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家骥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主要为:肝肾虚损,督脉亏空是发病之本;寒湿痹阻是病机关键.临证分为寒湿侵袭证、肝肾督亏证、湿热阻络证三型,治疗注重祛寒除湿、补肾强督、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处方用药灵活,针对寒湿侵袭,沈家骥擅用祛寒除湿之“三乌”(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肝肾督亏,沈家骥擅用强筋健骨之“腰四味”(盐杜...  相似文献   

2.
周乃玉教授益肾强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老师在临证中将益肾强督的思想贯穿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始终,又根据疾病所处时期,感邪性质不同,有不同的辨治思路,据此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海东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精亏、督肾虚寒是发病之本,风、寒、湿、热邪气侵犯是发病之标,瘀血阻滞贯穿AS发病始终。王海东教授结合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该病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提出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论治思路,认为:多梦、出汗及疾病发展迅速是AS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分清寒热,临证分为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前者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后者以热利湿为法。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临证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治疗应滋补肝肾、温阳通督以固其本,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病情活动。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驼背畸形,关节功能受限,治疗宜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应用小针刀"解筋结"以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4.
阎小萍教授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将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虹睫炎辨证为大■之邪及肝肺证,并以燮理肝肺、益肾壮督、清热明目、通络利节为法则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临证根据其病情演变,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稳定期。在急性发作期,以燮理肝肺、益肾壮督、清热明目、通络利节为治则,用补肾壮督燮理汤加白菊花、枸杞子、知母、炒黄柏、炒黄芩,减少或去掉桂枝、骨碎补、鹿角的用量,取"急则治其标"之意。在缓解稳定期以补肾壮督燮理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加强益肾壮督之力,取"缓则治其本"之意。  相似文献   

5.
探析江苏省名中医朱婉华教授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全面调治等方面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其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特色诊疗思路和方案.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是病证结合,虫草相伍,汤丸并用,内外同治,兼顾中医饮食调摄、康...  相似文献   

6.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7.
任建华老师临证将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患者分为3型.肝肾阴虚,湿热伤阴者治以清热养阴,荣筋养骨;肾虚督寒,余热未解者,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肾精不足,痰瘀阻络者,治以补益肾精,化瘀祛痰,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8.
俞佳  汪悦  甘可  朱文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58-60
汪悦教授致力于中医风湿病临床30余载,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病机归纳为肾虚督寒,络气虚滞,治疗上以补肾强督通络作为治疗大法,并根据其病情之疾缓,分别治之。急则补肾强督稍佐祛寒除湿,缓则益肾填精佐以通络。用药上遵循急则治标,汤者荡也,以祛其邪通其络为务;缓则治本,膏方善后,以培其虚荣其络为辅。另附验案一则以行佐证。  相似文献   

9.
焦树德教授,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选定的补肾强督治偻汤随证加减治疗大偻病、肾虚督寒证(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证)疗效显著。根据病人疼痛的不同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时期辨证加减治疗,佐以通脉活血、祛寒除湿、强壮筋骨之药,真正做到辨证论治,这是临床达到了良好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补肾强督法治疗大偻(强直性脊柱炎)4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波 《中医药学刊》2003,21(3):462-463
焦树德教授,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选定的补肾强督治偻汤随证加减治疗大偻病,肾虚督寒证(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证)疗效显著。根据病人疼痛的不同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时期辨证加减治疗,佐以通脉活血、祛寒除湿、强壮筋骨之药,真正做到辨证论治,这是临床达到了良好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多年跟随甘肃省名中医王海东教授临证学习及结合历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认为此病病变特点与肝、肾、督有一定的关系,并在文中阐述肝肾精亏、督肾虚寒在AS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AS病机关键为先天肝肾精血亏虚、督肾阳气不足,复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气,化痰、化瘀、化毒,侵犯腰骶经脉而致病。治疗上稳定期以补益肝肾、温阳通督为主,方选《武威汉代医简》五劳七损方加减;活动期以寒热为纲,辨证为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肾虚督寒型选用寒痹颗粒加减,肾虚湿热型选用热痹颗粒加减;中晚期以活血化痰通络为要,并配合小针刀治疗以改善患者功能活动,方选双合汤加减,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593-1595
莫成荣教授认为补肾强督祛邪通络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法则,补肾强督包括温肾强督、益肾生精、养髓壮骨,祛邪通络包括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瘀祛痰。一为扶正,一为祛邪,扶正以助祛邪,祛邪可复正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扶正与祛邪孰轻孰重,根据临床证候,辨证论治,着实把握扶正与祛邪的尺度,以达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壮督蠲痹汤治疗肾虚督亏、寒湿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双氯酚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壮督蠲痹汤。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临床指标、体征比较及血清学比较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具有优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肾壮督蠲痹汤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临证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导师焦树德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临证,体验补肾祛寒、补肾强督、养阴柔肝及温胃散瘀、理气养血等方法,分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更年期综合征及溃疡病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青壮年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属于中医骨病范畴。通过研究玄府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二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玄府郁闭,经络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发病时期治则分别为开通玄府、祛邪通络、健脾益肾、祛痰湿瘀、补肝肾督、益气养血,恢复玄府和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从“玄府-经络”角度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肾、督脉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督脉。肾督亏虚、阳气不足为其本;后天外邪侵袭(风、寒、湿),饮食劳倦,情志不遂,气候环境等为其标。治疗宜温肾壮督,通络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益肾强骨法针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 ondyil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采取通督益肾强骨法治疗活动期AS患者40例,检测治疗前后BASDAI、BASFI、BAS-G、中医症状评分、总时相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9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通督益肾强骨法能明显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和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9.
穆静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95-1296
大多数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肝肾不足,肾督亏虚,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肾督,筋脉失调,骨质受损而成.从目前来看,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各医家侧重点不同,其治法也不一.但总体来看,可归纳为以证候分型和以病程结合证候分型.近年来,针灸、推拿、熏蒸、理疗等疗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介绍汪悦教授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汪老师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以肾督两虚、寒湿阻络为主。本病病位在腰脊、筋骨,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与痰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急,临证时必须抓住其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治疗则以温肾散寒,化湿通络为大法。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提高疗效。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温补营血之不足,解散阴凝之寒湿,使阴散阳回,寒消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