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11例单纯粒子治疗,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52.14±54.61)ng/ml和(4.26±7.11)ng/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03),生物化学控制率为100%.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15.14±20.80)ng/ml和(18.94±35.25)ng/ml(t=-0.307,P=0.76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生物化学控制率为75%.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120.03±145.96)ng/ml和(75.53±84.84)ng/ml(t=0.527,P=0.621),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5Ⅰ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62%患者无尿道副反应,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11.54%、11.54%、0和3.85%.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0、0和16.6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12%.3.12%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微创及不需住院等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普及,而所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放射性粒子制备技术、影像技术和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及降低周围组织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微创及不需住院等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普及,而所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放射性粒子制备技术、影像技术和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及降低周围组织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兔下腔静脉腔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2枚粒子)和B组(4枚粒子),各12只。将6711型125I粒子制成粒子条。备好的粒子条经下腔静脉前壁荷包中央置入并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比较125I粒子条置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分别饲养1周、2周、4周、2个月、4个月后称体重,行实验室、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间做比较。结果两组均未发现与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腹泻及死亡。各组125I粒子条置入前后及两组间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T增强及DSA显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但CT显示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大体标本示下腔静脉无穿孔、血栓形成。两组光镜下均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明显改变。两组邻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B组较A组严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修复;远处肝脏及其他组织无异常。结论兔下腔静脉管腔内置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是安全、可行的。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置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1例术前穿刺证实前列腺癌病人,在经直肠超声或在经直肠超声及X线透视双重引导下,进行了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CT均显示种子植入位置良好.结论: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术中有三大功能:第一,能准确计算前列腺体积;第二,能确定耻骨弓与前列腺之间关系;第三:能实时监控同位素放射源的植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评估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为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局部控制率(LCR)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观察近、远期放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共16例(cT4bN0M0),女性患者占多数(11/16,68.7%),中位年龄55.4岁。随访8~104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3.7%、80%、68.7%,1、3、5年OS分别为86.7%、72%、54%;1、3、5年PFS分别为74%、53%、18.9%。9例(56.2%)患者出现不同部位器官转移,以颅内转移、肺转移常见;其中6例术前伴有颅底骨质侵犯者出现多器官转移,肿瘤侵犯颈动脉是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HR=12,P=0.045)。共有8例(8/16,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远期放射性不良反应。结论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68.7%,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包绕颈动脉是其预后不佳与发生多器官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MRI表现及分期,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前列腺癌80%发生于外周带,T2WI在高信号的前列腺周边带内出现异常结节状低信号,或者前列腺带状结构破坏,周边带与中央带界线消失86.7%的前列腺癌发现已位于C、D期结论磁共振对诊断前列腺癌及其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94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疾患患者的MRI,探讨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通过分析MRI对前列腺癌漏诊、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本研究中选取的94例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均行MRI、DRE、B-US检查及PSA化验检查。MRI常规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2加权扫描(T2WI)及自旋回波(SE)T1加权扫描(T1WI),部分采用脂肪抑制序列(STIR)或加扫矢状位、冠状位;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其它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及平行试验进行对照。结果: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2.69%,特异度为90.48%,似然比为8.6827,诊断符合率为86.17%,正确诊断指数为0.7317;平行试验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为98.08%,特异度为85.71%,似然比为6.8654,诊断符合率为92.55%,正确诊断指数为0.8379;二者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MRI脉冲序列对各种病变显示率不同;设置适当的脉冲序列、扫描方位及参数,并仔细观察影像学所见,可以明显减少病变的漏诊;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病灶的鉴别诊断,较大地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符合率;平行试验可以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11例单纯粒子治疗,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52.14±54.61)ng/ml和(4.26±7.11)ng/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03),生物化学控制率为100%.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15.14±20.80)ng/ml和(18.94±35.25)ng/ml(t=-0.307,P=0.76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生物化学控制率为75%.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120.03±145.96)ng/ml和(75.53±84.84)ng/ml(t=0.527,P=0.621),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5Ⅰ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62%患者无尿道副反应,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11.54%、11.54%、0和3.85%.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0、0和16.6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12%.3.12%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和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用于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深部肿瘤的精确性、适形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的头颈深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基于CT图像设计插植针和粒子位置。根据治疗计划构建数字化定位模型将计划的插植针位置精准导入至手术导航系统,并根据患者面部外形轮廓和插植针位置方向设计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模板核准就位,在导航系统的可视化针道、实时插植针位置和模板导向孔共同引导下进行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CT检查验证插植针与粒子的位置,并计算实际靶区剂量分布,观察术中及术后是否出现血肿、疼痛、感染、穿刺点不愈合、肿瘤细胞种植等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在数字化外科技术引导下完成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实时可视化引导效果佳,插植针、粒子与治疗计划中的位置、数目相符,空间分布均匀。术后剂量验证D90范围为83.7~131.0 Gy,平均107.5 Gy;V100范围为89.6%~99.3%,平均94.6%;V150范围为40.2%~58.9%,平均47.8%。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将手术导航系统与3D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结合共同引导插植针穿刺和125I粒子植入,提高了近距离放疗的精确性和适形性,在头颈部近距离放疗特别是深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磁共振DWI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动态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20例,患者术前均做MRI平扫十动态增强检查,平扫包括T1W1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及横断位T2W1,将动态增强后T1w1分别与平扫T1W1、T2W1进行对照,以比较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肿瘤穿破包膜及周围脏器侵范的显示情况。结果:MRI动态增强大部分肿瘤组织可见早期强化,与正常前列腺信号差异增大,相对平扫其对肿瘤大小、形态、范围的显示提高、对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显示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MRI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60岁以上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病人 59例 ,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平扫 ,运用盆腔相控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 ( SE) 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 FSE) T2 加权像 ,加或不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 :在 59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病人中 ,经 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 37例 ,经病理证实 2 9例 ,假阳性 8例 ,假阴性 4例。结论 :磁共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及其分期的最有效影像手段 ,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分期为T3N0M0前列腺癌患者22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区最小周边剂量为140~160 Gy,尿道剂量<400 Gy。中位粒子数74颗(26~90颗),中位粒子活度1.55×107 Bq(1.30×107~1.85×107)Bq。11例行去势手术,11例行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5年无生化失败生存率为70.6%,总生存率为81.8%。2例于粒子植入术后12个月出现生化失败,1例在术后90个月出现生化失败,重新给予内分泌治疗。粒子植入治疗后1级、2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9.1%,1级和2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和9.1%,1例出现4级直肠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创伤小、疗效好,可以考虑应用于不愿接受外放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共同完成。手术治疗又是其相对根治的方法,但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抑制肿瘤转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放射性粒子的物理学、生物学认识的提高,使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25I粒子(初始剂量率2.77cGy/h)和^60Coγ射线(吸收剂量率2.215Gy/min)对体外培养的PC3细胞进行0、0.5、1、1.5、2、4、6和8Gy照射,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细胞存活率的情况;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125I粒子照射组的细胞生长比^60Coγ射线组更加明显地受到抑制(P〈0.05)。^125I粒子照射PC3细胞D0值为2.243,Dq为0.87,N为1.618,SF2为0.5。^60Co照射组PC3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值为2.824,Dq为1.08,N为1.587,SF2为0.7。^60Co和125I粒子的RBE比值为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组和^60Co组4Gy照射细胞24h后均出现G2期阻滞。结论^125I粒子照射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能使PC3细胞阻滞于G2期。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高度生物异质性肿瘤,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前列腺癌成像的主要目的在于更为精确地疾病定性.MRI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测、定位及分期,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还可用于前列腺癌术后随访观察.MRI导向下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同时MRI导向下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就传统MRI和分子MR成像对前列腺癌治疗的价值与限度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125I放疗囊的剂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孙朝阳李安民王志祥马玉波邓敬兰瘤内植入125I放疗囊进行填隙近距离放疗,是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125I放疗囊的辐射剂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放疗囊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