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血管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0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三维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图像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70例患者中发现肝癌病灶81个,肝动脉解剖变异12例,供血动脉61例,显示肿瘤血管51例,动脉门脉瘘4例,门静脉受累10例,门静脉癌栓1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直观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动脉造影血供特点并与动态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表现,37例有完整动态CT资料者,观察增强扫描前后有无显示滋养动脉并测量CT值。结果77例患者判定分为富血型36例(46.8%),乏血型22例(28.6%),无供血型19例(24.7%)。37例CT动脉期显示滋养动脉影者10例,占27.0%,其中富血型9例,乏血型1例,无供血型0例。动态CT扫描平均强化CT值为20.1Hu,3组动脉造影分型之间强化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门脉癌栓的血供特点,并且与动态CT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CT三期扫描与DSA图像对比,以及不同的影像表现对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方法 入选150例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103例,肝转移癌47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CT三期扫描和DSA造影图像.结果 部分小肝癌、转移癌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DSA能明确供瘤动脉且能看到肿瘤染色.肝转移癌亦为肝动脉供血.结论 强化不明显的肝癌,瘤体多为肝动脉的三级或四级分支供血.对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采取不同的栓塞方法,均能封闭瘘口且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血供方式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5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发展过程证实的肝细胞癌的CT强化特点及征象。结果: 50例肝细胞癌平扫低密度 50例,合并高密度 5例;境界不清楚 31例,显示包膜 8例。动脉期病灶强化 46例,供瘤动脉增粗迂曲及病灶内肿瘤血管 18例,动静脉分流 10例。门静脉期病灶呈低密度 47例,血管受侵 25例;门脉癌栓 8例,伴发肝内子灶 10例;肝硬化征象 40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13例。结论: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能显示HCC病灶血供特点及较特征性的CT征象:动脉期病灶强化、供瘤血管增粗、病灶内肿瘤血管、动静脉分流、包膜、肝内子灶、血管侵蚀及静脉瘤栓、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肝血管瘤患者18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结果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期强化病灶49个,门静脉期低密度病灶52个,延迟期24例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12例肝转移癌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呈低密度表现.18例肝血管瘤患者动脉期26个病灶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及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均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有5例出现病灶边缘环状强化斑,3例片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延时期有4例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50例肝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150例均作平扫和增强双期动态扫描、静脉团注造影剂后10~25秒行肝动脉期增强扫描,30~40秒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以显示肝癌的供血特征。探讨其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平扫仅发现部分肝实质低密度,CT值29~34HU,部分病例脾脏〉5个肋单元。动脉期病灶强化形态有均匀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结论: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检出,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机,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SCTA检查及肝动脉DSA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结果:MSCTA共检出变异动脉4支,肿瘤供血动脉25支,肿瘤染色18例,肿瘤血管17例。门静脉癌栓6例,动静脉分流5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MSCTA漏诊1例(肝癌有膈下动脉参与的肿瘤供血)。以DSA为标准,MSCTA在检出肝癌供血动脉方面的准确性为96.2%(25/26)。MSCTA显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变异与DSA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16层MSCTA能准确显示腹腔动脉变异、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血管受侵、动静脉分流等指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采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120例,在介入术后2个月复查,均进行DSA、CT及MRI检测,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对术后患者病灶残留及病灶肿瘤包膜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动脉期感兴趣区评分情况,及对术后患者病灶供血来源及诊断门静脉内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病灶残留及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最长、短径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门静脉内癌栓准确率及病灶供血来源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残留病灶及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CT,在显示病灶血供、门脉癌栓方面与CT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1例患者共33个肝细胞癌行双动脉期扫描,以3ml/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后18-20s,38-41s扫描分别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像。结果:动脉早期有17例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异常血管网,2例结节型肝癌呈现高密度强化,动脉晚期1例结节型无明显强化,8例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外,其余结节型及肿块型均呈明显高密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可较好显示肿瘤血管,有利于多血供肿瘤病灶及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肝癌大血管侵犯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75例肝癌伴大血管侵犯的病例中 ,2 6例前瞻性设计了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加全肝门静脉期扫描的程序 ,选择兼顾病变及门静脉的靶平面 ,并与 31例双期扫描和 18例单纯门静脉期扫描的病例作对照。结果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在动 静脉瘘和门静脉早显方面优于双期扫描 ,动脉期对显示大血管侵犯征象有特征性 ,癌栓在动脉期总强化率为 66 67% ( 38/ 5 7例 ) ,单纯门静脉期扫描不能显示动 静脉瘘和癌栓新生血管。结论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能显示肿瘤和大血管侵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有助于定性和发现动 静脉瘘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经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经后处理取得血管成像,其中23例患者同时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肝癌的MSCTA表现,以DSA和手术及综合影像结果对照。结果:MSCTA能够清晰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形态、起源,并显示瘤体内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97.50%。可清晰显示肝动脉1~2级肿瘤供血血管,对肝动脉3级分支供血血管显示欠佳。结论:MSCTA能够提供大量关于肝癌肿瘤供血动脉和门静脉受侵信息,可作为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分期扫描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过手术或穿刺病例证实的分期扫描CT征象.结果 25例小肝癌患者共有3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3cm,位于肝左叶者有10个,肝右叶者有20个,平扫时肿瘤呈略低密度圆形、类圆形病变,部分为等密度;于增强之动脉期肿瘤内部呈多结节状之不同密度增强,肿瘤显示为高密度,门静脉期肿瘤内部强化程度下降,呈低密度征象,有假包膜者此期显示为肿瘤周围的高密度环.延时扫描后肿瘤仍为低密度,内部强化程度继续下降.少数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均无明显强化,延时期呈低密度.结论 C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小肝癌特殊性表现多为肝动脉供血,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转移瘤的螺旋CT双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肝转移瘤在螺旋CT平扫、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中病变检出的效果,分析病灶在双期扫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3例肝转移瘤患者平扫后行全肝双期扫描,计算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显示的病变数目;比较各时相病灶显示率的差异,观察病灶在双期扫描中的强化方式.结果33例共检出病灶156个,平扫显示76个,动脉期显示89个,门静脉期显示145个,门静脉期病灶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和动脉期,而动脉期与平扫的病灶显示率无明显差异.动脉期51个病灶呈边缘环状强化,5个病灶均匀强化,门静脉期15个病灶仍表现边缘环状强化,其余所见病灶边缘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中央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门静脉期病灶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和动脉期,但对病变的血供情况显示门静脉期不及动脉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74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 SOMATOM Sprit SIEMENS在其门静脉期与肝动脉期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血管图像的三维重组,观察比较CT三维重组检查结果与介入治疗中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4例患者经CT扫描显示,39例患者为肝动脉血管病变、28例患者为门静脉癌栓、7例患者为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扫描检查结果与介入治疗中DS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CT扫描检查可将肝癌患者供血血管的具体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