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对1例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合并锥体束征阳性患者的PDHA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及SCA动态变异位点检测并分析。结果患者为青少年男性,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双侧膝反射亢进,踝阵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PDHA1基因发生了c.1159-1162dupAAGT变异,父、母和胞姐未携带此变异,提示为新生变异,而SCA动态变异未见异常,患者确诊为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结论 PDHA1基因c.1159-1162dupAAGT变异可能为患者的致病原因,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患者表型复杂,极少数可有锥体束受累,可能与早期神经元发育受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对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临床特征的认识,以提高检出率及改善预后。方法 总结1例VLCAD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7月,表现为间断性发热、咳嗽,低血糖,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及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基因检测及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诊断为VLCADD。结论 VLCADD为婴儿期猝死性疾病常见原因之一,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引起患儿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部分肝型重型患儿起病早且危重,可因感染诱发,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临床上应提高对VLCADD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导致常染色体隐性智力障碍-27(mental retardation,non-syndromic,autosomal recessive,MRT27)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及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法对患儿进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相关基因外显子检测。结果排除患儿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法检测到患儿的LINS1基因c.722delA(p.Asp241fs)纯合变异,父母均携带c.722delA(p.Asp241fs)杂合变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结论LINS1基因c.722delA(p.Asp241fs)变异导致了患儿MRT27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1例疑似新生儿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CADD)患儿的新发基因突变特点和诊断依据。方法 对2022年1—12月60150例新生儿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滤纸片干血斑酰基肉碱水平,通过尿有机酸气相质谱检测技术及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S)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诊断。结果 发现1例SCADD高度可疑患儿,该患儿血串联质谱丁酰基肉碱(C4),及其与丙酰基肉碱(C3)和乙酰基肉碱(C2)的比值均增高;尿气相质谱乙酰甘氨酸和乙基丙二酸明显增高;全外显基因测序发现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S)基因c.164C>T和c.1030-7T>G两个位点突变。结论 通过血串联质谱技术可以筛出可疑SCADD患儿,配合尿有机酸测定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该代谢病,进而早干预,减少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pyruvate carboxylase deficiency, PCD)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对候选变异的致病性以及变异蛋白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因"发热伴呕吐、意识障碍"入院, 表现为严重的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顽固性休克等, 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大脑信号异常, X光检查提示急性肺水肿。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P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82T>C(p.I61T)和c.2581G>A(p.V861M), 分别遗传自父母。上述变异查询ClinVar及HGMD数据库均未见收录。蛋白质预测提示二者均可能影响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结论 PC基因c.182T>C(p.I61T)/c.2581G>A(p.V861M)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结合其临床特征最终诊断为PCD-A型。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PC基因的变异谱-表型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1例以眼底异常为主要表现,伴小头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宫内生长受限的女性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前段照相、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双眼虹膜残膜,下方虹膜缺损,黄斑发育不良,颞上、下血管弓附近有放射状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23例智力障碍的患儿进行智力诊断及辅助检查。结果在223例智力障碍患儿中,轻度者占18.8%,中度者占40.8%,重度者占32.8%,极重度者占7.6%。其中,42.8%轻度智力低下者病因不明,38.4%中度智力低下者原因不明,32.9%重度及23.5%极重度患者原因不明。结论智力障碍病因复杂,中重度智力障碍预防应以围生期生物因素为主,轻度智力障碍者应关注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儿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LCA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基因型分析.方法 总结1例VLCA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患儿,女,3个月19天,以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为首要表现,伴有心肌肥厚、拒食、肝大、肌张力低下,最终治疗效果欠佳,放弃治疗后死亡.血基因检测证实为V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分析。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评估,以及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s-WES)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患儿出现惊厥伴肝脏体积增大并弥漫性脂肪浸润、心脏彩超左心室壁增厚、代谢性酸中毒、甘油三酯升高等多种临床症状;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显示VLCADD相关特征性指标C14∶1持续升高;进一步基因诊断发现患儿存在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第5外显子的c.298_299delCA和第7外显子的c.513C>A基因变异,分别来源于父亲及母亲;同时c.513C>A变异为新发现突变。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诊断结果,患者符合VLCADD诊断。结论 本研究结果丰富了VLCAD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谱,为临床VLCADD患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为患者父母再生育遗传风险评估和生育干预指导提供了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例智力障碍患者的TRIP1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RIP12基因存在c.40C>T(p.Arg14X)杂合无义变异,其父母该位点未检测到变异,为新发变异(de novo),查阅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未见该变异类型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解读指南,c.40C>T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P3)。结论这例患者为TRIP12基因c.40C>T杂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障碍.VLCADD患者的临床表型具有异质性.本文就1例以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为首发症状,迅速出现心力衰竭的婴儿VLCADD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4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4例VLCADD患儿及其家属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通过Sanger测序和家系验证确认其遗传方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结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结果,4例VLCADD患儿在ACADVL基因共检出6个变异,致病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4个变异即c.226_227insGAAT、c.621_622del、c.151A>T、c.1194C>G尚未见于国内外报道,与其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和(或)临床症状吻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丰富了VLCADD基因突变谱,为临床VLCADD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导致常染色体隐性智力障碍-27(mental retardation, non-syndromic, autosomal recessive, MRT27)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及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法对患儿进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相关基因外显子检测。结果 排除患儿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法检测到患儿的LINS1基因c.722delA(p.Asp241fs)纯合变异,父母均携带c.722delA(p.Asp241fs)杂合变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结论 LINS1基因c.722delA(p.Asp241fs)变异导致了患儿MRT27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一个新生儿代谢筛查异常患儿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和遗传咨询。方法 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经DNA提取后进行先证者单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指南筛选出致病性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父母来源。结果 全外结果发现患儿携带ACAD8基因c.302C>T(p.S101L)和c.712del(p.W238Gfs*9),均为杂合变异,父母分别为杂合变异携带者。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变异致病性评级,这两个变异均为疑似致病性变异,其致病性均为首次报道。基因ACAD8突变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IBDD)。该患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随访至20月龄生长发育正常,亦未见异常。结论 我们在IBDD患者中发现了ACAD8基因两个新突变c.302C>T(p.S101L)和c.712del(p.W238Gfs*9),丰富了人类ACAD8基因的致病性突变谱,从而有助于了解IBDD患者的遗传背景。同时为了进一步描述该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型,长期随访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刊酸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 报道1例UROC1基因突变致尿刊酸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携带UROC1基因c.1291C>G(p.P431A)与c.1803C>G(p.1601M)复合杂合突变,父亲携带c.1291C>G(p.P431A)突变,母亲携带c.1803C>G(p.1601M)突变。经检索ExAC、gnomAD数据库及千人基因组数据库,c.1803C>G(p.1601M)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c.1291C>G(p.P431A)突变在人群中频率为0.000012。生物学信息分析软件预测蛋白功能,提示能产生有害影响。结论 随着精准医学的推广,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帮助明确了许多遗传病的致病原因,增加了罕见病的临床症状类型。本文报道的UROC1基因的c.1291C>G(p.P431A)与c.1803C>G(p.1601M)均为首次发现的突变,可能会引起尿刊酸酶的结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尿刊酸酶缺乏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例智力障碍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智力障碍患儿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标准序列进行对比,寻找基因序列的变异。对于检出的可能致病性变异,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双亲进行验证,并分析患儿的临床遗传学特点。结果检测出患儿ARX基因c.1A>G半合子变异;双亲验证后,证实母亲为ARX基因c.1A>G杂合变异携带者,因此患儿的变异遗传自母亲。通过检索公共数据库及本地数据库该变异未收录、也未见文献报道,ARX基因c.1A>G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临床意义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AKX基因c.1A>G(pMetl?)变异可能与患儿的智力障碍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