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将其分为正常构型组(n = 215)、向心性重构组(n = 322)、向心性肥厚组(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交感神经兴奋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等LVH相关指标,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分为不伴LVH组(不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90)和LVH组(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1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计算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等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结果:与不伴LVH组相比,LVH组超声心动图LVH相关指标和平均心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左心室肥厚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4.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心室肥厚 ( LVH)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 LVH最常见的原因。本文就高血压患者 LVH的诊断方法、致病因素、病理生理、不良后果及药物治疗等问题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对87例高血压病人检查,分析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定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LownⅢ级以上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P<0.05和P<0.01),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厚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不仅与左室肥厚有关,且其程度与左室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山东医药》2012,52(25):77-7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根据ABI水平分为ABI正常组(ABI为1.10~1.14)、ABI减低组(ABI≤0.90),两组年龄、BMI、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ABI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结果 ABI减低组24 h平均SBP和LVH发生率均较ABI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I与SBP、LVMI呈负相关(r=-0.803、-0.802,P均<0.01),SBP与LVMI呈正相关(r=0.757,P<0.01)。SBP、LVMI增高分别是ABI减低的独立预测因素(β=-0.006、-0.015,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BI与LVMI有关,LVMI增高、ABI减低提示原发性高血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LVH)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顺序入选 10 4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男 72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5 9 15± 7 6 8岁。 10 4例病人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常规进行空腹血糖 (GLU )、三酸甘油酯 (TG)、总胆固醇 (TC)、12导心电图 (ECG)以及超声心动图 (UCG)等检查 ,其中 5 9例病人做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TEST)。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法 ,分析LVH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Spearman法显示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质量指数 (LVMI)与CAG狭窄病变的支数间均有显著等级相关性 (r分别为 0 2 5 ,0 2 1和 0 2 4 ;P均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EST阳性、GLU、性别 (Sex)、TC、LVPWT以及LVMI与CAG呈显著相关性 (F分别为 7 4 1,8 16 ,7 36 ,6 5 5 ,5 5 5和 6 36 ;P分别为 0 0 0 2 1,0 0 0 2 8,0 0 2 77,0 0 4 0 3,0 0 0 5 7和0 0 0 98)。结论 提示高血压患者除Sex、TC、GLU、TEST结果阳性与冠脉狭窄病变间有显著相关性外 ,IVST、LVPWT以及LVMI与冠脉狭窄病变的支数间有明显的等级正相关 ,即左室壁越厚、LVMI越大者 ,冠脉狭窄累及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与脑卒中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入选患者服用氯沙坦50mg-100mg/d,服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随访6个3月,12个月,24个月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 63例中60例到达实验终点,超声心动图显示氯沙坦治疗12-24个月后可见左心室重量指数降低,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和左心室后壁度变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E/A增加而射血分数变化不大。结论 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而对收缩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首要病因.然而目前的研究发现,在老年病人中高血压所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低.有关资料表明,老年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总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和Lown氏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1],而且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Left VentricularHypertrophv,LVH),其总房性心律失常和Lown氏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LVH者,提示老年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2,3].  相似文献   

11.
左心室肥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84例 EH患者和 31例正常人行 2 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并采空腹血查血 K 、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葡萄糖浓度。结果 :EH无左室肥厚组仅相邻正常 R- R间期差值 >5 0 ms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 EH左室肥厚组的各项 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EH左室肥厚组的 2 4h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平均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index)和 5 m in正常 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NNindex)又显著低于 EH无左室肥厚组 (P <0 .0 1,<0 .0 1,<0 .0 5 )。 EH患者的 SDNN、SDANN index和 SDNNindex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EH左室肥厚患者的 HRV降低 ,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肱动脉功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2 8例 EH患者 (EH组 )和 30例正常健康者 (正常组 )肱动脉功能及左心室质量各参数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组舒张末期肱动脉内径 (Dd)、横截面积 (L CSA)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顺应性系数 (CC)、肱动脉扩张系数 (DC)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DC、CC与血压、年龄呈负相关 (P <0 .0 1) ,L CSA与年龄、血压正相关(P<0 .0 1)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 L CSA正相关 (P<0 .0 1) ,与 DC负相关 (P<0 .0 1) ;平均室壁厚度与DC、CC负相关 (P<0 .0 1) ,心室质量容积比率与 DC、CC负相关 (P<0 .0 1) ,左心室质量指数与 L CSA正相关 ,与 DC负相关 (P <0 .0 1)。结论 :EH患者存在肱动脉功能的改变 ,并能影响左心室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平均脉压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与24h平均脉压(PP)和大动脉内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80例EH患者24h平均PP,左心室重量指数及主动脉根部内径。分LVH组和无LVH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4h平均PP和主动脉根部内径在EH有LVH组和无LVH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与PP(r=0.3,P<0.01)和主动脉根部内径(r=0.5,P<0.01)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结论24h平均PP和大动脉内径增大,提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在EH发生LVH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致心肌肥厚原因。方法:128例高血压患者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2组患者心脏B超均提示有心肌肥厚。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1),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著性;2组的LVM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VP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肥厚的预测因子;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测量70例高血压非LVH(组Ⅰ)、62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80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ⅠHRVI较组Ⅲ显著减低(P<0.01),组Ⅱ较组Ⅰ、Ⅲ的HRVI显著减低(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及HRVI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核素心血池扫描的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进行了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 (PER)、左室高峰充盈率(PFR)、1/ 3充盈分数 (1/ 3FF)及相角程 (PA)的测定 ,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左室肥厚的患者PFR、1/ 3FF明显低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PA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舒张功能的影响 ;左室肥厚导致的心室肌纤维化、顺应性下降和运动协调性异常 ,是影响舒张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控制收缩期血压低于或等于140 mm Hg(1mm Hg=0.133kPa),舒张期血压低于或等于95 mm Hg。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作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速度比值(E/A比值),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达目标值;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即显示差异,但缺乏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比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相对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更明显的改善,这种受益是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尿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8-2011-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77例(包括未降压治疗和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男159例,女118例,年龄(58.5±11.0)岁。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男)或≥110g/m2(女)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LVH组,n=83)与高血压无LVH组(non-LVH组,n=194);选择同期未服用任何药物在我院门诊初诊的体检正常的非高血压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LVMI;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肱动脉FMD。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尿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n-LVH组和LVH组FMD均减退[(7.3±3.5)%,(5.7±2.2)%比(9.9±3.1)%,P<0.05],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明显升高(39.2%,40.1%比17.1%,P<0.05)。高血压患者中,HUA与尿酸正常患者比较,FMD减弱[(6.3±2.5)%比(7.1±3.6)%,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non-LVH组HUA与尿酸正常者比较,FMD减弱[(6.5±1.9)%比(7.7±2.6)%,P<0.05],但LVH组HUA与尿酸正常患者的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尿酸呈负相关(r=-0.18,P<0.05)。结论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已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0.01,P<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r=0.41,P<0.05;r=0.53,P<0.05)。结论(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