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和肌松剂抢救重症哮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日益深入,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多。但哮喘的暴发性发作及不规范治疗导致的重症哮喘仍较常见,此时药物常常不能缓解其症状,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997年1月~2000年1月我们采用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和肌松剂治疗10例重症哮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曙粤  谢庆玲 《广西医学》2003,25(9):1706-170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虽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 NA)的防治方案〔1〕 吸入糖皮质激素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患者需长期用药 ,甚至终身用药 ,而且有部分对皮质激素耐药的患者用激素无效。通过查找中医古籍有含砷剂 (As2 O3 )古方治愈“寒喘”的记载和国内近年有关基础及临床的研究 ,对三氧化二砷(As2 O3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综述如下。1 气管哮喘与气道炎症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现代医学有关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在发病机理、免疫学研究和病理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3.
姜晓美 《中原医刊》2002,29(4):44-45
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哮喘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常反复发作 ,且屡治屡发。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小儿病例 ,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往往发展为成人哮喘或发展为肺气肿 ,肺心病而危及生命。近十几年来 ,由于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 ,新的更为有效的平喘药物不断问世 ,本病的治疗起了根本的变化 ,使哮喘的预后大为改观 ,为了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哮喘病的防治水平 ,现将我们收入院治疗的 10 2例儿童哮喘总结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喘息呈反复发作者 (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世界至少有1亿哮喘患者。美国目前每年哮喘治疗费用已超过60亿美元。哮喘已成为一个严重公害问题,因此积极防治哮喘,降低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控制和减轻哮喘发作症状,是全世界医学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对哮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哮喘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的气流阻塞为特点,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免疫变态反映等因素,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支气管哮喘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的显著特点,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既往研究显示Ⅰ类T辅助细胞(Th1)与Ⅱ类T辅助细胞(Th2)失衡是导致哮喘的主要原因[1]。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大量的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两类因子的变化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VD3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于哮喘介导炎症的影响及关  相似文献   

6.
砷剂是剧毒物质,是常见的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之一。肾脏是砷剂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也是砷在体内主要的蓄积部位及慢性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因而其组织结构和功能极易受到损伤。砷剂致肾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卫生领域科研的重大课题。文章就砷剂致肾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的。白细胞介素 (IL) -5和IL - 13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IL - 5及IL - 13在小儿哮喘时的调节作用 ,我们检测了 2 8例哮喘患儿血浆IL - 5、IL -13水平并与血清中IgG、IgA、IgM、IgE、C3和C4 的含量作了相关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患儿组 :选择本院儿科哮喘患儿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0 5~ 6岁。均处于急性发作期 ,未进行治疗 ,诊断标准按文献规定[1] 。正常对照组 :健康体检儿童 2…  相似文献   

8.
近 10年来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新的认识 ,有力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战略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 ,尤其是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1 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机制[1~ 4 ]  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近 10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包括 :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炎症因素、气道神经调节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炎症因素。  抗原刺激 (致敏 )肥大…  相似文献   

9.
尘螨疫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志华  陈惠文 《医学文选》2003,22(2):221-22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致敏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环境变应原中尘螨是值得关注的一种 ,已有研究表明 80 %的儿童哮喘对尘螨过敏 ,尘螨变应原是哮喘最主要病因。采用尘螨提纯变应原制成的疫苗对哮喘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在国内外均已长期应用 ,其安全高效性已得到肯定。而舌下含服尘螨疫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大力推广应用 ,以便对哮喘进行病因治疗。现将尘螨疫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1 特异性变态反应疫苗治疗哮喘的历史  特异性变态反应疫苗治疗 (…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病程长,并且患者的症状十分突出,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较大的损害,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即使治疗恢复良好,也可能会反复,再次发病,因此患者的身心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业界人士一直在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但是由于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成为临床上的热点问题,也是具有难度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Th2/Th1及Th17/Treg失衡为哮喘主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其中细胞因子作为效应因子,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对IL-4、IL-5、IL-13、IL-17、IL-10等相关因子在哮喘发病原因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哮喘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需要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哮喘是由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性增加而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的复杂性、基因的异质性及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哮喘控制的难度。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哮喘疾病的研究,如哮喘诊断及治疗评估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哮喘过敏原研究等。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了哮喘的相关蛋白,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公众健康问题.国内外对哮喘的研究很多,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尤其对气道慢性炎症启动机制的认识越来越趋向明朗化,治疗目标更趋于哮喘发病的起始阶段,治疗上更注重和提倡局部用药.哮喘的病因涉及广泛,以中医治疗为主要切入点,综合了各种治疗方案和药物,对哮喘中医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皮质激素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锦云 《中国医刊》2003,38(11):22-25
1 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及预防哮喘1 .1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这种认识是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特别是分子病理学 ,免疫学的研究而取得的。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学说 ,那时制定了以解痉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第一原则。但在此治疗原则下 ,几十年来哮喘的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没有下降 ,在一些国家随着支气管解痉剂销售量的逐年增加 ,死亡率呈现相应的增高 ,提示该认识及治疗原则有错误。 80年代以来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发展 ,虽然还有许多问题尚未或未完全阐明 ,但提出了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支气管哮喘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及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哮喘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多,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DNA损伤修复酶,其活化参与并促进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PARP-1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总结了PARP-1抑制剂对于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可行性,为哮喘的控制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庞义新 《微创医学》2000,19(4):564-566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过去则认为哮喘是气道平滑肌痉挛的结果,只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来改善症状,潜在的哮喘炎症过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哮喘原有的治疗药物又有其局限性,β2激动剂(β2-AG)的作用与哮喘死亡率增高似乎有关[1],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有效血浆浓度为8~10μg/ml,当血浆浓度升至15~20μg/ml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2],长时间的全身或局部吸入皮质类固醇已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3].80年代后期,哮喘发病机制中炎症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阐明哮喘的炎症机制上,其目的是确定新的哮喘治疗战略.近年来随着白三烯(LTs)在哮喘BHR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以及LTs受体部位被确认,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和LTs合成抑制剂在防治哮喘中的地位引起关注,成为当前哮喘防治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川芎嗪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对TGF-β的生物学特征、TGF-β1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川芎嗪对哮喘的治疗及其与TGF-β1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TGF-β1在哮喘发病中起到复杂的生物调节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川芎嗪治疗哮喘有效,而且部分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起作用。结论深入研究TGF-β1、哮喘及川芎嗪之间的相关性,会为哮喘的临床分级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3种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 (arsenictrioxide,As2 O3)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s)分布和募集的作用。方法 :BALB c小鼠 5 0只随机分为5组 ,即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 (1mg kg)As2 O3组、中剂量 (5mg kg)As2 O3组和高剂量 (10mg kg)As2 O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扫描电镜技术分别检测气道DCs。结果 :对照组小鼠整个肺组织构成了一个NLDC 14 5 +DCs网络 ,NLDC 14 5 + DCs密度从大气道到小气道分别为(5 0 0± 5 0 )个 mm2 到 (6 0± 10 )个 mm2 上皮面积 (P <0 0 5 ) ;哮喘组小鼠肺内NLDC 14 5 + DCs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但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哮喘小鼠经As2 O3处理后 ,肺内NLDC 14 5 + DCs密度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且三种不同浓度砷剂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下调肺内DCs密度而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可能是As2 O3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 ;低剂量As2 O3治疗哮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文志  杨标 《广西医学》2002,24(8):1212-121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 ,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进展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胞因子 (Cytokine,ck)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为哮喘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现分述如下。1 IL-1  熊维宁等 ( 1 )把健康豚鼠 2 4只分 4组 :(1 ) IL-1组 (A组 ) :每只给予气管内注入 rhil-1 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 ) (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 ) 75 0 0 U;(2 )正常对照组 (B组 ) :每只用 0 .1 ml生理盐水代替 IL-1β行气管内注射 ;(3 )哮喘组 (C组 ) :每只先给予腹腔注射 1 0 %卵清蛋白 (OA)溶液 1 ml…  相似文献   

19.
茶碱在哮喘防治中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碱作为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 (PDEs)抑制剂和A2b受体拮抗剂 ,用于临床已有 80多年 ,传统上认为其平喘作用主要在其血浆浓度为 10~ 2 0mg/L(0 .5 6~ 1.11× 10 -4M )时微弱的支气管扩张活性 ,但是一度由于其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副作用较多而使其使用受限。近 2 0年的研究发现在血浆浓度10mg/L以下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使人们重新考察茶碱在哮喘防治中的地位[1] 。本文就近 5年国外有关茶碱对哮喘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免疫系统中免疫分子的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哮喘免疫学发病分子机制大量研究表明 ,外源性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恢复期血清中IL-6、IL-10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38例正常健康者作如上检测,以形成对比。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均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L-6、TNF-α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也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浓度却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L-10的浓度比哮喘急性发作期要高,但比正常对照组要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