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全组6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于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国产腔静脉滤器,讲解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患者心理护理、术后抗凝溶栓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无滤器断裂、移位和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肺栓塞发生。出院后随访48人(73%),行下肢和腔静脉造影,无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国产腔静脉滤器价格低廉,大多数患者易于接受。本组65例患者在术后未发生与滤器安放有关的并发症,说明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国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栓塞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骨科手术中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对45例因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骨科手术中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加强DVT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完善入院及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永久和临时腔静脉滤器运用于妇产科病人对肺栓塞的预防效果、并发症。方法:33例病人安放VTF(Vena Tech-LGM filter,VTF)永久滤器23支;安放FRF02临时滤器(Filter RF02,FRF02)11支(其中1例,安放永久和临时滤器各1只)。永久滤器随访期(3~57)月,平均22月,临时滤器平均置入4.9天。随访有无发生或再发肺栓塞,复查腹部平片,做滤器处彩超和CT检查。结果:复查病例6.7%(1/15)的VTF发生移位,6.7%(1/15)的VTF内有血栓。安放永久滤器病例,1例再发肺栓塞。安放临时滤器病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取出滤器上附有血栓3例,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对于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妇产科病人,使用永久和临时滤器,安全性高,对肺栓塞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庭医学》2008,(6):59
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该病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外科治疗血栓清除术虽然可以直接消除血栓,但创伤大,容易损伤静脉瓣膜功能:介入治疗如经皮血栓清除器、经皮血栓消融器等,但大多适用于小管径动脉血管.对于管径较大的静脉血管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PE),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可在1小时内死亡,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仅占0.1%,但经尸检证实的达3.0%以上[1]。目前,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及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是治疗DVT和PE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IVCF是一种用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器放人下腔静脉以预防肺栓塞,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及损伤小的优点。我院参考美国东南外科协会路径编制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嘲,并应用于IVCF植入预防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诛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在X线指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的位置处于肾静脉与髂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内,并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并发症如肺栓塞的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95%的患者血栓溶解,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产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5例,均经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进行插管溶栓联合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溶栓后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溶栓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复查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位置无改变34例,滤器偏斜1例.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经超声检查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已发生肺动脉栓塞,均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180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滤器全部置入在肾静脉水平下方1~3 cm的下腔静脉之内,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部血栓形成,149例(82.8%)随诊1、6、12个月,其中55例(30.6%)随诊超过36个月,均未见有滤器漂移、变形、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腔静脉通畅率约95.6%.结论 腔静脉滤器置入是目前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3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2例),单侧55例,双侧8例;左头臂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例;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岁.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38枚,永久性腔静脉滤器26枚.术前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明确栓塞范围和腔静脉情况.手术在DSA室局麻下进行,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滤器于腔静脉,捕捉血栓和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其中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行术后监测并于4周时回收.随访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胸片检查.结果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滤器形态及位置佳.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捕捉血栓患者29例(76.3%).随访64例随访1~17个月无肺血栓栓塞症相关症状,无死亡病例. 结论 术前对DVT和PTE作出明确诊断和评估,严格掌握滤器手术适应证,术中明辨腔静脉情况并选择适宜滤器,选择正确合理的植入路径,术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监测是确保腔静脉滤器植入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永久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应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指导和正确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45例,采用经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下腔静脉造影血流情况.结果 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下腔静脉再通,血流通畅,部分患者术后24 h内术前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患者合并急性血栓,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1枚;2例因闭塞段过长,手术失败;2例术后复发.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很高的死亡率。我科室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治疗30例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评价PESI评分在这一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PESI评分的不同将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疗效.结果 高评分组患者82例,低评分组患者76例.高评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2%(19/82),低评分组为7.9%(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高评分组不良风险序贯抗凝治疗30 d累积风险也显著高于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SI评分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52.6%,阳性预测值为64.6%,阴性预测值为65.9%.高评分组的病死率为9.8%(8/82),低评分组为1.3%(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序贯抗凝治疗30 d后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39.4±8.1)、(27.2±5.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室内径分别为(33.0±7.8)、(21.7±4.6) mm,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75.15±12.41)、(86.36±9.22)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1、0.016).结论 PESI评分可有效预测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预后.这一类患者中至少有一部分可能需要序贯抗凝以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对低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PESI分级Ⅰ~Ⅱ级的68例AP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院外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院外治疗组进行自我抗凝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3个月时的疗效,包括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复发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VTE相关的急救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及总体病死率.结果 治疗期间住院治疗组2例(5.9%,2/34)VTE复发,院外治疗组仅1例(2.9%,1/34) VTE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组INR达标时间(8.5±2.9)d,明显短于院外治疗组的(16.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VTE相关的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仅院外治疗组发生1例严重出血、1例死亡.结论 对于PESI分级Ⅰ~Ⅱ级的APE患者早期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安全有效,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物质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抗凝因子变化.方法 110例AECOPD患者按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抗凝指标.结果 110例AECOPD患者中,确诊DVT 12例(10.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2例(1.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3 d、吸烟、机械通气的例数增多及住院时间延长(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含量下降(P<0.05)及血D-二聚体含量增加(P<0.05).结论 造成AECOPD患者制动的因素如长期卧床及吸烟、机械通气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且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更容易合并DVT;AECOPD合并DVT患者存在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应监测纤溶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手术后急性肺栓塞(APE)的易患因素、表现特点以及漏诊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APE的早期认识并增强预防观念.方法 对43例外科手术后APE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别、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APE存在明显易患因素;常发生于术后2周之内;常见于恶性肿瘤(53.5%,23/43)、骨科(27.9%,12/43)等手术后;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以胸闷、呼吸困难最常见(93.0%,40/43),与其他术后症状相似,易漏诊、误诊.结论 手术是APE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术后加强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术后APE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