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语Euthanasis,意为“善终”或“无痛苦死亡”。现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并非常痛苦,要求安适地死去的病人,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实现其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故又称“仁慈的杀人”(MereyKilling)。 安乐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安乐死与“仁慈的杀人”是同义词。广义的安乐死既包括“仁慈的杀人”即主动安乐死,又包括“允许死亡”即被动安乐死。 广义的安乐死,除了主动和被动的以外,还有依当事人知情同意而施行的“自愿安乐死”,和未经当事  相似文献   

2.
传统生死观对安乐死问题的疏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鑫宇 《医学与社会》2007,20(10):30-32
安乐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但笔者认为安乐死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生死”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安乐死问题必然加深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近而为解决安乐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关于“安乐死”1.1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是“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之意,英文解释为:thepainless killing of people who are incurably ill or veryold(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非常痛苦者和非常衰老者)[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安乐死的定义是:“对于现代医…  相似文献   

3.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1,(12):26-26
瑞士:支持保留安乐死 瑞士苏黎世最近投票拒绝了对安乐死和“安乐死旅游”设置禁令。此次投票共有278,000人参加,其中85%的人反对对安乐死设置禁令,78%的人反对禁止外国人来瑞士进行安乐死。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是老龄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乐死”是个古老的命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人的寿命得到理想的延长,从而整个社会出现与日俱臻的老龄型。因此,自本世纪以来尤其二次大战后,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竭力推行“安乐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1986年汉中地区出现首例“安乐死案”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安乐死”必将成为21世纪老龄化社会乐于倡导的伦理道德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6.
关于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安乐死概念的法律界定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有好几种英文词典都将安乐死解释为:“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  相似文献   

7.
浅谈“安乐死”及其立法研究邬书步安乐死问题是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安乐死要不要立法,如何立法等问题,国内外有关组织、学者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笔者通过学习了解,就这些问题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并谈点粗浅看法。一、安乐死和安乐死...  相似文献   

8.
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化和文明获得迅速提高.许多发达国家有识之士,为了人的尊严,实现人生价值,早就提出“安乐死”,并相继建立了“安乐死协会”.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去世”,或“(为结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而施行的)无痛苦致死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过分强调“无痛致死术”的含义,突出了其消极性一面,使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态度产生很大分歧。今天,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现代社会观念的基础之上,把安乐死的定义确定得更加科学、准确。应当明确规定:“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这个定义的含义应包括:  相似文献   

10.
对实验动物实施仁慈终点,是动物实验伦理的基本要求,除了被广为接受的麻醉法安乐死,非麻醉手段的使用也极为普遍。本文以动物实验伦理的“3R”原则和实验动物福利的“五项自由”为准则,系统探讨了断颈、颈椎脱臼两大非麻醉安乐死方法的伦理正当性,分析了空气栓塞法、液氮冰冻法、放血法、窒息法等作为安乐死方法存在的伦理问题及改进对策,并探讨了多种安乐死方法综合应用的可行性,为处于使用非麻醉安乐死方法伦理困境中的实验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近些年来,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关心“安乐死”,各有不同的议论,请两位教授就这一问题谈谈你们的看法好吗?1“安乐死”的意义有哪些?答:“安乐死”是人类社会生消共存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公元前就提出:“死亡是一个永恒的安息,是回归到甜蜜无争之乡.”安乐死的意义,它不仅能消除个人精神上的忧虑和肉体上的痛苦,静谧无痛地离开生命界,回归大自然去.且安乐死,是免除家庭、社会对毫无生存希望而又痛苦不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涉及医学?法律?哲学等多种领域,对于安乐死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结合法理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从法的价值?生命权?违法性阻却事由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来说明安乐死的合法性,证明实施安乐死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建议和设想,为我国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做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的现实呼唤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采自现实的对安乐死的呼唤,同时就死亡的权利和义务、改善“死”的状况、医生对“生与死”的双重职责问题,以及尽快在中国制定安乐死的地方法规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安然死去”。现今它是指“仁慈杀人”和“允许死亡”,是为解除病人不可医治的痛苦而采取的一种结束生命的实践。这种实践应是法律学上的行为,包含作为与不作为。据此,接受安乐死的对象,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一、知情同意的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二、未经同意,不具有知情同意能力的非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1)不可逆昏迷成年病人(脑死亡人);(2)植物人;(3)严重先天畸形儿;(4)严重残废新生儿。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他者与安乐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而积极的安乐死的实现必须有“他者”的介入才具有现实性。完全的自主性是个抽象的理论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着逻辑困难。“他者”在生命态度、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医师方面对自主性构成了限制,也使安乐死的实现有了现实根据。个体在自主选择安乐死意愿时,应当坚持尊重原则、协商原则和自主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未来安乐死立法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舍,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的安乐死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权指的是死亡状态权,而不是所谓的“死亡权“与生命权.把安乐死视为“致死行为“作为前置条件,不论是将安乐死权归类于生命权还是“死亡权“,从而做出对安乐死权肯定或否定回答,都不符合安乐死权属于死亡状态权的含义.安乐死权的认定,不能离开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合理内涵.法律应当赋予个人安乐死的权利,这不仅在于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本质不违背现行法律,也在于不论从个人、他人及社会角度分析,安乐死权的认可有其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对“谁”可以实施安乐死这一路径入手,揭示安乐死适用条件中所存在的、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如果尚未从理论上界定安乐死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那么为安乐死立法或者使之合法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一说,大家并不陌生。将安乐死运用到医疗实践却很难,常遭到人们的非议,甚至坚持反对。这块领地基本还是空白。但早在西方,三十年代的英国就对安乐死明文规定,嗣后,在美国、荷兰、德国、日本等地也相继设立各种法案,使安乐死合法化。在我国,现代法律对之未作认可,在司法实践中安乐死是要以帮助自杀或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势在必行。鉴于此,我国应该尽早地通过立法和设立相应的机构允许实行安乐死。 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单因模式,当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论理医学模式”的四因模式,医学模式的逐步转  相似文献   

20.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其实不然。 “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