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其预防方法.方法 将1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81例,治疗组先以手术刀游离皮瓣,然后以电刀完成手术.对照组全程用电刀完成手术,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方法可减少皮...  相似文献   

2.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区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为常见并发症。因切除乳腺腺体、皮下脂肪、腋窝脂肪及淋巴结后,皮瓣与胸壁、腋窝之间留有间隙,大面积的创面有较多渗出,如有止血不彻底、大的淋巴管未结扎[1]、脂肪液化、皮瓣下积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10例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χ^2=4.812,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0,P〈0.05),皮下积液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口腔负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皮下负压引流的时间,同时不增加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近期的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7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64例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18.9%下降至2.7%,效果显著。结论 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缝合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病人上肢淋巴水肿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以手术的乳腺癌病人治疗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例乳腺癌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对其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腋窝处理方式、乳腺处理方式、有无合用放疗和(或)化疗,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8例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4.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体质量指数<25,体质量指数≥25的OR值(相对危险度)为2.492,95%CI(可信区间)为1.445~4.299;相对腋窝无操作者,腋窝淋巴结清扫的OR值为4.929,95%CI为1.451~16.741;相对于无放疗者,放疗的OR值为2.266,95%CI为1.321~3.889。结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体质量指数、腋窝处理方式及放疗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笔者在术中采取术中注意切缘的选择,注重皮瓣厚度,正确使用电刀,减少皮瓣张力,合理的引流以及合适力度的包扎等措施。结果示50例中有4例(8%)发生皮瓣坏死,单纯皮下积液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合理的手术设计及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Z形皮瓣联合纤维蛋白胶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观察组74例,采用Z形皮瓣,术中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纵形切口,创面不喷洒纤维蛋白胶,腋窝常规放置引流管3~4 d。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受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Z形皮瓣联合纤维蛋白胶创面喷洒有利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乳癌切口类型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 对50例行乳癌手术者,采用纵形切口10例,斜形切口24例,横形切口16例。比较各切口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皮瓣坏死斜切口患者发生率(45.83%)明显比纵切口(10%)及横切口(6.25%)患者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χ^2=9.4811,P<0.01)。结论 乳癌切口选择宜顺应胸前皮肤血供分布规律,横切口和纵切口是合适的选择,而斜切口则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保乳手术已在早期乳腺癌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大内宪明教授创立应用侧方组织瓣(lateraltissueflap,LTF)充填乳房缺损实施一期乳房成形,本文针对该术式的方法、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者60例,改良根治术者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术后胸壁形态、患肢功能、患肢肿胀、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优于根治术组(P<0.05)。改良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7.3%,Ⅱ期95.5%,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5.7%,Ⅱ期94.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生存率与根治术无异,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测量双侧臂围,判断有无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及程度。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乳房、乳头乳晕再造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本组对1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在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TRAM皮瓣再造乳房,其中10例同期行乳头乳晕再造。结果:随访3~26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仅1例部分皮肤血运欠佳。结论:此术式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弥补了因乳房缺失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形体缺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食管器械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2001年1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2013例,均采用弯管型吻合器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术后26例患者(出血组)出现上消化道出大出血。对比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差异性,分析吻合口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8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止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吻合方式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胃食管器械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多发生于吻合口、胃残端,吻合方式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相关,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可停止,保守治疗无效者应积极再次手术止血;术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术后出血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横切口,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问臂神经,对术后皮瓣成活、胸大小肌功能、患侧上臂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均采用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时注意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问臂神经。术后检查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侧的感觉、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术后发生切口皮瓣坏死3例,胸大小肌无明显萎缩,28例保留肋问臂神经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良好,活动自如。结论: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