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汉文  孙冰  孙海玲  张丽  徐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296-1299
目的 探讨垂体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的439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型、本次是否复发、侵袭性、垂体卒中、手术方式、肿瘤是否全切、术前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复发等,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39例垂体瘤患者中,微腺瘤17例,大腺瘤356例,巨腺瘤66例。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拐点为22 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2 mm〔OR=1.23,95%CI(1.15,1.31)〕、术前垂体功能减退〔OR=3.91,95%CI(1.64,9.09)〕是影响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因素(P<0.001)。结论 肿瘤直径和术前垂体功能减退是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男,75岁,农民,因左眼胀痛,视物模糊半个月,于1991年7月8日,以继发性青光眼收入院。患者于9年前在外地行白内障针拨术,术后视物清晰,生活自理。于半月前因低头劳累后,出现左眼疼痛,流泪、视物不清,伴恶心头痛,入院检查,右眼为老年障成热期。左眼视力40cm/数指,眼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垂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_1W1、T_2W1,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形态、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向周围组织浸润程度及方向。结果垂体大腺瘤患者52例,微腺瘤患者20例,大腺瘤T_1W1扫描呈等、稍低信号,T_2W1呈等或稍高信号;微腺瘤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低信号;52例大腺瘤病例均对周围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侵犯,表现为海绵窦侵犯、束腰征、鞍底塌陷、骨质吸收变薄等特征。结论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的显示垂体瘤大小、位置及生长方向,对垂体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治疗效果预测等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期垂体腺瘤的治疗特点(附2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22例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14岁以下垂体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其中1例行分期手术),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12.3岁(1例为13个月垂体腺癌患儿,其余均为8岁以上).12例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9例经额垂体瘤切除,1例分期分别经左、右额行垂体瘤切除.随访1~10年.结果 22例中,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蝶显微手术是儿童垂体腺瘤最佳治疗方法,术前及术后正规的内分泌观察以及治疗必不可少.术后患儿的心理治疗要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手术后放疗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8岁。因头痛,视力进行性下降7年,于1989年8月4日入院。自1982年2月开始,患者自感视物模糊,头顶部间歇性钝痛。半年后双眼视力下降至0.1,并有肥胖,皮肤细腻,毛发稀疏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外院头颅X线片见有鞍底骨质破坏,以“鞍区肿瘤”于1984年3月4日行右额入路肿瘤切除术,诊断“垂体腺瘤”。术后右眼视力恢复至1.5,左眼0.7。1987年冬起两眼出现盲斑,逐渐扩大,头痛再度出现,并逐渐加重。头颅CT扫描诊断“鞍区  相似文献   

6.
例1,男,25岁。3a前,左眼视物模糊,发病后2个月右眼亦逐渐视物不清,近半年来饮水增多(1暖瓶/天),口渴多尿。出现乏力、视物范围变窄,入院前1个月,出现头痛、恶心,入院前1d,双眼失明。CT示:鞍内、鞍上及鞍后有一稍高密度灶。于1992年7月26日以垂体腺瘤收住院。查体:神志清而精神萎糜,反应迟钝,腋、阴毛稀疏,皮肤细腻。双眼光感,双视乳头腺原发性萎缩。入院3d后,在全麻下经左翼点入路行鞍区探查术。术中见鞍上、鞍内有一紫红色、包膜完整肿物,肿物边界清,血运丰富,将视神经向外、上推压,视交叉上…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垂体瘤术后3年,间断发热、进行性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手足麻木行头部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MR)发现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并行经单鼻蝶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切除及鞍底重建术,术后曾有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未婚。患者于1995年1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左半侧头痛,并发现左上眼睑皮下黄豆样肿块,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为“左眼泪腺肿瘤”,予肿块切除,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钴60照射治疗,总量为5000RADS。1997年9月,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左眼视物模糊及左眼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5例行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PSS).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ACTH阳性8例,阴性2例.随访12-63个月,治愈7例(70%),缓解1例(10%),复发2例(20%).结论 BIPSS有助于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肿瘤定位;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3.
鞍内垂体腺瘤并鞍上恶性畸胎瘤1例李洛(第一教学医院)患者,男,24岁。因多饮、多尿2年,伴双眼视物不清半年,于1994年9月10日行经额下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40天发热、视物模糊再次入院。体检:皮肤细腻,腋毛阴毛稀疏。颈部抵抗,双眼视力仅存光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瘤98例,其中GH腺瘤51例,微腺瘤18例,大腺瘤33例;非GH腺瘤47例,微腺瘤18例,大腺瘤2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泌乳素(PRL)腺瘤。患者均行垂体MRI平扫,71例患者行增强检查。评估腺瘤在MRI上的形态、信号特点及向周围侵犯情况。结果:GH腺瘤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较少囊变坏死。GH微腺瘤易使鞍底下陷,大腺瘤与PRL大腺瘤一样向周围生长,但多向下突入蝶窦。部分GH腺瘤患者可见颅骨板障增厚。结论:GH腺瘤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较易向下生长。  相似文献   

15.
巨大垂体腺瘤极为少见。我院于82年4月收治一冽,现报告如下: 马××,男,54岁。以进行性视力障碍半年,双目失明一周,于1982年4月12日入院。半年来不明原因的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渐加重,半月后左跟视物不清,前额疼痛,恶心呕吐,一周来双目失明而入院治疗。入院检查:一般检查无异常。神志清楚,右眼光感,左眼前一尺指动,眼底双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提高垂体腺瘤的术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行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194例患者中,有37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出现于术后5~11天;17例有临床症状;低钠血症与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类型有关,与性别无关;37例患者给予补钠和补充容量治疗,35例在7天内缓解.结论 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多出现于术后1周左右,多见于老年和垂体大腺瘤患者,治疗以补钠和补充容量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男,67岁,于1993年3月经额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垂体嫌色细胞瘤,术后行放疗。两年后病人又出现乏力、纳差、性欲减退、面色苍白,视物模糊,发作性头痛,CT复查肿瘤复发约30mm×27mm大小,于1995年6月9日在全麻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同前。术后第7天再出现纳差,且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神志模糊,复查CT无异常。病人尿量4500ml/24h,尿比重1.016,血钾  相似文献   

18.
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大型垂体腺瘤手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垂体腺瘤手术中经眶上锁孔入路可获得与传统开颅手术相当的显微镜下暴露,垂体瘤切除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住院较常规开颅平均缩短约3~4d。结论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是一个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蝶进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及认识(附1 0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蝶窦进路已成为耳鼻咽喉颅底外科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国人颅底解剖学参数与国外指标不同,不同医生临床经验又有很大差异,国内外学者在经蝶窦进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前、术后处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分歧.我院从1982~2002年间开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共1 047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分析1 0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对与手术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垂体腺瘤的大小诊断标准、手术适应证、垂体卒中的经蝶手术、复发性垂体瘤再次经蝶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放疗以及蝶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等)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珐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5例行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PSS)。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ACTH阳性8例,阴性2例。随访12~63个月,治愈7例(70%),缓解1例(10%),复发2例(20%)。结论BIPSS有助于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肿瘤定位;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