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诊断、手术及术后维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手术情况及诊断、术后并发症及维持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克罗恩病误诊率高,术前明确诊断为克罗恩病的仅3例,误诊率为84.21%.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以腹痛及消化系症状为主,19 例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患者中,1例胃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为中上腹胀痛和恶心,内镜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增粗僵硬伴纵行溃疡形成,超声内镜表现为胃壁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增厚,呈均匀偏高回声。4例十二指肠球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饱胀伴呕吐,内镜表现为十二指肠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或狭窄,超声内镜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层广泛增厚。胃克罗恩病术前疑为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术。十二指肠球部克罗恩病经病理组织学、结肠镜检查等明确诊断,应用泼尼松等治疗缓解。结论胃镜检查病理阴性的胃十二指肠病灶应考虑克罗恩病可能,超声内镜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及与浸润性肿瘤的鉴别,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回结肠病变并协助诊断克罗恩病。  相似文献   

3.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结果 内镜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5.6%和49.3%,而在肠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7%、46.2%和63.8%。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裂隙样溃疡和淋巴细胞聚集;肠结核的病理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 尽管找到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在鉴别诊断中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小肠克罗恩病的胶囊内镜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因临床可疑小肠克罗恩病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根据DeBona等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5年,评价该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A组25例患者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有3例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其余药物治疗均好转;B组15例临床拟诊小肠克罗恩病,均按克罗恩病进行试验性治疗,2例疗效欠佳,行手术治疗,证实是小肠憩室,另外1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C组诊断为非特异性小肠炎,给予甲硝唑及培菲康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以上3组患者均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该种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使早期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成为可能,并可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溃疡病变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145例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中男女之比为0.99∶1。内镜表现以片状溃疡为多见,病变为多发性,病理检查类型例数依次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克罗恩病、肠结核及淋巴瘤。结论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肠镜联合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诊断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克罗恩病诊断治疗共识意见为标准,调查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克罗恩病的诊断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分析1998年至2007年就诊的268例克罗恩病患者.根据WHO的克罗恩病诊断标准及我国2007年制定的克罗恩病共识意见.重新评价这些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并分析临床医师对克罗恩病诊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 符合我国拟诊标准的有236例,符合WHO疑诊标准的有20例.完全符合两种诊断规范的分别只有5例和10例.近年来内镜诊断水平较前有所提高.确诊必需的病理诊断能力较低,与最近几年相比.2004年之前的病理确诊率更高.结论 克罗恩病典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率偏低.临床诊断克罗恩病的水平距离诊断共识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增进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归纳2004年0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方医院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内镜、腹部影像学及病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共54例,青壮年好发[发病年龄(28.9±11.8)岁],病程较长[(35.6±46.6)月],临床表现以腹痛、营养不良、黑便等为主,并发症以肠梗阻、瘘管形成、消化道大出血等多见。小肠克罗恩病主要以黏膜破损、肠腔狭窄等为主要病变形态,节段、跳跃式分布于小肠各部位,空肠、回肠(回肠末端除外)、回肠末端(和/或回盲瓣)受累比例为48.6%、77.1%、62.9%。23例(42.6%)具有上皮样细胞、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发现。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小肠段内镜探查是小肠克罗恩病的首选手段;目前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仍较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消化内镜证据以及病理、追踪资料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4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木村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45例均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23例累及头面部,11例累及颈部,此外还有腹股沟3例,胸壁3例,腹壁3例,髂前上棘1例,锁骨1例;16例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的有13例;2例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多使用手术切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论:木村病是少见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病理检查等,手术切除或激素治疗后联合小剂量的放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继发缺血性肠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1例及文献报道的15例PNH合并缺血性肠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7例,女9例,确诊年龄(41.0±9.6)岁(27~64岁),中位诊断用时42个月。病变分布方面,十二指肠及空回肠13例(81.3%),结肠3例(18.8%),胃2例(12.5%),盲肠1例(6.3%)。临床表现方面,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腹痛(16/16),多因急腹症就诊,伴呕吐(9/16)、发热(4/16)等。单纯PNH继发缺血性肠病14例;AA-PNH综合征继发缺血性肠病2例。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影像学及手术病理为辅。治疗方面,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7例保守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复发率较保守治疗低。结论 PNH继发缺血性肠病罕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内镜检查及病理有助于诊断,治疗后易复发,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腹痛位置较固定的病例经超声检查排除其他脏器疾病,进行胃肠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采用腹部探头和高频探头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和研究胃肠道管壁全层结构声像变化及其特征,同时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克罗恩病的超声表现及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30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拟诊克罗恩病22例,与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达91%(20/22例),与手术治疗的病理结果符合率67%(4/6例).结论 克罗恩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具有特异性改变,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的临床多样性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31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最近5年收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克罗恩病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结果:患者以青中年为主,女略多于男,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结肠及小肠最多;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低热,消瘦,贫血及皮肤,关节与肝周等多系统症状。内镜有跳跃式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等破坏与增强病变并存在的特点,活检 肉芽肿检出率为30.8%。B超可探查出肠道并发症,误诊原因包括对本病认识不足;肠道病变多部位性,致使临床症状多样化;过于强调病理学检查及肉芽肿的诊断意义等。药物与手术治疗(16例)均收到积极疗效。结论:本病发病数明显增多,临床表现缺乏异性;内镜联合活检,加强临床与病理医师沟通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与克罗恩病患者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方面存在较多重叠,但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差悬殊,两者的鉴别一直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在收集我院近10年来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与克罗恩病手术病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两者在病变形态学方面的差异,以期发现有价值的鉴别诊断指标供临床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肠道手术且术后诊断为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的病例共70例,其中肠道淋巴瘤43例,克罗恩病27例.根据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2例;克罗恩病手术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最终入选本研究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41例,克罗恩病患者2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及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89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变分布、内镜结果及病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末段回肠、右半结肠及上消化道,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克罗恩病的病理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淋巴细胞聚集、全层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有弥漫性或灶性黏膜炎症、隐窝脓肿、黏膜糜烂及溃疡.结论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对CD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结肠膀胱瘘的诊断及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结肠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8例结肠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瘘口情况、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为单一瘘口,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反复泌尿系感染、气尿等,病因为结肠癌、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等;经膀胱镜、CT检查等确诊;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吻合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病变肠管一期切除吻合加瘘修补术1例,一期乙状结肠造口、二期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姑息性近端结肠造口1例,膀胱全切联合病变肠管切除术1例,癌性患者术后辅以针对原发病的化疗;7例平均随访3.5a,仅克罗恩病患者复发、再次手术后生存良好。结论结肠膀胱瘘主要临床表现为粪尿、气尿、反复尿路感染;常见病因有肿瘤、憩室炎、克罗恩病等;膀胱镜和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因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木村病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木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23例累及头面部,11例累及颈部,此外,还有腹股沟3例,胸壁3例,腹壁3例,髂前上棘1例,锁骨1例;16例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的有13例;3例检测了血清Ig E,2例显著升高。多使用手术切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木村病是少见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测、病理检查等,手术切除或激素治疗后联合小剂量的放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为建立正确的克罗恩病诊断思路提供借鉴。方法对2013~2018年曾误诊的19例克罗恩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9例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曾误诊慢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肝硬化等疾病。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结果以及密切随访疾病进展,才能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内镜、病理表现的差异及肠黏膜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B-PCR)对二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42例肠结核和60例克罗恩病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特点及肠黏膜TB-PCR检测结果。结果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占56.9%(33/58),较肠结核(16.1%,5/31)多见(P〈0.001);29.3%克罗恩病患者有肠外表现(口腔溃疡、皮疹、关节痛、肛周病变),而肠结核患者未见;内镜下克罗恩病表现为纵行/裂隙样溃疡(44.9%,22/49)、卵石征(28.6%,14/49)、节段性病变(51.0%,25/49)多于肠结核(7.7%、3.9%、0)(P值分别为0.001、0.011、0.000);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占34%(18/53),小血管炎占26.4%(14/53),明显较肠结核多见(0%、3.8%)(P值分别为0.001、0.016)。82.4%(14/17)的肠结核患者试验性抗结核1-2周症状改善,而5例克罗恩病患者试验性抗结核治疗4-8周均无效。肠黏膜组织TB-PCR检测阳性率肠结核组为11.5%(3/26);与CD组(14.3%,3/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肠黏膜TB-PCR对肠结核与CD鉴别诊断的意义有限;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及内镜随访仍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并与小肠插管造影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21例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的患者中,20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包括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肠梗阻3例,肠结核1例,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有5例经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小肠有明显病变。另1例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为克罗恩病,但小肠插管造影误诊为淋巴瘤。磁共振小肠造影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小肠插管造影为95.2%。有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均与磁共振小肠造影表现相符,其中7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结论 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对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UGI-CD)是一种较少见的克罗恩病类型,多发于亚洲人群,常累及胃和十二指肠。UGI-CD起病隐匿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充血、黏膜水肿、铺路石样溃疡、胃黏膜竹节样病变、十二指肠凹槽样改变等,组织学表现为局灶增强性胃炎、非干酪性肉芽肿等。治疗UGI-CD的常用药物为PPI、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对于出现并发症的UGICD患者,则需进行内镜治疗和(或)手术治疗。该文就UGI-CD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组织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虽然克罗恩病药物治疗发展迅速,但手术仍是缓解克罗恩病临床症状的主要手段之一。克罗恩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疾病复发率均较高,极大影响了手术的效果。以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复发危险因素为目的或以并发症/复发危险因素为导向的综合性、个体化的克罗恩病围手术期治疗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延长术后疾病缓解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