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妊娠期贫血发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各型贫血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病原因。方法678例来院进行孕期保健妇女按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中、晚期,以血红蛋白>100 g/L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10-15L之间为正常组;以血红蛋白<100 g/L为贫血的诊断标准,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10-15L为小细胞性贫血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100×10-15L为大细胞性贫血组。结果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贫血的发生率为28.0%、31.5%、54.9%;大细胞贫血的发生率为2.5%、5.1%、34.3%;小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5.5%、26.4%、20.6%。结论妊娠期妇女贫血有较高的发生率,妊娠早期以小细胞贫血为主,晚期以大细胞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1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统计学分析血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等检测指标。结果:孕早期孕妇小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5.68%、16.22%;孕中期分别为76.09%、15.22%;孕晚期分别为35.85%、60.38%。观察组大、小细胞数量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小细胞性贫血孕妇RDW值高于对照组(P<0.05),MCH、MCHC、Hb、MCV低于对照组(P<0.05)。大细胞性贫血孕妇MCH、RDW、MCV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Hb、RBC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易发生贫血,孕早、中期多为小细胞性贫血,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居多,对孕妇开展MCH、MCV等常规检查,能及早发现贫血,明确其程度,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属于高危妊娠范畴.目前国内确定妊娠合并贫血的标准为红细胞计数<3.5× 10/L、血红蛋白<100 g/L、血细胞比容<0.30.最近WHO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少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更少见.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52-1055
目的:研究妊娠期贫血患者在不同孕期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取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98例,其中孕早期22例,孕中期80例,孕晚期96例。对不同孕期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分析,贫血类型包括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和其他贫血。对妊娠贫血患者不同孕期的血常规变化进行分析。对贫血患者不同孕期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发生率进行分析。对妊娠贫血患者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孕期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类型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贫血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主要以小细胞贫血为主,孕晚期以大细胞贫血为主。不同孕期贫血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外周血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中期贫血患者的HCT、Hb、RBC和MCHC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贫血患者的HCT、Hb、RBC、和MCHC均显著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不同孕期贫血患者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均为轻度贫血,孕中期和孕晚期轻度贫血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孕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贫血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贫血患者APTT、TT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贫血患者的APTT、PT和TT显著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结论:针对妊娠贫血患者,应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连续检测,以有利于调整营养方案,防止贫血及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进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传统贫血分类是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值将其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种.  相似文献   

6.
妊娠早中晚期血清叶酸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酸在红细胞生成中参与促进DNA的合成 ,如叶酸缺乏 ,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受到影响 ,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妇女在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原因很多 ,其中叶酸的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1]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对 2 15例妊娠妇女作叶酸的检测 ,探讨孕期叶酸水平变化规律 ,为预防和治疗妊娠贫血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2 15例均为来院产前保健 ,愿意合作的孕妇 ,平均年龄 2 6 .2岁 ,其中妊娠早期 85例 ,中期 6 9例 ,晚期 6 1例。同时选择非妊娠的正常妇女 92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2 7岁。1.2. 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妊娠时期妇女心理应激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应激状况。方法随机抽样获得调查对象,临床医师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量表对357名妊娠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妊娠早期心理应激状况以躯体化、焦虑、敌对为主,中期以抑郁为主,晚期以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为主;妊娠早期躯体化发生率为14.65%,焦虑发生率为12.07%,敌对发生率为12.93%;妊娠中期抑郁发生率为10.48%;妊娠晚期躯体化发生率为13.23%,抑郁发生率为19.85%,焦虑发生率为19.11%,恐怖发生率为17.64%。不同孕期各症状因子的得分不同,在躯体化评分上,妊娠早期与中期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评分上,妊娠早期与晚期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评分上,妊娠早期与中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孕期妇女的心理应激不同,应针对不同孕期妇女心理应激给予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乔美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2035-2036
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通过不同的病理过程,使人体的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病症,常以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诊断标准。由于妊娠期血液系统的生理变化,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不同于非孕期妇女,如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即可诊断妊娠期贫血。WHO最新资料表明,50%以上的孕妇合  相似文献   

9.
杨淑平 《中国医刊》2004,39(8):35-36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为红细胞常用参数.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HCT)可计算出这些参数.通过这些数据可将贫血区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有助于贫血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末孕妇女及221例正常妊娠(6~42周)妇女血清铁蛋白浓度。未孕组为54.1±43.4μmol/L,早、中、晚期妊娠组分别为(M±SD)48.8±30.0μmol/L、46.0±33.4μmol/L及24.3±14.8μmol/L以血清铁蛋白28.8μmol/L为缺铁性贫血指标,早、中、晚期妊娠组血清铁蛋白低于26.8μmol/L者分别占2.8%、26.9%及58.8%。妊娠期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早、中期妊娠组低铁蛋白和低Hb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而晚期妊娠组低铁蛋白者占58.8%,低Hb占35.2万,两者有显著差异(t=2.01)。说明血清铁蛋白对妊娠期贫血的检查率明显高于Hb。本文对6例不同孕期铁蛋白的动态测定表明,妊娠中期以后即应给予铁剂以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贫血发生情况,以利于指导其及时合理地用药,防止贫血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对600名孕期妇女的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各参数分析.结果:孕早期及中期妇女易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和31.1%;孕晚期妇女主要以患大细胞性贫血为主,占35.6%.结论:孕妇要根据不同孕期,合理搭配营养,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以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红  梅凤琦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10-8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妊娠晚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及血常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62例人群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周围血常规情况。结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93±11)g/L比(347±6)g/L、(72.34±2.82)f L比(88.27±3.32)f L、(24.52±0.96)%比(43.63±1.64)%](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3.4±0.9)%比(14.8±0.6)%](P<0.0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MCV、HCT[(71.99±2.77)f L、(25.63±0.99)%]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0.05),MCHC、RDW-CV[(348±13)g/L、(14.9±0.6)%]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细胞性贫血组MCHC、RDWCV、MCV、HCT[(441±26)g/L、(23.1±1.4)%、(134.65±8.08)f L、(91.22±5.47)%],均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231±11)×109/L比(281±15)×109/L、(122±5)g/L比(141±3)g/L、(0.48±0.06)比(0.63±0.05),(4.2±1.1)×109/L比(7.1±2.1)×109/L],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49±0.04)比(0.4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贫血患者中有着较高的MCHC、RDW-SD、MCV、HCT、淋巴细胞数量,存在较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陈世伦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669-1672
1.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大多数晚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多数为正细胞性贫血,也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在70~100g/L,随着病情的进展贫血程度可逐渐加重。外周血涂片示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大致正常,但由于血清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导致红细胞重叠排列呈缗钱状(rouleau formatio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产后7d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变化,探讨EPO与血细胞比容(H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健康非妊娠妇女15例,正常妊娠晚孕服妇27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32例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产妇15例.结果上述4组EPO水平分别为(9.85±38.52)U/L、(14.42±6.80)U/L、(99.82±78.70)U/L、(59.50±38.52)U/L.妊娠晚期合并贫血的孕妇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的产妇EPO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P<0.01.4组血清EPO与Hct呈相反关系.结论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时EPO水平明显升高,且对贫血有极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妊娠与贫血     
<正> 妊娠时,机体有一系列完整的生理改变来调节这个过程,因此,孕妇能预期的顺利分娩,胎儿也在母体内健康发育。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红细胞容量虽有增加,但不及血浆容量的增加显著,因而红细胞被稀释,红细胞压积反而降低(从41%减至37.5%),血红蛋白也下降至100~104g/L,从而造成了所谓“妊娠期生理性贫血”,这种贫血在妊娠晚期更为显著。妊娠期由于受机体内外的某些因素影响,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孕妇会发生程度不一的贫血,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多见,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妊娠初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少见。现就妊娠与贫血的关系,防治贫血的措施,讨论如下: 一、缺铁性贫血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占非生理性贫血的80%左右。据研究,一次妊娠所丧  相似文献   

17.
营养不良并贫血患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并贫血患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中、重度营养不良并贫血患儿63例设为观察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分别取静脉血检测RDW、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63例营养不良并贫血患儿存在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3种类型贫血患儿的RDW差别不明显(P>0.05),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营养不良并贫血患儿可发生明显的RDW改变,RDW是早期诊断营养不良并贫血有效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血常规检验,将75例妊娠期贫血孕妇设为研究组,90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的血常规,如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和血红蛋白(Hb),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中,36.00%为大细胞贫血,64.00%为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孕妇的Hb、RBC水平比对照组低,MCH及MCV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小细胞贫血孕妇的Hb、RBC、MCV、MCH及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应用于妊娠期贫血孕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尽早发现孕妇的贫血情况,及时防控不良事件发生,利于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10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容量的变化.妊娠 24~26周、32~34周、产后1~3天的血红蛋白(Hb)均值分别为116g/L、1039/L、1089/L,血清铁蛋白(Ft)均值分别为28.63ug/L、22.58ug/L、48.65ug/L.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组比较,Hb值在32~34周时明显低于非妊娠正常妇女,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t值在妊娠24~26周、32~34周较正常非妊娠妇女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Ft的利用先于红细胞容量的增加,故在妊娠中期初测定Hb和Ft比在妊娠中期后甚至妊娠晚期测定更好,可及早发现贮铁欠缺者和贫血,并可及早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贫血是指在妊娠期孕妇血红蛋白<100g/L,或红细胞<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为70%~80%,而且以妊娠后3个月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尤其是血浆增加较多,红细胞增加相对较少,出现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间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增大,而普通的饮食不能供给孕妇足够的铁。因此,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的贫血会对孕妇、胎儿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我们对872例贫血的孕妇在分娩及产后恢复过程、新生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