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新入职护士97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2012年新入职的45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岗前培训模式。2013~2014年新入职的52名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岗前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成绩、护理核心制度和卫生法律法规知晓程度、职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观察组岗位胜任力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岗前培训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对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医院院级督导效果评价,以期为新疆地区住培基地院级督导顶层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撑。方法以问卷星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该医院专业基地内的部分住培医师和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和SPSS 25.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中,带教师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年度间比较发现,2020年度及2021年度各维度得分比2019年度高。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评价中,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F=21.631,P<0.05)、知识能力(F=23.704,P<0.05)、沟通合作(F=28.138,P<0.05)、终生学习(F=14.692,P<0.05)在年度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提高。住院医师年度考核结果显示,2019年住院医师的年度考核通过率为37.80%,2021年年度考核通过率为61.01%。...  相似文献   

3.
【摘要】核医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核医学会(ABNM)联合倡议发起的用于评价核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并记录核医学专科医师在培训过程中所须具备六项胜任力,包括病患照护(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沟通技巧(ICS)。核医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为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对我国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摘要】介入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BR)联合倡议的用于评价放射学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可以全方位、阶段性准确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介入放射方面的培养成长过程,包括病患关切(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沟通技巧(ICS)共六大项目,二十个单项。考核内容全方位展示了美国住院医师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培机构学习借鉴;其培训过程中注重的而被国内所忽视的人文知识、职业素养、人际沟通、医疗质控的参与、卫生经济学等,都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甚至医学院校课程设置须着重发展完善的胜任力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5.
【摘要】儿科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Pediatric Radiology Milestone Project,PRMP)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Board of Radiology,ABR)联合发布,是放射学住院医师儿科亚专业方向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在儿科亚专业方向培训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六项胜任力,包括病患关切(Patient Care,PC)、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MK)、基于系统的实践(Systems based Practice,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ractice based Learning,PBL)、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PROF)以及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ICS)。考核内容全方位展示了美国放射学住院医师儿科亚专业方向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院医师培训机构学习和借鉴,对于完善国内培训机构考核方式及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神经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BR)联合倡议发起的用于评价放射学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体系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在神经放射学方面的6项能力培养和成长过程,包括知识、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具体涵盖了病患关切(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ICS)六个方面,二十个单项.涵盖了对神经影像的理解和诊断、科研能力的提高、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操作的训练,该评价体系全方位展示了美国住院医师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要】基于胜任能力的医学人才培养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联合美国放射学委员会(ABR)发布了放射科住院医师或专科医师的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对参加ACGME认可的放射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放射科住院医师或某个亚专业专科医师核心胜任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评估框架。在此仅介绍放射诊断学分阶段胜任力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评价表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美国放射科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为放射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F教学方式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骨科、儿科专业的规培学员各20名,将60名学员分成两组,每组30名,由各专业随机抽取的10名组成;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组采取MSF方式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医师的岗位胜任能力培育要求,设计不同的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采取MSF教学方式的实验组学员考试成绩为(84.5±5.8)分,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学员考试成绩为(77.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问卷60份,实验组总分(21.8±5.6)分,对照组(16.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MSF教学模式运用于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培教学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和基于胜任能力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各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MSF的混合式教学优势,学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学阅片是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影像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的教学实施环节,高质量的教学阅片将直接提升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1-2].但是,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阅片学员被动学习,住培医师的课堂效果欠佳,对病例的理解不够深刻,存在漏洞知识.课堂互换是指教员与学...  相似文献   

10.
吴志华  朱东升  周云  邓丽娜 《武警医学》2020,31(12):1021-1024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训练和考评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胜任力特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小组访谈法初步拟定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各级指标及权重分值,构建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100%,两轮咨询的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7、0.90,一、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大于4.0,变异系数0.0382~0.1280,咨询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可信度高。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9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士只有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接受在职继续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职培训已成为医院对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2012年《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这项意见的要求.2012年9月我院对全院护士的在岗管理明确了分层管理的标准,按其不同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分为不同层级后实施分层培训。2013年1月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各层级护士培训考核实施细则,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方法进行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西宁,A组)与平原地区(北京,B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区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区别。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A组)、北京协和医院(B组)各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病历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区别。结果:①病因:A组病因以围产期的血液功能异常、感染为主,B组病因以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为主;②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头痛等高颅压症状为主要表现,各临床表现出现率无明显差异;③影像学特点:两组患者头颅CT、头颅MRI及MRV表现无明显差异,但B组MRV的应用较A组多;④治疗情况:B组应用抗凝治疗明显多于A组;⑤预后:B组患者预后优于A组患者。结论: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病因、治疗情况及预后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基于PBL教学法进行逆向式教学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实习的医学影像专业的86名实习生,分为传统PBL教学模式(A组)、逆向式PBL教学改革模式(B组),采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方法,分四阶段在基本操作技术、影像学报告、自我学习和更新能力、综合医学素质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B组成绩在各阶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B组在基本操作技术、影像学报告、自我学习和更新能力、综合医学素质评价等方面优于A组,A组与B组各阶段总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逆向式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参与PBL教学过程,适当的预评估有助于弥补学生教学前的知识缺陷,明显增加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是一种切实可行、符合国情地有效教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统放射诊断学已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像学。面对这一新的形势,结合国际医学影像学包括X 线诊断、CT、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我国现实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卫生部关于《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的精神和原则指导下,特制定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病( EBTB )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为全身化疗联合成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B组为全身化疗联合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结果根据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痰检评价这四个方面比较,A组治疗效果更有效率。结论全身化疗和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全身化疗和成人纤维支气管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影像学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以及介入放射专业医师的培训工作方面,我们同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笔者拟对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有关要求及规范作一简介,以供国内同道在工作中参考。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医师,无论何学科、何专业,必须经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使用住院医师嵴作为股骨端定位骨性标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2015年间在我院行膝关节CT三维重建的患者中,选取80例,年龄4~81岁,男性53人,女性27人,依照年龄分为4组,A组(4~12岁)、B组(13~30岁)、C组(31~45岁)、D组(45~81岁),其中B组和C组为我科前交叉韧带断裂拟手术患者,各组20例。分析每组膝关节髁间窝外侧嵴(1ateral intercondylar ridge)即住院医师嵴(resident ridge)三维CT重建之发生率及镜下观察结果。结果:4组患者住院医师嵴发生率:A组0%,B组15%,C组15%,D组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嵴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B组和C组全部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股骨外侧髁内侧壁后1/3定位ACL股骨止点足印区的原则,行有限髁间窝清理后,结果显示,术前三维CT重建证实存在住院医师嵴的患者,术中却未被发现,但在2组患者均能发现位于股骨外髁内侧壁股骨止点足印区内有一条白色致密纤维切迹。住院医师嵴和白色致密纤维切迹无相关性(P>0.05)。结论:住院医师嵴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可能与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前界受到应力的持续刺激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住院医师嵴作为股骨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尚需临床进一步研究。在B组和C组患者术中确认的白色致密纤维切迹,即ACL股骨足印区致密纤维切迹,可以作为AC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个体化非骨性定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适用于干部保健科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并对其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岗位能级、工作量、工作质量设定不同的分配系数.次月收集、审核并进行考核.结果:拉开护士绩效考核档次,充分体现按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年底评优、晋升相结合.结论:应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提高了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使管理者有了更好更科学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9.
我科是全军骨科中心,现有9个病区,护士100多人.为了鼓励多劳多得,倾斜临床一线的护士,体现护士按能力定岗、按岗位及奉献计酬的鼓励原则,2010年3月,我科在所有单元实行绩效考评,对护士实行绩效奖励.现将做法和成效报告如下. 1绩效考评的做法 1.1成立绩效考核小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由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负责考核科室人员的绩效及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护士的绩效考评主要由各病区护士长组织考核并将结果报考核小组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浅Ⅱ度烫伤复合机械力牵拉刺激动物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评估。方法选用10~12周C57BL/6小鼠60只进行实验。实验分为A组(浅Ⅱ度烫伤+机械力牵拉组)、B组(浅Ⅱ度烫伤+假手术对照组)和C组(正常对照组)。A组、B组根据不同取材时间(0、1、3、5、7、14d及21d)分为A1~A7亚组和B1~B7亚组。将小鼠编号并随机分到A1~A7亚组、B1~B7亚组和C组,每组4只小鼠。备皮后,用YLS-5Q台式恒温烫伤仪分别在A组、B组小鼠背部L1水平建立2cm2浅Ⅱ度烫伤创面,并利用组织缺损缝合的方法在A组小鼠上建立机械力牵拉刺激。分别在制创后的0、1、3、5、7、14及21d,取A组、B组小鼠的烫伤创面及C组相同部位的皮肤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A、B组动物模型;病理分析可见A组烫伤创面痂下愈合速度较B组快;在烫伤后第1天,A组烫伤创面显著大于B组;在烫伤后第5、7和第14天,A组残余面积显著小于B组(P0.05),且标准差0.01~0.15,说明张力控制方法至少可持续至建模第14天,且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能再现张力对创面的作用规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科学的小鼠背部浅Ⅱ度烫伤复合机械力牵拉刺激动物模型,为研究张力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