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三维步态分析(步速、步频、患侧支撑期百分比、双支撑期百分比)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FAC分级、步速、步频、患侧支撑期百分比、双支撑期百分比均显著改善(|t|> 4.423,|Z|> 5.292, P <0.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3.748,|Z|=2.646, P <0.05)。结论 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镜像治疗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38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治疗组(n=20)。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FES进行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下肢镜像治疗和FES进行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LE、MBI评分和FAC分级均有明显改善(Z3.002,t7.985,P0.01),治疗组FMA-LE评分改善更多(Z=-2.037,P0.05),两组间FAC分级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044,Z=-1.287,P0.05)。结论在FES基础上结合镜像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但尚不足以影响步行和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普拉提组(n=30),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普拉提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普拉提系列运动训练,共10周。训练前、训练5周和10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3米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0周后,两组BBS评分、MWS、TUGT时间和FMA-LE评分均改善(t2.122, P0.05),普拉提组改善更多(t2.264, P0.05)。结论较长期普拉提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轨道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2021年4月至10月,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1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轨道减重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步态部分以及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在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步态功能限定值、FMA-LE评分、BBS评分、6MWT距离、步速、步态对称性、髋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均明显提高(|t|> 4.141, P <0.01)。结论 轨道减重步行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tDCS组、强制组和协同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加阳极tDCS,强制组加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协同组加入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urke倾斜量表(BL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BBS、FMA-LE、BLS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改善(|t|> 1.452, P <0.05),协同组各项指标均最优(|F|> 1.827, P <0.05)。结论 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普拉提组(n=30),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普拉提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普拉提系列运动训练,共10周。训练前、训练5周和10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3米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0周后,两组BBS评分、MWS、TUGT时间和FMA-LE评分均改善(t>2.122, P<0.05),普拉提组改善更多(t>2.264, P<0.05)。结论较长期普拉提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恢复期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下肢机器人训练,B组接受患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伪rTMS,C组接受患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高频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MA-LE评分、TUGT、步速、步宽、步幅、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和健侧摆动相时间均显著改善(|t|> 5.990, P <0.001);除双支撑相时间外,C组所有指标均最优(F> 3.210, P <0.05)。结论 高频rTMS有助于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气阻系统训练与NPT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本科脑卒中偏瘫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躯干肌训练和坐位气阻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实验组利用NPT系统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FMA-UE评分、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962,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显著提高(t12.248,P0.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1.972,P0.05)。结论 NPT系统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效果优于气阻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10.
胡靖然  陈小飞 《中国康复》2020,35(12):633-6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姿态稳定度、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arthel指数(BI)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BS、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6MWT、姿态稳定度、F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干预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81. 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平衡、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定平面下进行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锻炼核心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物理治疗部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增加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两组训练总时间相同,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10米步行速度(10MW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和BBS评分、10MW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Z| > 4.375,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 3.415, P < 0.01);两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Z = -4.372,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 -2.804, P < 0.01)。结论 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0)、磁刺激组(n=20)和联合组(n=2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以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磁刺激组和联合组FMA-LE评分、BBS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 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进行减重支持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FMA、BBS、FAC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MA、Berg、FAC评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FMA、BBS、FAC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较传统方法结合减重训练更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6 d、持续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LE、WG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FAC分级[(2.61±0.70)级]、WGS[(23.29±3.85)分]及BBS评分[(35.40±8.41)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传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12月,4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抛接球训练,观察组接受椭圆运动结合抛接球训练,每次20 min,每周6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F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MA-S评分、FMA-LE评分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t10.012,P0.05),TUGT时间显著缩短(t10.001,P0.001);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9,P0.05),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t4.669,P0.05)。结论椭圆运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模拟马术训练对后循环卒中共济失调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住院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2),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组增加骑马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部分(FMA-B)、Ber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计时起立-行走测验(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6.019, P <0.001),治疗组BBS和PASS评分、TUGT时间优于对照组(|t|> 2.212, P <0.05)。结论 模拟马术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姿势控制、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肢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步行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BBS、FAC及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控制强化训练能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联合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均参加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普通跑台上进行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具有虚拟现实的跑台上进行步行训练,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包络椭圆面积、压力中心(COP)运动平均速度以及步长、步幅、步宽评价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和TUGT时间均明显改善(|t|> 3.508, P <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3.019,P <0.01);两组包络椭圆面积、COP运动平均速度、步宽无明显变化(P> 0.05);试验组步长和步幅明显改善(|t|> 4.008, P <0.01)。结论 虚拟现实联合跑台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