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比较L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4例(168眼)。根据角膜厚度为分为A组(550—643μm,67眼)、B组(500—549μm,72眼)、C组(450~499μm,29眼),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这些术眼的CRF和CH,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已手术并定期完成12个月随访有完整资料的40例(80眼)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3、6、12个月)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术前三组的CRF和CH分别为11.11±1.69和10.79±1.48、9.83±1.39和9.87±1.29、9.06±1.96和9.79+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5、8.54,P〈O.01)。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CRF与C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88、60.80,P〈O.011。术后各时间段各组CRF与C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F和CH与中央角膜厚度有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减小而降低。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整个角膜厚度的50%以上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基本稳定,是安全的切削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比较L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4例(168眼)。根据角膜厚度为分为A组(550~643 μm,67眼)、B组(500~549 μm,72眼)、C组(450~499 μm,29眼),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这些术眼的CRF和CH,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已手术并定期完成12个月随访有完整资料的40例(80眼)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3、6、12个月)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术前三组的CRF和CH分别为11.11±1.69和10.79±1.48、9.83±1.39和9.87±1.29、9.06±1.96和9.79±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5、8.54,P<0.01)。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CRF与C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88、60.80,P<0.01)。术后各时间段各组CRF与C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F和CH与中央角膜厚度有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减小而降低。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整个角膜厚度的50%以上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基本稳定,是安全的切削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形态欠规则但尚不能诊断圆锥角膜的患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评估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诊断对于筛查角膜屈光手术前的早期圆锥角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至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接受SMILE手术者57例(104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29.2±4.7)岁。根据Tomey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严重程度指数(KSI)分为正常组(KSI<15%)35例(65只眼)与欠规则组(KSI≥15%)22例(39只眼)。收集患者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最薄点中心3 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使用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角膜中央厚度(CCT)、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M)、顶点和1 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各参数及各组1周、1个月、3个月、1年与术前的DA、M、DR、SPA1差值(Δ)进行两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间年龄(t=0.20)、CCT(t=1.64)、DA(t=-1.85)、BIOP(t=0.73)、M(t=-0.24)、DR(t=-1.00)、屈光度SE(t=-0.97)与BCVA(t=0.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TBI为0.28±0.20、CBI为0.09±0.21、BADD为1.33±0.47,明显高于正常组(t=-2.17,-6.78,-4.37;P<0.05),SPA1明显低于正常组(t=2.58,P=0.011)。正常组TBI为0.05±0.08、CBI为0.01±0.03、BADD为0.92±0.46;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裸眼视力(t=-0.31,0.36,0.24,0.63)、屈光度数(t=0.00,-0.22,0.90,0.73)及M(t=-1.80,-1.90,-0.78,-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DA术后1和3个月均高于正常组(t=-3.13,-3.09;P<0.01),DR术后1周、1个月、1年均高于正常组(t=-2.72,-3.39,-2.51;P<0.05),SPA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低于正常组(t=2.11,2.73,3.70;P<0.05)。术后1个月ΔDR欠规则组高于正常组(t=-3.01,P=0.003);术后1周、3个月、1年Δ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1,-1.40,-0.61;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ΔDA(t=0.50,-1.10,-0.73,2.12)、ΔM(t=-1.52,-1.41,0.01,-0.79)、ΔSPA1(t=0.89,0.90,1.12,0.9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在SMILE术后1年内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均稳定且无明显差异。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前筛查早期圆锥角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冬梅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894-1897

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手术设备的发展,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效果令大多数患者满意。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 , 角膜屈光手术由于改变了角膜的正常结构 , 对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有些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医源性角膜扩张越来越受到手术医师的重视。现就角膜生物力学的特性、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及影响其改变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予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并分析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3例飞秒制瓣LASIK手术患者,所有收集对象采用右眼数据进行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手术前及手术后1mo进行生物力学数据采集分析.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手术前后生物力学对比分析.Pearson或Spearman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stA-time,Vin,2nd A length,Vout以及Radius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P=0.00,P=0.00,P=0.00). 2nd A-time,DA以及PD手术后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P=0.00).1stA length以及HC time手术后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96,P=0.08).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CH,CRF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手术后1stA-time,2nd A-time,DA and Radius变化量与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4,P=0.03,P=0.01).结论:飞秒激光LASIK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有较明显改变,可通过Corvis ST及ORA生物力学参数计算得出相应变化,手术后生物力学参数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膜交联手术前后圆锥角膜患者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屈光中心就诊并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68例(79眼),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采用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e(德国Oculus公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近视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形态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近视患者69例136眼,于LASIK术前及术后1mo行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眼前节参数。计算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ΔCH及ΔCRF,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变化ΔCCT,中央2,4,6mm平均角膜厚度变化(ΔCCT2mm,ΔCCT4mm和ΔCCT6mm),角膜容积变化ΔCV,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化ΔRa和ΔRp,分析ΔCH和ΔCRF与角膜形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LASIK术前平均CH及CRF(9.99±1.38和9.96±1.30mmHg)明显高于术后1moCH和CRF(7.90±1.16和6.49±1.2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ΔCH和ΔCRF与ΔRp和ΔCCT6mm无相关性,ΔCH和ΔCRF与ΔCCT,ΔCCT2mm,ΔCCT4mm和ΔCV呈正相关(r:0.513,0.397,0.329和0.314,P<0.05;r:0.616,0.504,0.484和0.466,P<0.01);ΔCRF与ΔRa呈负相关(r:-0.374,P<0.01)。结论:近视LASIK术后角膜CH和CRF变化与角膜厚度及容积有关,CRF评价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比CH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法选择圆锥角膜50眼和年龄相匹配的预行LASIK手术的50眼;测量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与圆锥角膜患者相应的角膜参数进行比较。对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各时间点差异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行u检验。结果LASIK术前CH[(10.25±2.44)mmHg]及CRF[(10.97±2.33)mmHg]明显高于术后1周[(7.84±1.25)mmHg、(7.47±1.13)mmHg]及术后6个月[(8.33±1.16)mmHg、(8.18±1.3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值较术后1周时有回升;圆锥角膜患者的CH[(7.19±1.35)mmHg]、CRF[(7.15±1.46)mmHg]与LASIK患者术后1周角膜CH、C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05,P<0.01)。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CH、CRF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提示早期角膜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LASIK 手术对角膜知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 Luneau 公司生产的角膜知觉敏感度测量计对 52 例 104 眼LASTK 手术患者观察术前、术后 1 周、术后 1 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中央角膜知觉敏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LASIK 术后 3 个月内角膜知觉敏感度明显下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角膜知觉敏感度渐恢复.结论 LASIK 手术后可引起角膜知觉敏感度的下降,至术后 6 个月时可恢复接近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智能脉冲技术辅助下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3种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角膜屈光手术150例(300...  相似文献   

11.
共聚焦显微镜下LASIK术后角膜基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基质的改变。方法选择LASIK患者24例(48眼),于术后第1、10、30和90d进行角膜中央部位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48眼(100%)角膜瓣基质有微皱褶,在瓣与基质床界面处可见高反光颗粒。界面上下可见激活细胞,激活细胞所在区域深度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性(r1=-0.554,P=0.047);与削切深度呈正相关(r2=0.559,P=0.010),后基质细胞术后有所增加,1个月(P=0.000)时达到最高,3个月时又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00)。结论LASIK术后角膜基质可见微皱和高反光颗粒,基质细胞被激活,界面两侧基质中出现无细胞区。后基质细胞密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前角膜厚度(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corneal thickness,RCST/CT)的不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取190例379眼,其中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94例187眼,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96例192眼。根据术后剩余RCST/CT的不同,将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FS-IK组)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M-IK组)各分为三组,IK-Ⅰ组(RCST/CT<55%)、IK-Ⅱ组(55%≤RCST/CT<60%)和IK-Ⅲ组(RCST/CT≥60%)。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和3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reichert 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

结果:不同手术方式(FS-IK与M-IK)比较,CH和CRF均无统计学差异(F=0.44,F=2.56,P=0.51,P=0.11)。不同的RCST/CT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103.03,128.48,P均<0.05)。Ⅰ组CH和CRF较Ⅱ组明显减小(P<0.05),Ⅱ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Ⅰ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576.99, 1162.06,P均<0.05)。术后1mo和3mo,CH和CR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mo和术后3mo比较,CH和C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还是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在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无差异。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比例越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临床观察LASIK术后角膜瓣上皮下皱褶出现的时间、形态及其对视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LASIK术后有角膜瓣上皮下皱褶患者129例258只眼分别于术后1d、3d、1周、1月、3月、6月、1年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瓣上皮下皱褶出现的时间,形态,并从术中角膜瓣蒂留滞的位置,术前屈光度的大小,角膜瓣的厚度对其的影响,以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裸眼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ASIK术后角膜瓣上皮下皱褶,最早于术后12h出现,多见于术后3~7d,其形态改变有水平形、垂直形、不规则形,其中水平形占75%以上.发生的原因与术中角膜瓣蒂留滞的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屈光度大、小对术后角膜瓣上皮下皱褶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瓣薄者对角膜瓣厚者对其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上皮下皱褶最早于术后12h出现,多见于术后3~7d,其形态改变有水平形、垂直形、不规则形,以水平形为多见.该改变对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影响.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其病理性表现为前弹力层皱褶.其发生原因初步认为与角膜生物力学平衡重建有密切关系;另外角膜瓣薄者较厚者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PRK和LASIK矫正近视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98例(17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PRK与LASIK,术后1、3月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二组角膜形态随时间的延长,平滑型比例增加,LASIK组较PRK组的平滑型角膜更多,角膜形态的异常和偏心切削是PRK和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对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有利于手术者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7.
萧来威对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萧来威对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40名 18岁双眼近视眼的男性患者行LASIK手术 ,随机分组 ,其中萧来威组术后用萧来威每日二次 ,对照组术后不用萧来威 ,其余常规处置二组相同。应用英国产Keeler泪膜镜分别测定术前、术后一周、二周和四周各眼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 (NIBUT)。结果 :将术后一周、二周和四周时二组间各眼的NIBUT进行配对t检验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 ,萧来威组泪膜稳定性的恢复快于对照组 ,提示萧来威在LASIK术后对泪膜稳定性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未行LASIK手术296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眼检查后未行LASIK术的原因。方法:近视1026例(2039眼)进行术前检查后未行LASIK的165例(296眼),对未行LASIK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65例(296眼)中思想顾虑大者45例(89眼,30.1%);中央角膜厚度不足者36例(66眼,22.3%);眼底病变22例(36眼,12.1%);角膜病变14例(16眼,5.4%);可疑青光眼12例(20眼,6.8%);中重度干眼11例(22眼,7.4%);矫正视力不良6例(10眼,3.4%);全身疾病7例(14眼,4.7%);其他原因12例(23眼,7.8%)。结论:LASIK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医患之间应加强沟通,严格进行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refractive stability following LASIK retreatment over a four-year follow-up period.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60 eyes of 52 patients underwent LASIK retreatment for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 after LASIK. Retreatment was performed by lifting the original flap followed by laser ablation of the stromal bed.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at the latest follow-up visit were efficacy, predictability, safety and stability. The mean follow-up time after retreatment was 22.3 ± 10.5 (range 12–48 months). Results The baseline 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was −4.85 ± 2.57 dioptres (D) (range +2.25 to −11.75 D). At the latest follow-up visit, th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was 6/9 or better in 88% of the eyes, the mean SE was −0.33 ± 0.8 D (−2.50 to +2.25 D), and 77% of the eyes were within ±0.50 D of target refraction. None of the patients lost lines of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25 eyes (41%) gained one or more lines. Three eyes (5%) developed peripheral epithelial in-growth and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corneal ectasias or retinal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LASIK retreat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correcting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 after LASIK. After retreatment, the visual and refractive outcome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four-year follow-up period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认识LASIK 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规律。方法 观察分析7 人10 眼LASIK 术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发展过程和表现以及处理方式和结果。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角膜瓣最远端层间混浊。逐渐扩大,浓密;角膜边缘缺损状如月蚀;内生上皮逐渐停止侵入并消退,角膜溶解停止。角膜溶解可造成散光,溶解范围不太大时可无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通过刀刮,PTK 清扫内生上皮,可使上皮停止生长继而角膜溶解停止。结论 LASIK 后角膜上皮内生临床过程分为上皮内生,角膜瓣消溶,自限三个期,使上皮内生入停止的方法如手术可终止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