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1):124-131
氯胺酮是澳门地区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之一,也是毒品防治机构最为关注的毒品之一。尽管如此,关于澳门地区及周边地区青少年氯胺酮滥用的研究仍然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社工局资助澳门大学社会学系进行的"澳门在学青少年与药物之跟进调查2014"数据,分析氯胺酮的滥用模式及相关因素。本次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确定澳门地区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模式;第二、通过对相关药物滥用行为的分析,初步评估将氯胺酮定位为入门毒品(gateway drug)的合理性;第三,探讨影响在学青少年吸食氯胺酮的原因。结果发现,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曾经滥用氯胺酮的行为与其近期滥用传统依赖性药物的行为显著相关,频繁参加派对活动显著提高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概率,结交吸毒朋友、吸烟的在学青少年其滥用氯胺酮的概率也比其他在学青少年高,对吸毒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的也更倾向于吸食氯胺酮。最后,文章就有效地防治澳门地区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0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7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者进行父母养育方式(EMBU)、家庭环境(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控制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功能中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因子对强迫症患者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症状的形成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首次发作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1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抑郁症组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分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抑郁症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首次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的11~ 17岁4175名在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父母高血压史,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调查时发现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血压.结果 参加调查的学生共4175名,其中女性2183名(52.3%),男性1992名(47.7%);血压正常者占72.5%(3025名),女性76.3%(1666名),男性68.3%(1361名),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占18.0%(750名)[女性14.2%(310名),男性22.1%(440名)];1级高血压为8.3%(344名)[女性8.2%(179名),男性8.3%(165名)],2级高血压为1.3%(54名)[女性1.3%(28名),男性1.3%(26名)].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6.7%(147名)和3.0%(66名);男性为13.7%(271名)和6.3%(125名),男女超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和/或母亲有高血压史者占13.0%(541名),男性为12.6%(251名),女性为13.3%(290名).高血压遗传背景的检出率在各级血压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对青少年高血压无明显影响,超重和肥胖可能与血压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岩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88-88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青少年药物滥用的情况。青少年药物滥用,会使身体与精神产生依赖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安定和谐。笔者就从青少年药物滥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因及对策。1药物滥用的概述药物滥用(Drug Abuse)一般是指违背了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具体表现有3点:(1)无医师指导下自我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许多国家,青少年暴力行为较为普遍.它已经成为一个对家庭、学校、社区造成远期不良影响的公共健康问题,已引起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决策者、教育家和普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对青少年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虐待儿童或药物滥用领域,调查那些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例如黑帮成员、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少年犯、保护性机构关怀下的人群为基础.Brook博士在国际上率先在一个暴力行为发生较多的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社区研究[1],分析了与暴力行为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家族、同龄人和生态学因素,现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3):224-22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住院网瘾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影响,为网瘾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8例符合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男性网络成瘾青少年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应付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环境中的成功性、知识文化性、娱乐性与其解决问题呈正相关(r=0.228~0.262,P<0.05);父情感温暖与理解,亲密度,娱乐性与自责具有正相关(r=0.194~0.215,P<0.05);父惩罚严厉与自责具有负相关(r=-0.225,P<0.05);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父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母拒绝否认,母惩罚严厉,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求助呈正相关(r=0.193~0.379,P<0.05);父情感温暖与理解,父拒绝与否认、父过度保护、母拒绝与否认与幻想呈正相关(r=0.211~0.267,P<0.05);成功性、控制性与幻想呈负相关(r=-0.208~0.213,P<0.05);父过度保护与退避呈正相关(r=0.218,P<0.05);独立性与合理化呈负相关(r=-0.240,P<0.05);(2)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母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父情感温暖与理解、父过度保护及家庭环境中和成功性、娱乐性、独立性、控制性对住院网瘾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住院网瘾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形成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等消极应对方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佩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4):63-65
目的 评价青少年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发病因素按照不同等级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特征向量,对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青少年近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学习环境不良和不良用眼习惯,其他因素依次有近视遗传史、日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少,日均学习时间长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弱。结论层次分析法评价青少年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身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心身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诊断为IAD的青少年施测,得到有效问卷214份。将IAD青少年的心身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并对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IAD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01)。焦虑、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P<0.05);抑郁、恐怖因子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负相关(P<0.01);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与父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P<0.05,P<0.01);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P<0.05,P<0.01);焦虑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结论:住院IAD青少年存在广泛的心身症状,其心身症状与神经质人格、父亲不当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对学校中的5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了身高、体重、血糖。结果青少年学生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了解情况不理想。同时高血糖检出率为0.1%(男0.4%,女0%);超重检出率为9.2%(男15.4%,女4.9%),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肥胖检出率为6.3%(男8.3%,女4.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在青少年学生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加强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早期干预,从源头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快速上升趋势,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当是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数以健康人群为对象,考察心理健康与养育方式的关系,发现家庭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临床确诊的心理障碍38例患者为对象,考察家庭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在校中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情况,并分析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行为、攻击与暴力行为、健康妥协行为、吸烟饮酒行为、破坏纪律行为等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无保护性行为13例(21.67%),自杀自伤行为37例(61.67%),攻击与暴力行为54例(90.00%),健康妥协行为54例(90.00%),吸烟饮酒行为28例(46.67%),破坏纪律行为32例(53.33%);有自杀自伤行为者起病年龄、男性、抗精神病治疗史、吸烟饮酒高于无自杀自伤行为者,而有破坏纪律行为者破坏纪律、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比例高于无破坏纪律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起病年龄、性别、破坏纪律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破坏纪律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其中吸烟饮酒、起病年龄、性别、破坏纪律是影响其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是影响其破坏纪律行为的高危因素,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在校中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情况,并分析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行为、攻击与暴力行为、健康妥协行为、吸烟饮酒行为、破坏纪律行为等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无保护性行为13例(21.67%),自杀自伤行为37例(61.67%),攻击与暴力行为54例(90.00%),健康妥协行为54例(90.00%),吸烟饮酒行为28例(46.67%),破坏纪律行为32例(53.33%);有自杀自伤行为者起病年龄、男性、抗精神病治疗史、吸烟饮酒高于无自杀自伤行为者,而有破坏纪律行为者破坏纪律、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比例高于无破坏纪律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起病年龄、性别、破坏纪律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破坏纪律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其中吸烟饮酒、起病年龄、性别、破坏纪律是影响其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攻击暴力、健康妥协是影响其破坏纪律行为的高危因素,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6):474-477
目的:探讨青少年冰毒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名冰毒依赖者和6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冰毒依赖组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两组在FF1,FF2,FF5,MF1,MF3,MF4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冰毒依赖组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与FF2,FF3,FF5,FF6,MF2,MF4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68-0.431,P<0.05)。结论:青少年冰毒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父母多采取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应引起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药物滥用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药物滥用在欧美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已发展了专门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1999年对北京、天津、深圳、沈阳和云南5省市的40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1658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过药物滥用行为的学生的比例高达6.8%,高中学生发生药物滥用情况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学生,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200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健康学生纳入对照组,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庭适应性及亲密度等影响因素,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和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为主。结果 两组纠缠、疏远、亲密、孤立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疏远程度与角色维度和问题解决有关。沟通、行为控制、问题解决、情感介入、角色、总功能和情感反应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混乱、灵活、结构、僵化适应性形式分布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僵化程度与所在地、行为控制、角色、问题解决有关。两组平衡型、中间型、极端型家庭类型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比于平衡型家庭,家庭中间型状态与行为控制和角色有关,极端型与情感介入及角色有关。结论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对青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7,(5)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问题十分严峻,滥用毒品种类的多样化趋势日益突出。除了传统的海洛因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及大麻的滥用人数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大麻滥用者5例个案的深度访谈,对云南边疆地区大麻滥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沙盘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盘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与盐酸舍曲林治疗,沙盘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沙盘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沙盘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沟通、角色、情感介入、问题解决、行为控制、情感反应、总功能评分及FAD总分低于治疗前,且沙盘组的FAD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沙盘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家庭功能,总体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调适科收治的100例抑郁症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调适科的100名青少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因素,同时对... 相似文献
20.
家庭养育方式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形成[1~3]。本文以临床确诊的68例心理障碍者为对象,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