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照组27例服小儿双清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总有效率9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患儿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5例,对照组10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双清颗粒,对照组给予小儿热速清颗粒,两组均1岁以内每次1g,1~3岁每次2g,4+~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4g,每天3次。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23%、对照组为60.9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41%、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单项中医症状有效率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双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患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余锋  赵静 《河南中医》2016,(12):2165-2167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急诊门诊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感咳双清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有效率为6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7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0.8±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27.3±8.1)h,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万英  赵相雨 《四川中医》2013,(10):101-102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小儿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天后的退热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叶明怡  孔卫乾  麦艳君 《新中医》2014,46(5):131-133
目的:观察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风热犯表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钩蝉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20例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儿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患儿体温平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8 h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组27例(64.3%),对照组2例(1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风热犯表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对生理盐水灌肠有更好的退热作用,表现在能降低热峰,缩短热程。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16,(3)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24 h体温,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1%,观察组总有效率9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入院24 h、48 h、72 h 3个阶段的体温均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在24 h、48 h、72 h 3个阶段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RP、WBC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RP、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能有效降低体温,降低血清CRP及WB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88%(88/89)较高(P <0.05),试验组发热、咳嗽消失时间较短,试验组患者血清疫球蛋白Ig M、IgG、IgA水平较高(P <0.05)。结论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能缩短不良反应消失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儿童甲型流感风热犯卫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丽 《新中医》2018,50(4):140-142
目的:观察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儿童甲型流感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儿童甲型流感风热犯卫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同时给予解热镇痛、抗过敏、止咳等药物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不同时间段腋温、退热时间及风热犯卫证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腋温均逐渐下降,观察组腋温在治疗24 h、48 h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2组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及汗出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及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风热犯卫型甲型流感,能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退热,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中心、平行对照、随机单盲试验的设计研究小儿奇应丸(试验组)与王氏保赤丸(对照组)治疗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87.84%;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经统计学检验P<0.01,说明试验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退热时间和退热例数观察,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333例进行血和尿常规检查、145例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试验药物对血和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无影响。全部病例均无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试验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曹珂 《新中医》2019,51(7):25-2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不同中医证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36例,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躁犯表证、寒热夹杂证5个证型,比较并分析患儿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生频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在636例患儿中,以风热犯表证发病率最高,占40.72%;次之为风寒束表证、暑湿袭表证、寒热夹杂证,而风躁犯表证发病率最低,占8.18%。所有患儿检出病原体感染共464例,阳性率为72.96%。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感染比例差异显著(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病毒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05);寒热夹杂证患儿病毒性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寒热夹杂证患儿细菌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细菌性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hs-CRP及WBC水平差异显著(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hs-CRP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风寒束表证和寒热夹杂证患儿hs-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和风躁犯表证(P 0.05)。结论:hs-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中医证型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在临床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方案的6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辨证使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对照组给予护彤和利巴韦林,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试验组在总疗效上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陈爱萍 《新中医》2016,48(3):165-167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24 h体温,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1%,观察组总有效率9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入院24 h、48 h、72 h 3个阶段的体温均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在24 h、48 h、72 h 3个阶段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RP、WBC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RP、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能有效降低体温,降低血清CRP及WB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物理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全身温水擦浴治疗,每日2次;中药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穴位涂擦中药复方退热凝胶,每日2次。记录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 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48 h内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及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结果中药治疗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表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温水擦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 66%(26/29),对照组为76. 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IL-4高于对照组,INF-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病房及门诊随机收集150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的病人,分为治疗组77 例,对照组73 例,在给予相同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儿童回春颗粒,3 天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7.0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表现.结论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病人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营双清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对照组190例,治疗组给予以气营双清法组方的羚石清热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口服,连续治疗72 h,观察总体疗效、服药6 h后体温降至正常的比例、再次发热的次数、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化等指标。结果:在72 h的观察期内,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治愈率、再次发热的次数、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变化等指标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羚石清热方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者更有效,并能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与常用西药相比降温同样迅速且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咽红、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泛恶及喷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家临床研究中心的27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上感颗粒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对照组口服日夜百服咛片剂加上感颗粒模拟剂,安慰剂组口服上感颗粒模拟剂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各组均治疗3天.观察患者即刻退热时间、即刻退热疗效、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临床痊愈率.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体温均较给药前下降(P<0.01);安慰剂组给药后2、3、4h体温较给药前下降(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体温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刻退热疗效有效率试验组为67.06%,对照组为67.82%,安慰剂组为40.23%,试验组、对照组即刻退热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1).对照组、试验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均少于安慰剂组(P<0.0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痊愈率安慰剂组为51.72%,对照组为70.11%,试验组为84.7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或P<0.01),对照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有明显降低体温、减少发热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翘散最佳煎煮时间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5例,对照组采用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汤剂,试验组采用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汤剂,每剂煎取药液200 m L,根据病情,分别给予100 m L/次,2~4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降温起效时间、解热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显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51.61%(P0.05);用药后3 h和6 h试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咽痛、恶风、头胀痛、鼻塞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解热、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免疫调节方面均优于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因此临床建议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为煮沸后6 min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