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络病学说论治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以络病学说为基础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与治疗,对其病因病机从络虚不荣、络脉瘀阻、络气郁滞方面分析,并将与之对应的虚、瘀、郁作为症候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补肾健脾,通络荣骨;活血化瘀,搜剔通络;疏肝理气,开郁通络论治。为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和(或)痉挛,心肌发生急剧而短暂的缺血、缺氧而引起一个临床综合征.西医以硝酸酯类防治甚或施以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应急治疗效果显著,然而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报道手术状态、年龄、既往心脏手术、性别等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死亡的重要因素[1].尤其既往有心脏手术的患者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后短期死亡的可能性上升3倍[2].与之相比较中医从络论治可以避免手术风险,尤其对于稳定性的心绞痛则体现了独到的思维和优势,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整理古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初析其用药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糖尿病肾病(DN)独立病名记载,多在消渴病中依据其病机、症状描述为“肾消”、“消肾”、“下消”、“水肿”、“尿浊”、“关格”等。古人在描述该病的同时亦指出其为消渴病延日久,五脏所伤,穷必及肾的结果,故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谓:“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即膈消、消中之传变。”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肾脏作为络脉聚集之所,其病变往往表现为肾络的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故DN属肾络病变。1肾络及其功能西医学认为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中的毛…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本文论述了脑的功能、脑络病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肾(络)虚、血瘀、痰阻,且肾(络)虚为本,痰瘀为标。临床分3型施治:脑络失养、脑络瘀阻、痰滞脑络,并对其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络病理论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久病入络,久瘀入络,运用通肾络法、养肾络法、通补兼施法辨证论治肾脏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自2003-2005年,笔者采用自拟荔橘通络汤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积水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回顾络脉理论由《内经》时代到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深入认识络脉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将络病理论与冠心病的诊治巧妙结合,从络脉空虚、络脉绌急、络脉痹阻等方面辨证分型,从补养心络、温养心络、通络止痛等方面论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高血压是特发于老年人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类型,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络病""密切相关,从络病理论论治老年性高血压,认为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脉络失荣,以络虚通补为总原则,用滋肾养肝、荣养脉络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具有消渴病脉损、络损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可归属于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病变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需要运用中医络病学说理论,紧扣络脉瘀阻的病机,积极运用化瘀通络的药物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治疗;提出根据络脉瘀阻程度的不同,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3阶段,分阶段使用程度不同的化瘀通络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津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环节,络息成积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祛瘀化痰、通络消积"法制定的通肾络胶囊组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细胞外基质成分及调控机制有明显的影响。理论及实验研究初步阐明,络息成积的病理改变与糖尿病肾病肾脏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其调控机制具有内在相关性,佐证了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的“中风”、“卒中”、“偏枯”、“身偏不用”、“痱风”等范畴。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唐宋以前以“外风论”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论”为主,突出中风是由于(内)风、火、痰、虚、气、血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末则重视瘀  相似文献   

12.
从"三要素"理念探讨中药药性之核心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性”是中药特有的属性,是中药区别于化学药物及世界其他民族传统草药应用的根本特征。继承和发扬中药学术,必需明晰中药药性实质。因此,如何进行具有中药应用特点的药性实质研究,已经成为中药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分析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药药性构成的核心元素涉及药物固有的化学组分、药物应用时的机体状态及其生物学效应三个方面即“三要素”,有机结合三者才能阐明中药药性的作用特征。本文旨在阐述药性构成“三要素”假说,探讨药性构成“三要素”及其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系统阐明中药药性的实质和内涵。1药性构成“三要素…  相似文献   

13.
翁超明 《疑难病杂志》2007,6(4):223-225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奠定了后世辨证论治的基础,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又几经注释,数为变易,已非仲景旧貌。其中有些又杂以他说,甚至掺进一些玄学思想,给我们学习理解《伤寒论》带来很大困难。将当代医家吴以岭提出的创新络病理论“三维立体网络”框架引入“六经辨证”研究中,深化对《伤寒论》临床指导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络病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医临床与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医家所重视,其研究的范围已经涉及到中医临床各科。追述络病研究的形成与深化过程,首先应当归功于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提及:“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久病入络”说既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奠定了中医络病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思考,发现络病有以下特点。1络病的时间性特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明络病的形成具有时间…  相似文献   

15.
Twenty twodiabetic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weretreatedbyuswithChineseherbalmedicine(CHM)from 1987to 1997,andsatisfactoryresultswereobt  相似文献   

16.
金锐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2):1321-1327
中药药性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中药干预机体后的作用倾向。中药药性表达即中药药性的生物学表达,描述了将药性所蕴含的作用及功能信息表现在生物载体上的过程。由于药性表达涉及中药与机体两大复杂系统,故其具有复杂性特征。第一,药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炮制加工等,以及机体的体质、证候等,均可影响实际的药性表达结果;第二,鉴于药物个性特征,相同药性的不同中药会通过不同的药效作用(指标)表达药性,其药性表达方式多样。中药药性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药性实质研究应密切关注影响药性表达的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纵观二千余年络病学说发展史,共有三次大发展,一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二是中医学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作为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纲,  相似文献   

18.
金锐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198-1205
中药药性是中药有别于现代药物的根本属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的各种属性和性质。中药药性理论肇始于四气五味,经过几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补充完善,形成了目前以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为主体的中药药性理论。由于阴阳五行哲学思维的渗透和不同历史时期格物传统的差异,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复杂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性确定的途径具有多源性,除了药效反推法,还有以药材质地、颜色、生长环境、加工处理等自然属性为依据的取象比类法,并受到易家、道家、巫家思想等的影响;第Z-,就药效反推法来看,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多选性普遍存在,同一药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功效反推得到。因此,中药药性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药性实质研究应密切关注特定药物的认知起源及相对应的功效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三阴三阳系统与药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的核心理论,是中药学发展的基础,是中医和中药联系的纽带。本文从阴阳学说出发,在阐述三阴三阳系统的内部作用机制及其与中医基础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药药性的系统学意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发展的方法学基础,从而为中药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形式,并为中医药基本原理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术后辨证用药之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为治疗的关键.然而大多数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不能获得进行根治手术的机会,而仅能行肿瘤减灭术、肿瘤减灭术后辅以化学治疗.虽然卵巢癌对化疗较为敏感,但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化疗副作用较大,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化疗或不能顺利通过化疗,以及对化疗药物耐药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