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电明  周敖 《西部医学》2017,29(8):1037-1040
【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骨折后常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负重,可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降低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大类,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区别。本文就现有的内固定方式作一述评,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加以分析讨论,旨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1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情况并行Harris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分别为(75.6±12.5)min、(200.5±36.7)ml、(9.85±2.6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31.43%,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63-665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1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髓外固定组(n=48)和髓内固定组(n=81),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髓外固定组A1、A2、A3型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0%、82.4%、45.6%,A1、A2、A3型骨折治疗优良率逐渐降低(P<0.05);髓外固定组A1、A2、A3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4.4±4.7、48.6±4.5、46.2±6.3,A1、A2、A3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逐渐降低(P<0.05)。髓内固定组A1、A2、A3型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4.2%、82.1%、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A1、A2、A3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0.1±4.2、49.4±5.0、5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1型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外固定组A1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髓内固定组(P<0.05);2组A2型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A3型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髓外固定组(P<0.05)。结论 A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先考虑髓外固定,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首选髓内固定;对于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对手术的耐受力、骨骼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8~77岁,平均67.5岁。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经8~36个月,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9~24周,平均18.5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8.6%。无感染、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管理,采取积极手术内固定治疗,早手术、早下床、早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PFNA(辛迪思,美国)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5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切出等并发症.根据Harris功能评分,其中优2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FNA内固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保中 《当代医学》2002,8(1):48-5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主,骨质疏松是老年骨折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治疗有发生失败的危险。对此病流行病学,生物力学,疾病特点及分类的复习有助于治疗方法的完善。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应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与各种固定技术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120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回复情况。结果120例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均愈合;80例随访3~6个月,均以负重行走,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骨痂生长。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6例,良4例。结论PFNA操作简单,可微创操作。适合治疗转子间骨折,特别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孟朋 《疑难病杂志》2011,10(8):637-640
<正>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长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占全身骨折3%~4%左右。Jain等回顾性分析50 235例髋部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者仅占10.6%,1个月内的病死率为18.8%,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的11.0%。因而对此骨折的治疗关键有2点:一为降低病死率;一为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分析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髓外固定组(extramedullary fixation,EMF)41例,髓内固定组(intramedullary fixation,IMF)47例.结果:88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根据Sande...  相似文献   

11.
朱佳福  吴文华 《医学综述》2009,15(20):3120-3122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随访时间较短,今后有必要进行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访。本研究就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主要并发症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髓内钉治疗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并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4~45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0~120 d,平均92 d,无骨不连。并发症:术中发生粗隆下骨折2例,给予改用加长型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深静脉血栓6例。结论优势:操作相对容易,出血量少,相对安全稳定,适应症更宽。不足:术中操作依赖透视机,术中新发骨折概率偏高,且有可能造成固定困难,手术创伤加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然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32min,术中均无大量出血.术后24~48 h能坐起,24~72 小时后能扶拐下床活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无下肢深静脉栓塞、钉道感染等并发症,优良率96%.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可降低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输血700ml,住院期间未见感染、静脉栓塞,术后随访2~5年(平均2.5年),未见假体脱位、松动,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分(75~9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某些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4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的高龄转子间骨折69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DHS内固定;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LCP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1期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参照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Sanders标准),优45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为94.2%。结论:4种微创手术方法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根据骨折及病人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徐沁  田守进  倪善军  周志平 《河北医学》2014,(11):1781-1784
对动力髋螺钉( 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分别经动力髋螺钉( DHS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 FNA )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25例,PFNA组18例,PFLCP 组17例,三组分别从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较PFNA组和PFLCP 组明显延长,且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 P<0.05),而术后1个月随访PFNA组患者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和PFLCP 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PFNA和PFLCP 相比DHS均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PFNA术后患者在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FNA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与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各30例,采取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为研究组和给予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为对照组,对临床疗效以及有无发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比有明显改善,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更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程正亮 《河北医学》2014,(3):453-455
目的:探析PFNA微创法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12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56例,治疗组行PFNA微创治疗,对照组行PFN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9%,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vs.34%,P<0.05),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微创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感染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海勇  李强  董斌 《安徽医学》2009,30(6):650-65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治疗。并进行了10~48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判定。本组优良(t〉80分)23例,占85.2%;尚可(70~79分)4例,占14.8%;差(〈70分)0例。随访期间未发现置换关节松动和下沉。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