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CT、超声检查对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0例PT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06例与转移阴性组324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直径、包膜侵犯、多灶、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及侧颈部各区域转移情况等临床影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对CT、超声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灶直径大于1 cm、位于甲状腺上极、包膜侵犯及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进一步分析表明病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包膜侵犯、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的敏感性93. 4%,特异性88. 8%,ROC曲线下面积0. 911、约登指数0. 823,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当病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包膜受侵犯,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临床应高度怀疑PTC颈侧区淋巴节转移; CT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明显提高颈侧区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能谱CT(DS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SCT扫描对食管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T3~4期食管癌动脉期与静脉期基物质浓度[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能谱曲线斜率k均高于T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的IC、NIC及能谱曲线斜率k联合检测鉴别T3~4期与T1~2期食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诊断的AUC(P<0.05)。150例患者中,在食管癌DSCT扫描图像上相应标记淋巴结共347枚,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结果明确的转移淋巴结232枚,非转移淋巴结115枚;转移淋巴结的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以及动脉期与静脉期的NIC水平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动脉期NIC、静脉期NIC联合检测鉴别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联合凋亡相关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PDCD5)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9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行MSCT扫描,并检测血清中凋亡相关基因PDCD5的表达,同时分析肺癌患者PDCD5表达与MS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PDCD5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在肿瘤大小、空泡征、分叶征、实性结节、支气管截断征、胸膜凹陷征、胸腔积液的血清PDCD5表达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癌患者在淋巴结转移的血清PDCD5表达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发现肺癌患者血清中凋亡相关基因PDCD5的含量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62,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凋亡相关基因PDCD5与MSCT扫描诊断评估肺癌的AUC分别为0.768、0.803,而两者联合诊断时AUC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癌结节的超声声像图多个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病理诊断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03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0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甲状腺癌结节位置、大小、数目、回声、形态、钙化灶类型、有无囊性变、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内部血流等癌结节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结节分布位置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结节最大径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内微钙化及粗大钙化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内血流达3级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侵犯甲状腺被膜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这些征象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结节数量及内部囊性变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多个超声特征,一定程度上或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临床上制定首次治疗策略、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提供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及侵袭性情况。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且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标本BRAFV600E突变检测的196例PTC患者,其中HT组56例,非HT组140例。分析HT背景下PTC的临床病理特征、BRAFV600E突变及侵袭性情况。结果 HT组与非HT组在性别、肿瘤数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的BRAFV600E突变率、甲状腺外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都较非H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BRAFV600E突变为阳性时,HT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非H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HT背景下PTC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HT背景下的PTC更多见于女性,且容易呈多灶性分布;HT背景下的PTC有较低的BRAFV600E突变率和侵袭性,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对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医院2019-01至2021-12收治的193例甲状腺疾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依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癌组和非甲状腺癌组;受试者均行超声检查记录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通过时间(MTT);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PI、TTP及MT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甲状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TP及MTT预测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AUC均明显高于0.90,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利用超声造影参数可有效预测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与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检测联合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诊治PTC临床资料齐全患者50例作为PTC组,同时选取相同时间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NG)临床资料齐全患者50例作为NG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同时接受血清sTg、TgAb水平检测。回顾分析受检者超声造影特征、血清sTg、TgAb水平及阳性率等情况。结果 PTC超声造影特征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不均匀性增强,有局灶性灌注缺损区;50例PTC患者中,PTC结节的PI、AUC相比周围正常腺体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0、21.186,均P<0.05),TTP、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0.615,均P>0.05);PTC病灶> 2.0 cm患者PI、AUC相比1.0~2.0 cm、<1.0 cm患者均表现为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49、10.160,均P<0.05);PTC组血清TgAb、sTg水平均高于NG组,且TgAb、sTg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和除PTMC以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及131I疗效。方法将369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按照肿瘤直径分为PTMC组(≤ 1.0 cm)和PTC组(>1.0 cm)。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患者的预后,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PTMC组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低于PTC组,且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23.56、42.80,均P<0.05)。与PTC组相比,PTMC组患者大多单叶发病(χ2=45.94,P<0.05)且更少发生包膜侵犯(χ2=11.22,P<0.05),PTMC组有更多的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5)。2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及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疾病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9、2.16、0.21,均P>0.05)。2组共197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其中PTMC组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67.53%)高于PTC组(37.71%)。197例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中有102例经首次治疗即达到临床缓解。虽然PTMC组经首次治疗即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多于PTC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结论PTMC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经131I治疗后PTMC总体治愈率更高。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对PTMC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223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N+组,n=99)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LN-组,n=124)。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否合并桥本氏病、术后病理诊断资料,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是否合并桥本氏病、病灶大小及典型PTC的超声征象具有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价值(P<0.05)。结论当患者为男性、不伴有桥本氏病,且病灶较大并具有典型PTC超声特征时,外科医师应警惕颈部淋巴结转移。PTC肿瘤位置影响淋巴结的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16层MS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 对53例周围型肺癌行CT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MVD计数.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t'检验;将CT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MVD做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肺癌淋巴结转移组(26例)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MVD分别为(64.69±16.34)、(42.67±16.78)个/0.74 mm~2(t=4.84,P<0.01).淋巴结转移组肿块的强化峰值(PH)、肿块与主动脉PH之比(M/A)、灌注值(PV)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H分别为(41.79±15.50)、(29.99±10.91)HU;M/A分别为0.24±0.09、0.15±0.06;PV分别为(2.14±1.09)、(1.27±0.53)ml·min~(-1)·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3.95、3.66,P均<0.01).(2)PH、M/A、PV均与MVD呈正相关,其中PV与MVD的相关系数最高(r=0.716,P<0.01).(3)利用ROC曲线分析,MVD、PV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P>0.05);当以MVD>52个/0.74 mm~2或PV>1.52 ml·min~(-1)·m~l(-1)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80.8%、81.5%、81.1%和84.6%、85.2%、84.9%).结论 CT灌注强化指标PV及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PV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甲状腺结节接受手术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的47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2407)与无转移组(n=2335)。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肿瘤直径、被膜侵犯和腺叶累及范围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按照肿瘤直径分为微小癌与非微小癌亚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4742例PTC患者中240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甲状腺外浸润(ETE)、肿瘤多灶为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而BMI(P=0.369)、TSH水平(P=0.246)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不是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非微小癌中单侧多灶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7,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HSCC)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3例LHSCC患者(转移组42例,非转移组3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对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原发灶及淋巴结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斜率比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转移组淋巴结(42枚)与非转移组淋巴结(31枚)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5±0.7和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转移组原发灶(42灶)与非转移组原发灶(31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斜率比值分别为1.09±0.38和0.81±0.2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以斜率比值0.86为阈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3、83.3%和77.4%。结论能谱CT参数有助于喉和下咽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相关参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对其分期评价。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6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时间段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6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超声造影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值,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值,分析各项参数和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AUC、PI、TTP以及MTT等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AUC、PI、TTP以及MTT等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期患者的各项参数值高于Ⅱ期患者(P <0.05),Ⅱ期患者的各项参数值高于Ⅲ期患者(P <0.05),Ⅲ期患者的各项参数值高于Ⅳ期患者(P <0.05)。观察组中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UC、PI、TTP以及MTT等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值均低于未转移患者(P <0.05)。AUC、PI、TTP以及MTT和疾病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为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18F-FDG PET/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前超声检查和PET/CT检查对比,评价其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8.8%、61.0%、71.0%、71.9%、69.4%(χ^2=4.742,P=0.029);PET/CT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3.8%、78.0%、64.5%、75.7%、57.1%(χ^2=3.882,P=0.049)。超声检查和PET/CT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59。结论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敏感度和准确性,且因其简便、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势,较18F-FDG PET/CT检查更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145例PTC患者202组侧颈部淋巴结的CT资料,观察最小径/最大径≥1/2、高强化、最小径/最大径≥1/2+高强化、囊变和微钙化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分布。结果 202组侧颈部淋巴结中,73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129组淋巴结转移阴性,最小径/最大径≥1/2、高强化、最小径/最大径≥1/2+高强化及囊变更常见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8.9%、57.8%、68.6%;85.2%、58.8%、67.9%;81.5%、88.2%、85.9%;13.7%、100%、68.8%,微钙化仅见于4组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结论最小径/最大径≥1/2和高强化在单独诊断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价值有限,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尽管囊变的敏感性较低,但对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1β(ER1β)在不同组织类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ERβ1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样本取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存档标本163例,其中滤泡源性分化型甲状腺癌107例,包括乳头状腺癌(PTC)59例和滤泡状腺癌(FTC)48例;甲状腺腺瘤56例。另取腺瘤旁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甲状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β1和CD31表达,以CD31阳性结果计算组织MVD值。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ERβ1和CD31的表达及定位;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β1的表达水平,以及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与ER1β表达、MVD的相关性;分析ER1β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CD31主要表达于各种甲状腺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ERβ1主要表达于滤泡源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ER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48.2%和29.8%(P<0.05),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22±14.231、30.08±17.511、46.26±18.13(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转移率高、浸润性强的组织类型ERβ1表达较弱,MVD值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甲状腺癌ERβ1阳性者的MVD值显著低于ER1β阴性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R1β表达与MVD存在显著负相关(r=-0.993,P<0.0001)。结论 ER1β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MVD有关,ERβ1表达下调可促进甲状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探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侧方含钙化灶淋巴结的弹性参数并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侧方含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50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侧方含钙化灶淋巴结的弹性成像探查结果;将弹性成像结果和病理做对照研究。结果 50例患者检出颈部侧方淋巴结69枚,术后病理中42枚为转移性淋巴结,27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的弹性均值及钙化灶的数量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灶数量及弹性面积均数测值的灵敏度分别是90.5%、85.7%,特异度是1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9、0.951(P值均<0.001)。结论 弹性成像技术是鉴别PTC患者颈部侧方含钙化灶淋巴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加以弹性成像技术的评估,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冠心病(CAD)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156例CAD疑似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最终诊断,将确诊CAD的80例患者设置为CAD组,将76例非CAD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CAD组与非CAD组、不同病变类型CAD患者的Tei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诊断CAD的效能。结果 CAD组的Tei指数、IMT大于非CAD组(t=11.69、32.80,P<0.05),CAD组的斑块积分高于非CAD组(t=48.41,P<0.05);多支病变CAD患者的Tei指数、IMT大于单支与双支病变患者,斑块积分低于单支与双支病变患者(P<0.05)。诊断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符合率84.0%(131/156)、灵敏度90.0%(72/80)、特异度77.6%(59/76);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诊断CAD的效能[(95%CI:0.885,0.930;曲线下面积(AUC):0.8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术前超声漏诊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因,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术前超声漏诊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漏诊组)及120例超声正确提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正确诊断组)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的声像图特征,对其漏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漏诊率为58.62%(170/290),其中中央区146例,颈侧区4例,同时累及中央区及颈侧区20例。170例主要表现为:低回声153例(90.00%),边缘不规整117例(68.82%),纵横比1 59例(34.71%),钙化132例(77.65%),内部结构为实性153例(90.00%),结节累及被膜85例(50.00%)。正确诊断组结节:低回声106例(88.33%),边缘不规整105例(87.50%),纵横比1 35例(29.17%),钙化113例(94.16%),内部结构为实性115例(95.8%),结节累及被膜88例(73.33%)。在边缘、钙化、累及被膜等方面,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漏诊率较高,若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钙化、累及包膜及边缘不规整等特征时,颈部转移淋巴结易漏诊,因此,了解其超声特征,可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宿娜  山周琦玥  陈帅  曾贵林 《临床军医杂志》2023,(12):1261-1264+126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与肺癌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肺癌患者设为肺癌组;再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104)与非淋巴结转移组(n=32),根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n=42)与非远处转移组(n=94)。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组。比较各组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外周血FGF2、VEGFA含量及CTC阳性占比。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FGF2、VEGFA及CTC在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远处转移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率高于非远处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