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建钜  陈培友  许健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289-290,303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与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 MRA、MRV)联合应用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这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过2D—TOF MRA、MRV、3DCE—MRA认检查诊断并且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2D—TOF MRA、MRV可明确椎动脉血流方向,3DCE—MRA可明确血管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并可建立三维结构。结论3DCE—MRA联合2D—TOF MRA、MRV可作为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超声检查17例经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观测椎动脉频谱图的速度、形态、方向,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1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超声检查均作出正确诊断,左侧盗血者11例,右侧盗血者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例,中度5例,重度8例,其椎动脉频谱形态分别为有切迹、正负双向及反向.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能估测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5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50例患者中,窃血Ⅰ期22例(44.0%),窃血Ⅱ期12例(24.0%),窃血Ⅲ期16例(32.0%)。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探讨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发生狭窄的原因、部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椎动脉发生窃血程度的关系,解释临床表现。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大动脉炎引起者临床少见。84.2%的狭窄部位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占绝大多数。椎动脉窃血程度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程度正相关,当狭窄同时伴有双侧颈动脉闭塞、患侧上肢动脉栓塞或狭窄、患侧椎动脉栓塞或对侧椎动脉狭窄时,可不出现窃血现象。结论:超声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例患者先行64排螺旋CT检查,然后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判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或狭窄程度、长度及斑块性质;并与彩色超声多普勒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2例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的狭窄部位、长度、程度,做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评价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判断斑块性质有重要帮助,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分析SSS的原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TCD、CDFI诊断价值.②方法 CDFI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等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结合TCD检测椎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频谱的特征性盗血频谱图形.③结果 2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8例和2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型及完全型盗血.椎动脉峰值流速健侧高于患侧.④结论 锁骨下动脉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其完全型与部分型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TCD与CDFI结合能更准确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超声图像分析,探讨彩超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珐通’过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观察各种病因所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结果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2例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例间接显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内径狭窄,1例病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发现椎动脉的血液逆流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原因、血液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流速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其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特有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描述。方法本文报道经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造影或DSA证实的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2例为无名动脉狭窄,13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观察存在狭窄的血管观察血流速度,下游血流变化走行方向,频谱形态有无异常表现。结果二维图像检查,锁骨下及无名动脉起始端狭窄处斑块大小、回声强弱、长度、狭窄程度。将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引起的患侧椎动脉反流分为四级:0级2例,1级3例,2级9例,3级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准确率高,追踪病变部位扫查连续性好,测量准确,可作为检测此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红  尹慧秋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98+131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通过3例患者的CDFI与TCD检查,获得二维血管内径及彩色血流的最高流速及血流方向。结果:患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狭窄,该侧椎动脉窃血,则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反向。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查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造影增强(contrast enhance,MRA,CE-MRA)与时间飞跃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technique,MRA TOF-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二者对头颈部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头颈部动脉瘤患者共100人,经手术或DSA证实头72个动脉瘤病灶,所有患者均行TOF-MRA与CE-MRA检查,对TOF-MRA与CE-MRA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二者对头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对合并出血的动脉瘤的显示,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评价比较。[结果]CE-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97.2%(70/72)、特异性100%(28/28)、正确率(98%);TOF-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83.3%(60/72)、特异性46.4%(13/28)、正确率73%,配对χ^2检验显示二者的敏感性(χ^2=8.1)、特异性(χ^2=13.1)、正确率(χ^2=12.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TOF-MRA未显示14例合并出血动脉瘤病灶,CE-MRA对该14个动脉瘤均做出准确评价;TOF-MRA显示37例瘤腔内血栓中16例证实为伪影,CE-MRA对21例瘤腔内血栓均做出准确评价。[结论]TOF-MRA可以作为疑似头部动脉瘤患者的筛选检查,当临床高度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瘤而TOF-MRA无异常发现,或由于合并颅内出血TOF-MRA无法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瘤,以及需要对瘤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做出准确评价时应选择CE-MR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行3.0T MRA (包括TOF-MRA和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判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50%,特异性为100%,总准确率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T CE-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均为50%,特异性均为100%,总准确率为71.9%,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分别为62.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 TOF-MRA与CE-MRA两组间对评估动脉瘤栓塞术后情况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 TOF-MRA在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准确率低;3.0T CE-MRA优于TOF-MRA,与DSA相当,可作为随访的首选手段。3.0T TOF-MRA及CE-MRA对评估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均较低,通过优化序列参数的方法可能获得更佳的图像。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MRA与DS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一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多普勒超声明确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行双下肢MRA和DSA检查,经过2位放射专家分别对获得的MRA图像做评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在下肢远端血管流出道显示上优于DSA,但是MRA存在的静脉重叠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小腿加压MRA可以用来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均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95.7%,总准确率为93.8%;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3.8%,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TOF-MRA在判断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载瘤动脉通畅性上,与DSA结果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常规手段。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3.0T TOF-MRA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个月~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0T TOF-MRA判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合原图像(SI)观察后,准确度提高到75.0%,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0T TOF-MRA对判断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T TOF-MRA结合原图像(SI)观察在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一种无创随访手段;但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度低,通过优化序列参数的方法可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远期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时间飞跃法MRA(3D TOF-MRA)对38例患者用弹簧圈栓塞3年以上的3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扫描,并同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对MRA图像显示的动脉瘤的残留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8个动脉瘤中,DSA证实稳定33个,复发5个,载瘤动脉通畅36例,闭塞2例;MRA发现动脉瘤稳定32个,复发6个,载瘤动脉通畅34例,闭塞4例。MRA判断动脉瘤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2.0%;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3.0%;判断载瘤动脉是否通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100%。结论:3D TOF MRA是长期随访栓塞后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但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和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管造影(DSA)检查了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TCD发现11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功能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2例血流方向正常,功能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1例无名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均受累,出现大脑中动脉盗和因,DSA显54%的病人有反向血流,提示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程度有关,25%同时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TCD  相似文献   

18.
600例主动脉弓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主动脉弓分支解剖学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的600例病人,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不包括CTA与MRA。结果600例病人中,正常形态520例(86.7%),主动脉弓上分支变异21种80例(13.3%),其中常见的4种类型分别为2干,LCCA与BCT共干,LSCA:35例(5.8%);2干,LCCA发自BCT,LSCA:10例(1.7%);4干,BCT,LCCA,左椎动脉(LVA)发自主动脉弓,LSCA:15例(2.5%);4干,RCCA、LCCA、LSCA、RSCA,无BCT:3例(0.5%);其他分别为1例(0.17%)。结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种类较多,DSA可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弓分支数量及其形态与开口位置,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