05)。HBcAg表达强度与炎症分级无相关性(r=-0.02,P>0.05);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28,P<0.01);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3,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为负相关(r=-0.27,P<0.01),其中浆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1),混合型组高于核型组(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较弱的负相关(r=-0.23,P<0.01),其中浆型组纤维化分期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HBcAg表达方式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2,P<0.01)。结论区分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无益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而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则有助于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机场职工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产生抗-HBs情况,观察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方法:将2006~2008年度机场职工年度体检所检测的抗-HBs资料结合同期接受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的档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接种乙肝疫苗前后抗-HBs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276人。经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抗-HBs阳性率为79.2%,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接种者(x2=26.857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措施,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基层单位做好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分娩的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300例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联合免疫后7个月anti-HBs产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1/300)和1.2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月龄实验组anti-HBs产生率为96.1%(124/129),对照组anti-HBs产生率95.3%(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龄均产生anti-HBs,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中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产生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