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hen D  Liang LJ  Peng BG  Zhou Q  Li SQ  Tang D  Huang L  Huang JF 《癌症》2008,27(1):78-82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合并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前胆道引流可以改善肝功能,但对于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肝功能的具体影响,以及肝功能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目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低位胆道梗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肝功能的影响,以及肝功能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9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85μmol/L]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以及分析预后;按照术前是否胆道引流分为减黄组、未减黄组,分析术前胆道引流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有、无并发症组,分析并发症对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与TB呈正相关关系(r=0.368,P<0.001),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与TB无相关性。减黄组术前胆道引流后,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P、GGT分别由术前的(266±119)μmol/L,(160±75)μmol/L,(161±88)U/L,(508±276)U/L,(537±417)U/L减至术后的(184±115)μmol/L,(112±67)μmol/L,(99±90)U/L,(319±145)U/L,(203±1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黄前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变化不显著。全组患者ALT、AST、GGT、ALP术后第7天达最低值,第14天轻度上升;术后7d时,TB、DB在有并发症组为(152±68)μmol/L,(80±57)μmol/L,较无并发症组的(101±77)μmol/L,(58±45)μmol/L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umin,ALB)在有、无并发症组分别为(36.2±4.7)g/L,(38.6±5.2)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中位生存期19.2个月,未减黄组中位生存期16.4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结论:GGT更能反映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程度。术前胆道引流可以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恶性低位胆道梗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内的黄疸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术前减黄对远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 KJ  Jiao XY  Yang XW  Hu YZ 《癌症》2008,27(1):75-77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胰腺及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胰腺及壶腹部癌患者94例。选择13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浸润深度7个为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P<0.01)、手术时间(P均<0.01)、血清胆红素水平(P均<0.01)和黄疸持续时间(P<0.01)。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壶腹周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其中〉70岁高龄患者27例、60~69岁老年患者101例,对比两组资料。结果两组在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胸片检查异常且术前白蛋白水平有差异,在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30天死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慎重选择合适老年患者,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是降低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术中处理的方法 ,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 7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准备与术中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14例发生并发症 (19.7% ) ,死亡 2例 (2 .8% )。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和精湛的手术技巧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治疗和术后篌并发症等,以未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其中胰腺癌5例,十二指肠癌8例,胆总管下端癌10例,壶腹癌1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应激性溃疡出血已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前高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有效安全术式。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施行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并与同期的56例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手术组43例患者,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经2~3周的充分引流治愈。腹腔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充分引流后治愈。胃应激性溃疡4例,经加大抑酸剂用量及应用凝血药物后治愈。传统手术组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肠吻合口漏3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9000IU/L,其中2例经应用生长抑素十四肽、静脉高营养及禁饮食,通畅的腹腔引流21~32d后治愈。1例82岁高龄患者死亡。其他术后并发症与改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安全有效术式,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总结本院1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ctomy,LAPD)7例,开腹手术患者(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10例.分析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难点及时策、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LA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4.29±32.07) min,与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APD组手术时间和身体质量指数成正相关(r=0.809,P=0.028).而两组中平均失血量,输血例数、切口平均长度、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平均肠鸣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APD组均优于OPD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优势,肿瘤位置合适、体型偏瘦的病例是开展该术式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2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胰漏、手术方式、术后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术后血红蛋白、腹腔感染、术后输血量、术后空腹血糖、术后生长抑素例数及术前减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POSSUM评分对65岁以上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生理学和手术严重评分结合并发症与病死率系统,physiologicalandoperative-severityscoreforenUmerationofmortalityandmorbidity,POSSUM)对65岁以上老年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评定意义。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8例(>65岁)胰头和壶腹周围癌患者(老年组)回顾性分析及POSSUM评分,并与同期中青年组(<65岁)128例患者作比较。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7%,手术病死率11.7%;中青年组分别为20.1%和2.3%。老年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14.7%),心律失常(11.7%),急性肾功能不全(5.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感染所致多脏器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老年组围手术期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与实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1,P>0.05)。结论:老年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高风险的手术,围手术期POSSUM评分能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并指导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患者12例,术前分别行B超、螺旋CT、钡剂造影、内镜检查;术中行常规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良性肿瘤8例,恶性4例。除降部3例恶性肿瘤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其余病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结果:B超、钡剂造影、螺旋CT、内镜检出率分别为5/7、81.8%(9/11)、8/9及83.3%(10/12);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手术平均时间2.5h(1.5~4h),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5.5h(4.5~6.5h)。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18d(12~23d)。随访时间30(3~48)个月,无肿瘤复发。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安全简便,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弓毅  许学军  王槐志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16-818
摘 要:[目的] 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对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化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0例)和实验组: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比较两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54min和443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ml和50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53%和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 0.48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4,P>0.05)。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6个月(95%CI:12.7~21.5)和16.9个月(95%CI:10.6~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结论] 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但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虽然对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扩大淋巴结清扫的PD术总体生存时间仍比标准淋巴结清扫PD术延长1.7个月。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患者 12例 ,术前分别行B超、螺旋CT、钡剂造影、内镜检查 ;术中行常规冷冻病理切片检查 ;确诊良性肿瘤 8例 ,恶性 4例。除降部 3例恶性肿瘤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 ,其余病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结果 :B超、钡剂造影、螺旋CT、内镜检出率分别为 5 / 7、81 8% ( 9/ 11)、8/ 9及 83 3 % ( 10 / 12 ) ;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手术平均时间 2 5h ( 1 5~ 4h)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 5 5h( 4 5~ 6 5h)。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 18d( 12~ 2 3d)。随访时间 3 0 ( 3~ 48)个月 ,无肿瘤复发。回顾分析结果显示 ,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方面具有优势 ,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安全简便 ,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首选术式,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文章报告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从1991年以来开展的此术式16例,16例无手术死亡、胰瘘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胰管栓塞术治疗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追踪随访27例胰管栓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状况时发现;胰管栓塞术有效解决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患者晚期疼痛及黄疸的出现率,同时又发现肿瘤复发时间延后。三年内癌肿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 198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5 1例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患者的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癌 5 1例 ,术式分别为胃次全切除术 2 9例 (SG组 ) ,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组 ) 11例和胃空肠吻合术 8例 ,腹腔内肿物活检术 3例。PD组的一、三年生存率为 6 3.6 %和 36 .4 % ,而SG组为 17.2 %和 3.4 % ,PD组的生存率要比SG组明显提高 (P<0 .0 1)。结论 :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进行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合理和安全的 ,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 例(A组)与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营养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 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2. 67±45 .32 )、( 228. 08±36. 80 ) min,t=3 .417,P= 0 .00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5. 54±101 .57)、(488 .79±101 .00)mL,t=3. 796,P=0 .001;术后体质量增加分别为( 0. 78±1 .20 )、( 0 .29±1. 89 ) kg,t=1. 011,P=0. 323。A组术后无吻合口溃疡,无返流性胃炎;B组术后吻合口溃疡3 例,返流性胃炎8 例。结论: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许多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6例,加做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者为24例,无保留幽门括约肌者。对于胰腺质地硬且胰管扩张患者采用端侧粘膜对粘膜胰肠吻合,而胰腺质软且胰管扩张不明显患者行对端套入胰腺空肠吻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胰肠吻合口瘘最为常见。高龄(优势比2.162),术前合并糖尿病(优势比4.0862),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71.1μmol/L(优势比7.556),端端胰肠吻合(优势比2.616)以及术中输血量超过1000 mL(优势比2.41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而胆肠吻合口留置 T 管(优势比0.100)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已经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及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当个体化,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许多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6例,加做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者为24例,无保留幽门括约肌者。对于胰腺质地硬且胰管扩张患者采用端侧粘膜对粘膜胰肠吻合,而胰腺质软且胰管扩张不明显患者行对端套入胰腺空肠吻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胰肠吻合口瘘最为常见。高龄(优势比2.162),术前合并糖尿病(优势比4.0862),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71.1μmol/L(优势比7.556),端端胰肠吻合(优势比2.616)以及术中输血量超过1000mL(优势比2.41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而胆肠吻合口留置T管(优势比0.100)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已经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及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当个体化,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PD组(22例)及OPD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LPD组手术时间[(665±213)min]长于OPD组[(447±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56,P=0.001);TLPD组术中出血量[100 ml(50~325 ml)]少于OPD组[300 ml(100~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0,P=0.026)。TLPD组与OPD组术中输血者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长径、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PD与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临床近期疗效相近,TLPD手术时间较OPD长,但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5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6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共发生早期并发症14例,其中胰瘘8例(发生率12.3%),7例经腹腔持续低压吸引和全身营养支持后痊愈,另1例死亡;胆瘘1例;消化道出血3例,1例死亡;腹腔感染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度高,重视术前术中有关因素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