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9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80mg/d,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用药后hs-CRP、IL-6水平B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又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及IL-6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小玲  叶青  周俊岭  严激 《安徽医学》2010,31(5):496-497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U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24周检测Us-CRP和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4例Us-CRP进行对比。结果 ACS患者治疗后4周、12周、24周后U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胆固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坚持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提高患者降脂治疗达标率,且持续降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共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和CR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水平无变化,CRP水平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CRP和血脂水平,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n=20),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n=20),C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n=20).在治疗一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0 mg/d和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仅有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CRP及TNFα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动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可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44,5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CS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比较效果。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每晚1次,两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1次。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ACS患者早期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诊治的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标准治疗组(10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4.08±0.82)、(2.49±1.22)mmol/L,标准治疗组为(4.63±0.95)、(2.76±1.01)mmol/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5.93±0.98)、(4.13±1.18)、(5.87±1.05)、(3.86±1.20)mmol/L]降低,且治疗后强化治疗组低于标准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酰甘油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为(1.29±0.35)、(1.44±0.37)mmol/L,标准治疗组HDL-C治疗前后为(1.38±0.39)、(1.40±0.43)mmol/L,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强化组P<0.05),但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6.79 mg/L比2.12 mg/L)(P<0.01)。随访24周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肮缺血发作及脑卒中总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标准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安全性好,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mg/d,45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mg/d,44例),观察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两组患者4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调脂强度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血,然后观察组患者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天1次定时口服;对照组患者不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其他治疗相同.第48小时、72小时后所有患者分别再次采取静脉血,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结果 58例患者白细胞、CRP及IL-6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经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水平增高,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缓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3.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及20 mg/d治疗,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SAP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及PAPP-A的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均较SAP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及低剂量组ACS患者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比低剂量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明显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此效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PAPP-A、hs-CR水平.结果 单独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09±0.69)mIU/L和(4.17±2.93)mg/L,治疗后降至(1.68±0.40)mIU/L和(2.33±2.25)mg/L.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25±0.64)mIU/L和(5.18±4.56)mg/L,治疗后降至(1.54±0.38)mIU/L和(1.60±1.1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组大(P<0.05).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的血清PAPP-A与hs-CRP显著相关(r=0.378,P<0.01).结论 短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介入治疗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急诊冠脉综合征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大剂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常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10mg/d,大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抽静脉血检查患者血脂改变情况,ELISA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改变情况,并随访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1)安全性:常规组和大剂量组分别有2例、3例患者因停药而退出研究,剩余患者中,常规剂量组用药(1、3)个月AST异常者明显少于大剂量组(P<0.05),用药6个月两组AST异常者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肌酐、CK异常者无明显差异(P>0.05)。(2)调脂效果:用药(3、6)个月时大剂量组TC、LDL-C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TG、HDL-C无明显差异(P>0.05)。(3)hs-CRP、MMP-9变化:用药(3、6)个月时大剂量组hs-CRP、MMP-9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介入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安全性较好,降脂效果更佳,且能抑制hs-CRP、MMP-9表达,减少斑块及血管损伤,避免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 sC R P)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脂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脂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脂水平,还显著降低C 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