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口服,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可缓解、逆转胃黏膜萎缩的程度。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5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28例)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28例)采用益胃健脾汤进行治疗。观察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制香附15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党参10 g,络石藤10 g,姜半夏10 g,鸡内金20 g,枳壳12 g,厚朴10 g,砂仁6 g,陈皮12 g,干姜8 g,延胡索12 g,炒白芍15 g,甘草5 g)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胃脘痛、胃胀、嗳气反酸、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这5个方面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镜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通络解毒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停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Hp转阴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以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对照组31例以胃复春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7.7%;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4.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组织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病理变化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逆转病理改变,防治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维酶素片治疗,均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病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祛瘀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以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主证,拟健脾益胃祛瘀散予健脾理气,养阴和胃,活血祛瘀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健脾益胃祛瘀散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胃络瘀阻证的有效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加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模拟剂治疗,治疗组给予维酶素模拟剂加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维酶素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另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病理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给予健脾通络汤治疗12周。12周后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健脾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具有明显的疗效,其病理痊愈率为41.67%,显效率为31.67%,有效率为18.33%,总有效率91.67%。结论健脾通络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病理的改善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益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霉素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84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瑞巴派特片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观察组行温阳健脾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CAG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运用温阳健脾汤可有效实现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药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中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脾胃虚弱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16例,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辨证中药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1予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对照组2予胃复春片口服,疗程均为3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证候疗效及组织学疗效均较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益胃化瘀汤煎剂治疗,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兼气滞络瘀型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胃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d,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胃健脾汤(炙甘草、山楂、莪术、桂枝、丹参、白术、白芍、赤芍、党参、黄芪),水煎服,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进步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进步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9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能、肾功能、心率、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结论:益胃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促使症状尽快改善,增强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参芪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参芪益胃汤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明显(P<0.01),且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疗效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益胃汤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方剂.  相似文献   

20.
张晓斌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81-1082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化瘀解毒法结合西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中药(党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白芍、沙参等)健脾益胃,化瘀解毒,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2%。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