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颅脑创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30例颅脑外伤伤员血清和脑脊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5mg/kg)和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mg/日)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3日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术后第3日颅内压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1),大剂量组伤员的Glasgow昏迷计分(GCS)恢复到15分所需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提示:颅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本实验研究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在防治常规弹颅脑火器伤冲击波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治疗组动物在致伤后5min内按5mg/kg计算,由静脉注入地塞米松,观察6h后剖检动物,测定脊髓水、钠和钾的含量,估价脊髓伊文思蓝的通透性以及脊髓各段的光、电镜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脊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保护脊髓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减轻髓鞘变性等。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法对48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21例,≤8分27例]和42例非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1d)及恢复期(伤后14d)血浆中ET和NO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38例正常人血浆中ET和NO含量。结果4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中ET[(109.73±12.61)ng/L]和NO[(92.82±18.21)μmol/L]均显著高于非颅脑损伤患者[(67.90±11.33)ng/L和(52.66±12.82)μmol/L,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人[(50.65±17.12)ng/L和(36.12±12.16)μmol/L,P<0.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ET[(116.18±18.12)ng/L]和NO[(108.19±13.28)μmol/L]均显著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92.33±16.32)ng/L和(76.38±12.71)μmol/L,P<0.01],与GCS分值呈负相关;硬膜下血肿、脑损伤患者ET[(126.23±15.23)ng/L]和NO[(118.18±10.12)μmol/L]均显著高于硬膜外血肿患者[(81.13±12.37)ng/L和(68.02±13.18)μmol/L,P<0.01]。而恢复期颅脑损伤组和非颅脑损伤组血浆ET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ET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重,ET和NO的血浆浓度越高。血浆中ET和NO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早期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1~76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5例,殴打伤12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每天一次,连用7d。测定两组患者第1、3、5、7、14天CRP和ET-1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ET-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第3、5、7、14天ET-1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络酮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比较。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纳络酮实验组治疗有效33例(占71.74%),无效13例(占28.26%),有效组(n=33)觉醒天数为(11.31±4.71)d;对照组(n=23)分别为23例(占50.0%)及23例(占50.0%),觉醒天数为(15.19±5.83)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较对照组极其显著下降(P<0.01)。结论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狗颅脑火器伤后在不同体温时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神经肽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进一步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创伤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在狗颅脑火器伤后不同体温状态下,测定血浆、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含量.结果:在伤前,正常体温组和低温组相比,血浆及脑脊液的β-EP和DynA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伤后两组血浆及脑脊液的β-EP和DynA含量均明显高于伤前,但低温组的DynA的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组,而低温组的β-EP含量与常温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亚低温能使火器性颅脑损伤动物DynA释放减少,从而可能减轻动物颅脑火器伤后继发性损害,而对β-EP释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加头部低温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5.4岁.经治疗,10例不同程度地恢复了生活或工作能力.死亡1例.结合文献讨论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加用头部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作用及机理,以及使用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对34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脊液心钠素,精氨酸加压素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脑外伤后48h和6-10d CSF中A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伤后2-3周CSF中AN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VP水平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GCS≤8分者CSF中AVP含量高于GCS>8分者;CSF压力≥1.96kPa者AVP含量高于CSF压力<1.96kPa者。ANF的含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组织中强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后脑内强啡肽A(1-13)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7d龄SD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形成HIBI模型,在HIBI后施以高压氧治疗(A组),并设HIBI+常氧高压氮组(B组)、单纯HIBI组(C组)、假手术组(D组)和正常组(E组)。观察各组处理后不同时间左侧皮层、海马、纹状体和血浆强啡肽A(1-13)免疫活性物质(ir-DynA(1-13))含量的变化。结果高压氧单次处理后,A组皮层和海马中ir-DynA(1-13)含量较B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皮层ir-DynA(1-13)含量较D组仍显著升高(P〈0.05);7次高压氧处理后,A组皮层、海马中ir-DynA(1-13)含量较B组仍显著降低(P〈0.05)。单次处理后与B或C组比较,A组血浆中ir-DynA(1-13)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强啡肽A(1-13)参与新生大鼠HIBI的病理生理过程,抑制中枢神经强啡肽A(1-13)水平的异常改变,是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HIBI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antrase,NOS)活性的影响,探讨镁离子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N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的NOS活性在 后30min较对照组升高(P<0.05),2h后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6h开始下降,24h降至基础水平,硫酸镁治疗组在伤后2h,6h,NOS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NOS活性升,以酸镁可通过抑制损伤后NOS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A受体在颅脑创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内皮素A受体在颅脑创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对家兔致克额顶为着力部位的撞击伤,动态研究脑组织呐皮素含量及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治疗效应,观察对脑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和脑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76例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颅脑损伤发病初能否做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 ,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1] 。所以 ,积极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 ,对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特别重要。现将我科自 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参加省“1 2 0”联动施救以来 ,对 7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意义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 ,接诊方式为“1 2 0”急诊院前施救。年龄 5~75岁 ,平均年龄 3 5 2岁 ,其中男性 52例、占 68 4 2 % ,女性 2 4例、占 3 1 58% ,男女之比为 2 1∶0 5。车祸致伤 4 5例、占 59 2 1 % ,打斗致伤 1 7例、占 2 2 3 7% ,抓… 相似文献
20.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至今病死率仍较高.由于高凝状态及此后发生的纤溶亢进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故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对67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凝血及纤溶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