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双斜位MPR对骨半规管的全程显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方法:搜集观察对象105例(男52,女53),210耳,年龄范围为9个月至71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颞骨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结果:通过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均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其全貌,部分前骨半规管(105例中6例,5.7%)未能显示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后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能够很好的显示各骨半规管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MS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手术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分析总结其位置、大小等CT表现,尤其是MPR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MPR重组的上半规管最大层面图像均显示了上半规管壁的部分骨质缺损,其顶壁均未见气化,其中有6例发生在顶壁的正中部(4例还涉及顶前部),2例发生在顶壁的后部;其缺损的最大径为0.8~4.2mm,中位数为2.4mm.结论 高分辨率MSCT扫描结合MPR技术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MS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手术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分析总结其位置、大小等CT表现,尤其是MPR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MPR重组的上半规管最大层面图像均显示了上半规管壁的部分骨质缺损,其顶壁均未见气化,其中有6例发生在顶壁的正中部(4例还涉及顶前部),2例发生在顶壁的后部;其缺损的最大径为0.8~4.2mm,中位数为2.4mm.结论 高分辨率MSCT扫描结合MPR技术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其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SCT扫描的40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容积数据,采用轴位薄层重建及平行于左/右椎弓根方向的斜矢状位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轴位及其薄层重建像对峡部裂表现为特征性的"环裂征",同时能清晰显示裂隙和断端的情况及椎间盘病变.斜矢状位MPR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小关节和椎弓的"猎狗征"图像及峡部断裂形成的"断颈征". 对于椎弓峡部裂及其状态的显示及峡部裂断端是否有错位、是否有碎骨片及假关节形成等方面效果更好.结论 MS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其斜矢状位MPR能准确诊断峡部裂,清晰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 相似文献
7.
MRI与HRCT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有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半规管的MRI及HRCT检查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腰腿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常为先天性或外伤所致。在常规腰椎正侧位片上,部分无椎体滑脱的峡部裂多不易显示。而CT检查时往往只对椎间盘进行轴位扫描,从而也无法显示腰椎峡部裂,或将腰椎峡部裂误认为椎小关节。本文总结了2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薄层重建,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从而清晰地显示腰椎峡部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病程1月~22年。患者主要以腰腿痛、下肢麻木就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例,3例有外伤史。1·2检查方法CT机型为GE公司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SCT测量骨性半规管的径线、相互间的角度,椭圆囊的径线及体积,并估算健康成年人前庭器官参考值。方法:对60例健康成人行颞骨MSCT靶扫描及双斜位MPR,以显示各骨性半规管的全程和椭圆囊的全貌,并测量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半规管间夹角以及椭圆囊的长径、短径和体积。用SPSS v16软件进行差异性t检验和参考值估算。结果:①前骨性半规管的内径、高度、跨度的测量值分别为(1.82±0.16)mm、(5.34±0.32)mm、(4.90±0.62)mm;后骨性半规管分别为:(1.57±0.14)mm、(4.89±0.50)mm、(3.06±0.47)mm;外骨性半规管分别为:(2.32±0.31)mm、(2.11±0.46)mm、(3.74±0.44)mm;椭圆囊的长径、短径分别为:(5.01±0.34)mm、(3.51±0.43)mm,体积为(56.7±7.71)mm3。②相应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及椭圆囊的体积比较在性别及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半规管间的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性半规管间夹角测量值:前骨性半规管和后骨性半规管间91.80°±7.18°,前骨性半规管和外骨性半规管间89.71°±4.95°,后骨性半规管和外骨性半规管间91.19°±1.46°。④骨性半规管间夹角比较在性别及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利用MSCT靶扫描结合双斜位MPR可以很好地显示骨性半规管的全程和椭圆囊的全貌。②本组骨性半规管的径线和椭圆囊的测量值处于95%的置信区间内,可以作为正常参考值。③外骨性半规管的内径最大,前骨半规管最小;前骨半规管的高度和跨度最大,外骨半规管最小。骨性半规管间的相互夹角并非严格相互垂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长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例(40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行常规轴位颞骨HRCT扫描,并利用MPR技术获得前庭水管长轴位最大显示MPR图像,测量原始轴位图像和长轴位最大显示MPR图像中前庭水管中段的管径大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始轴位图像中30耳可全程显示前庭水管长肢,前庭水管中段管径宽度的测量值为(2.87±0.43)mm,长轴位最大显示MPR图像中所有前庭水管长肢均全程显示,前庭水管中段管径宽度的测量值为(2.50±0.45)mm。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庭水管长轴位最大显示MPR图像能全程显示前庭水管长肢,对前庭水管扩大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轻度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正常肾上腺MPR(multiplanar reformatted)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omatom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2例行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左侧肾上腺正常)的肾上腺图像进行后处理,对肾上腺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原始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重叠率为70%;用不同层厚的原始轴位图像进行MPR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MPR图像质量、测量其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mm/1.5mm(原始轴位图像重建层厚/MPR图像重组层厚)、1.0mm/2.0mm、1.5mm/2.0mm层厚重建、重组MPR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评分高,与其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体积小而薄,所以推荐使用1.0mm/1.5mm层厚进行MPR图像重建、重组,能更好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同时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达3%~10%,是引起临床腰腿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MSCT及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多种重组方式,显示病变征象并分析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冠状位MPR在鼻息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8例鼻息肉患者的MSCT MPR资料。结果:CT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好发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MPR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冠状位MPR清晰显示息肉生长范围,以及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是鼻纤维内窥镜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5):583-585
目的 :评价MPR、C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0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行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MPR或CPR,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结合MPR或CPR对阑尾及其周围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为急性阑尾炎。MSCT常规轴位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假阴性20例,假阳性5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70.6%,特异性58.3%,准确性68.8%;而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65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1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94.1%,特异性91.7%,准确性93.8%。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扫描,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 MPR、CPR可获得优质的阑尾图像,提高急性阑尾炎检出的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mulf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位成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肩关节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20例(40侧),均应用多向调整MPR(AMPR)、在旋转容积再现(VR)图像的基础上行MPR(旋转式MPR,RMPR)及常规MPR(CMPR)技术对重建图像进行斜冠位重组,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侧肩关节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斜冠位图像。在显示肩关节图像质量方面,AMPR与RMPR模式优于CMPR模式(UAMPR:CMPR=-6.648,URMPR:CMPR=-6.388,P值均=0.000),AMPR与RM-PR模式无差异性(U=-0.338,P=0.735);在肩关节成像的简易程度方面,AMPR模式优于RMPR模式(P=0.000)。结论:AMPR、ILMPR技术获得的斜冠位图像均能直观显示肩关节,优于CMPR技术,RMPR技术较AMPR技术简便,在评价肩关节疾患方面斜冠位图像较常规冠状位图像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腰椎峡部裂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方法与价值。方法:3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进行了双倾斜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结果: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腰椎峡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其主要的影像表现有"环裂征"、"双关节征"、"多关节征"、椎管矢状径增大、局部骨质增生硬化、腰椎滑脱、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退变等。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对32例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3.8%,常规轴位的诊断准确率为68.8%,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峡部裂的影像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5):520-522
目的:探讨MSCT MPR对Bochdalek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Bochdalek疝的临床资料,22例MSCT扫描均行MPR。结果:22例膈肌均不同程度上抬,其中肠管疝入7例(包括结肠及小肠),网膜脂肪疝入10例,实质脏器疝入5例;外伤所致1例;1例合并食管裂孔疝,1例合并食管裂孔疝及胸骨旁疝。结论:MSCT MPR对Bochdalek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更好地显示疝口及其疝入内容物等特有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鼻外伤患者均经HRCT轴位扫描及冠状位薄层加三维重建(VR),对检查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2例DR侧位X线平片显示鼻骨骨折,而HRCT图像22例显示鼻骨骨折线,其中,粉碎性骨折14例,线性骨折8例;单侧骨折15例,双侧骨折7例;横型骨折11例,纵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9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容积重建(VR)及冠状位像显示全部患者鼻骨骨折线。结论轴位HRCT扫描加冠状面重律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晶可靠.其敏感性显著优于D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原始数据行MPR重组,比较原始横轴位图像与MPR图像显示DAA的情况。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9例。MPR图像上也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18例。21例均能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能显示DAA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可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术前评价DAA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