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瓣毁损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蓉  唐梦琳  陈克芳 《四川医学》2002,23(3):317-318
我院心胸外科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 34例生物瓣毁损患者 ,施行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与第一次换瓣手术相比 ,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多。由于加强了监护 ,术后出血 19例无 1例死亡。现将 34例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体外循环 (CPB)时间 70~ 15 1分钟 ,发生术后出血 19例 ,均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妥善处理 ,无 1例死于出血。术后 2 4小时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情况 :<5 0 0 ml15例 ,5 0 0~ 15 0 0 ml12例 ,15 0 0~ 2 0 0 0 ml5例 ,>2 0 0 0 ml2例。术后发生急…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8年3月11日在湖南医科大学专家指导协助下,首次采用左胸入路、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的新术式,成功实施M尖瓣再次替换术1例。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tide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14年前因患“风湿性二大辞狭窄”在我科行M尖瓣置换术(猪主动脉好),...  相似文献   

3.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例数较少,其耐久性和失功能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报道了一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三年因自身三尖瓣瓣叶与生物瓣粘连导致瓣膜早期失功能的罕见病例。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三尖瓣生物瓣耐久性满意,早期失功能与左心系统不同,主要与血管翳增生、自身瓣膜粘连及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急诊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我院于2003年3月救治一名二尖瓣置换术后五年机械瓣栓塞病人,急诊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再次换瓣,同时置换主动脉瓣。体外循环转流345min,阻断主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1986年10月~1998年10月应用机械瓣487枚为402例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术的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发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能施行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术的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失功原因:G—K型机械瓣:碟片破碎1例,瓣钩断裂1例,碟片钩孔偏心嵌顿1例;Carbmedics双叶机械瓣-叶活动失灵1例。再次手术治愈3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对于罕见的术后早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病人,其救治成败在于迅速确诊,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是其唯一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向迅捷  梁元恒 《医学文选》2004,23(5):596-59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换辩病人的意义及有效方法。方法将32例重症换辩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自由进食;营养支持组16例除自由进食外,每日静脉营养液1000ml,时间为换辩术前、术后各1周,共14d。对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术后第8天进行营养指标监测(体重、TSF、MAC、AMC、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8d,虽然营养支持组各项指标仍偏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重症换辩病人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但短期内的营养支持并不能促使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换瓣病人的院内转运安全措施.方法:对63例换瓣病人的转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前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除2例病人转运后出现心律失常,其余病人情绪和病情均较稳定.结论:重视危重病人的转运,转运前的充分评估和准备,转运中的精心观察和护理,转运后的认真交接,转运整个过程的心理护理等,确保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9例,其中因外科技术所致再次替换术3例,因生物瓣膜破损而手术5例,术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1例,置入瓣膜11枚,无1例死亡。作者对再次瓣膜替换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单纯心脏换瓣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单纯心脏换瓣术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结果 120例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2.5%.其他病例手术成功.结论 把握好手术适应症、时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这类病员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再次瓣膜替换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衰败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05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ong CZ  Zhou XM  Hu JG  Yin BL  Yang YF  Liu F  Y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9-185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手术指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至2004年5月间105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儿童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患者年龄1.5~16(13±3)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4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三尖瓣置换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三尖瓣双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26例;术前心功能Ⅱ级36例,Ⅲ、Ⅳ级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长期口服小剂量华法令抗凝。结果早期死亡5例(4.8%),主要为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0±4)年,随访91例,失访9例。晚期死亡4例,2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死于顽固性心衰,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随访到的87例存活者恢复良好,未发现有与抗凝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良好,术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大型号的瓣膜,手术同期纠正合并畸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病的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要点及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5年10月,63例15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机械瓣,全组均采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置换37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6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5例,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Ⅰ~Ⅱ级.随访4月~204月,晚期死亡6例,晚期死亡率为10.34%.结论:儿童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但仍是治疗儿童瓣膜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观察24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注射氨力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后5min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左心作功指数(LCWI)和左心每搏作功指数(LVSWI)均显著增高(P<0.05);肺动脉楔压显著降低(P<0.05);CI、SI、LCWI和LVSWI于注射后60min增加最为明显(P<0.01),随后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注射后30min体循环阻力指数、肺循环阻力指数和右房压亦显著降低(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在用药期间均无显著改变;右心作功指数和右心每搏作功指数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氨力农静脉注射后继以静脉滴注,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改善瓣膜替换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的疗效,探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在提高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方法: 为89例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6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 术后早期病死8例,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5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3例,病死率为9.0%,生存81例,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病理改变和手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 本组患者32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术后3、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主动脉瓣跨瓣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等,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取患者二尖瓣乳头肌作Massion病理染色,应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并与意外死亡成年人乳头肌进行比较.结果 无手术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10~20个月,恢复良好,心脏超声结果显示,P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LVEDD和LVMI也有降低(P<0.05);EF、FS较术前有改善(P<0.05),IVS和LVPW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手术组左心室心肌肥厚明显,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可见空泡样变,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定量分析手术组左心室肌间质胶原纤维容积比为(18.11±4.32)%,血管周围胶原纤维面积比例为(1.42±0.80)%,正常组分别为(6.31±1.69)%和(0.87±0.31)%,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胶原成分异常沉积所致心肌纤维化是本组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术后经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有改善,但仍不十分满意,可能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D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瓣膜置换手术、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腺苷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腺苷组于体外循环停搏液中加入腺苷2 mmol/L。使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pT)、数字符号测验(DSyT)、循迹连线测验(TMT)和小故事记忆测试(SMT)等5项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术后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功能恶化认为该患者发生了POCD。结果 60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 d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和腺苷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3.0%,腺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完成测试患者57例,对照组29例,腺苷组28例。两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8例(27.6%)和6例(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降低术后7 d时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胸比(CTR)>0.80,根据左心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大小分为三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室(LVEDd<45mm)6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或左室轻度扩大(LVEDd45~69mm)17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伴有左室重度扩大(LVEDd≥70mm)6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IV级者2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3例,二次换瓣手术者2例。均采用胸部正中纵劈胸骨,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19例,MVR+主动瓣置换(AVR)+TVP10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为17.2%。低心排10例,心律失常25例。随访3月至6年,晚期死亡4例。型低心排发生率高(P<0.05),型术后重度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小左室和大左室的远期效果差。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疾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但是小左室(型)和大左室(型)手术风险更大,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对于此两类患者是否换瓣值得术前充分考虑。对于型的大心脏患者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诊断标准,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1月~2004年2月施行的危重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25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34例;年龄12~73岁;术前心功能III级82例,IV级172例;二尖瓣置换158例(57例为再次手术),主动脉瓣置换14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82例。全部病人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82例,左房血栓清除30例,左房成形20例,冠状动脉搭桥3例,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2例。结果早期死亡13例(5.1%),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心室纤颤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瓣膜选择和心肌保护。方法采用中度低温(25℃~28℃)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共置换生物瓣12枚,机械瓣48枚,其中二尖瓣替换43例,主动脉瓣替换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替换8例,三尖瓣替换1例。结果心功能明显改善者46例且长期生存,心胸比率由平均0.74降为0.58(P<0.05)。早期死亡8例(14.28%),晚期死亡2例。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瓣膜选择和心肌保护对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外科疾病行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心功能Ⅰ-Ⅲ级。7例择期手术,5例急诊手术。择期手术者停用华法林2—3d,急诊手术者术前6—8h肌内注射维生素K15—10mg,术前凝血酶原时间(胛)平均值分别为15.1和15.3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24和1.30。术中视创面渗血情况,予维生素K,5—10mg静脉滴注。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20—160min,手术出血量5—280ml,未发生术中术后大出血、血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维生素K1并将PT、INR控制在15s、1.30左右,结合术中细致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外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