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青年女性膝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 20名健康女大学生,用等速测试仪,以60°/s角速度,测量无贴扎、肌内效贴扎、安慰贴扎3种状态下的膝关节屈伸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相对峰力矩;用表面肌电图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向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相对峰力矩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屈肌相对峰力矩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内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外侧肌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安慰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屈肌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股四头肌向心性、离心性收缩肌力,增加腘绳肌离心性收缩肌力,提高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纤维募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对膝周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单侧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记录下蹲、站起和屈膝70°最大等长收缩时,健、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结果下蹲和站起时,患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的平均肌电值显著低于健侧(t 3.945, Z 3.847, P 0.001),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明显高于健侧(t 3.650, P 0.01)。在70°最大等长收缩时,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平均肌电值均明显小于健侧(t 2.907, Z=4.107, P 0.01)。结论 sEMG能定量评价半月板损伤患者不同运动状态下膝屈伸肌功能。半月板损伤患者患肢膝周肌肉功能下降,协调性异常,应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髌股关节炎患者膝周肌群肌肉功能和协调活动差异,及其与膝关节疼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髌股关节炎患者,记录屈膝90°最大等长收缩(MVIC)、下蹲和站起时,双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表面肌电图.计算均方根值(RMS)和协同收缩率(CCR),并观察CCR与疼痛的关系.将单膝患病患者健侧及双膝患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肌骨超声评估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周肌肉的结构参数变化,明确影响早期KOA的肌肉指标。方法 2022年1月至8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分别招募20例健康中老年女性(对照组)和20例单侧早期KOA中老年女性(KOA组),采用肌骨超声测量腘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和羽状角;其中,股四头肌分别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长肌和股内斜肌。结果 与KOA组健侧及对照组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股内斜肌和腘肌厚度变薄(t> 2.133, P <0.05),股内斜肌与股外侧肌比值变小(t> 3.660, P <0.01)。与对照组匹配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羽状角变小(t=3.101,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股内斜肌厚度(OR=0.235, 95%CI 0.068~0.805, P=0.021)和腘肌厚度(OR=0.387, 95%CI 0.152~0.980, P=0.045)与早期KOA发病有关。结论 中老年女性早期KOA患侧表现出股内长肌、股内斜肌、腘肌厚度变薄,股内斜肌和股外侧肌力量失衡。股内斜肌和...  相似文献   

5.
<正> L_5是最常受累的神经根,而反射不对称是其最客观的体征之一,但反射不易引出.Wartenberg 指出,L_5节段轻度受损时,股二头肌反射可消失,而小腿三头肌反射仍存在.作者发现,在坐骨粗隆平面处叩诊半腱肌与股二头肌的联合腱,可引出内侧腘绳肌反射.作者对转诊来作肌电图检查的全部腰痛病人进行了仔细的体检,以确定那些病人可能有L_5神经根损害.重点在于查出小腿外侧L_5皮区痛触觉不对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 n=13)组和LI-PJT+BFR组(n=13),各组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无线遥感表面肌电测试仪测量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和单腿下落(SLL)时肌电均方根值(RMS),采用Y平衡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除LI-PJT组腓骨长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MVIC和RMS,LI-PJT+BFR组腓骨长肌RMS外,各组其余肌肉MVIC和RMS均较干预前提高(t> 2.218, P <0.05);3组中,除腓骨长肌外,LIPJT组各肌肉MVIC和RMS均最低(F> 3.262, P <0.05);各组Y平衡各方向评分和综合分均提高(t> 2.485,P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下肢肌肉协调性的影响以及康复训练对肌肉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选取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基线期)和6例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速度编码相位对比MRI(VE—PCMRI)和表面肌电图(sEMG)评价膝关节屈伸运动中股四头肌和大腿后部及内侧肌群(恫绳肌和内收肌群)的肌肉协调性以及康复训练对上述肌肉的影响。结果 VE—PC MRI检查结果显示,在基线期间,患侧股直肌的最大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1),且股直肌和股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时间具有非同步性,而正常对照者具有同步性。患肢伸膝时大腿内、后组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较正常对照者明显(P〈0.05),共同收缩主要归因于内收肌群的活动。sEMG结果表明,患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膝屈伸运动时的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各组间股内侧肌的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P〈0.05)。经平均40d康复训练后随访发现,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侧股四头肌各部分肌肉活动趋向于同步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股直肌和股肌的收缩具有非同步性,股直肌在脑卒中后其功能受损较严重。VE—PCMRI可定量评价在体肌肉功能活动信息,对于指导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9-06/07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忠有髌腱末端病的男性运动员10人为髌腱末端病组,年龄(21.44±1.51)岁.配对选择10名无膝关节伤病的运动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37±1.36)岁.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等速运动时两组对象屈伸肌力矩的比较.②两组对象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比较.③两组对象股内侧肉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比率的比较.结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分析髌腱末端病发生机制和髌腱末端病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患有髌骨肌腱病的男运动员及10名运动项目、身高和年龄匹配的正常男运动员,采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图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峰值转矩比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而峰值转矩比比值均不同程高于对照组;末端病组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整合肌电图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分析髌腱末端病发生机制和髌腱末端病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患有髌骨肌腱病的男运动员及10名运动项目、身高和年龄匹配的正常男运动员,采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图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峰值转矩比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而峰值转矩比比值均不同程高于对照组;末端病组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整合肌电图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下台阶过程中,股直肌的最大收缩幅值和平均收缩幅值显著小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P0.001);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青年在下台阶过程中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活性显著高于股直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同收缩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评定双侧肢体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双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侧肢体训练,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利用Delsys表面肌电图仪测试患者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相关指标,对其最大自主收缩(MVC)、随意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估患者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的MVC、iEMG、R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的MVC、iEMG、RMS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且双侧组MVC、iEMG、RMS较单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侧肢体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股四头肌收缩过程中的电机械应答现象分析,探讨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动作反应特征。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患有髌腱末端病(PT)的男性运动员11例,分别在屈膝30°、60°和90°条件下,进行膝关节最大伸膝力量(MVC)、动作反应时(TRT)和股四头肌sEMG的测试,比较PT侧和对侧膝关节的TRT和股四头肌的反应前时(PMT)、电机械延迟(EMD)以及sEMG积分值的变化。结果:屈膝30°、60°和90°时,PT侧膝关节TRT均较对侧延长(P<0.05),PT侧膝关节在屈膝30°时的股内侧肌PMT和屈膝90°时的股外侧肌PMT,与对侧比较均延长(P<0.05);PT侧膝关节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EMD与对侧比较均延长,且以股内侧肌EMD变化最为显著。结论:髌腱末端病股四头肌存在肌电激发和收缩时间延迟现象,股四头肌收缩非同步化增加是引起膝关节动作反应迟缓和力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肌发电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研究肌发电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中的变化情况及股四头肌的详细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训练方法和其他疗法进行比较,用肌电图进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肌发电量测定,同时用“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功能的辅助评定。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股直肌、股内侧肌的肌发电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尤其以股内侧肌的变化极显著,股外侧的肌发电量无显著变化。两种方法中肌力训练较其他治疗方法在提高肌发电量方面更为有效。结论:股内侧肌在膝关节肌力锻炼中的变化最大,说明股内侧肌比股直肌和股外侧肌在稳定膝关节方面更重要。股外侧肌在训练中的变化最小,在维护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起的作用比股内侧肌和股直肌小;肌力训练比其他方法在增加肌发电量方面更有效,更能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健、患侧膝屈伸肌的肌肉功能和协调活动差异,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用Noraxon Myosystem1200型表面肌电图仪对26例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等长肌肉收缩功能和下蹲运动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测试。结果 患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在最大等长收缩和下蹲运动时的肌电振幅均值小于健侧(P〈0.05)。在最大等长收缩过程中,患侧的拮抗肌协同收缩率较健侧增高(P〈0.05);在下蹲运动过程中,患侧的胭绳肌共同活动比率高于检测(P〈0.05)。结论 表面肌电图测试可用于量化评价膝OA患者在不同运动过程中肌肉功能。膝OA患肢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均可能存在肌肉功能降低和肌力平衡异常。康复治疗不仅应重视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而且应重视改善膝关节的肌力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评测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肉收缩特征,包括收缩速度、收缩力量和抗疲劳性.方法 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参与观察组;34名健康人参与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左右侧、Q角相匹配.所有受试者均在膝关节屈曲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下,进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股四头肌肌力的评测.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两组评定指标包括募集速率、平均振幅、峰力矩/体重比、疲劳指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股内侧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直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和100°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 P<0.05).②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在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观察组股直肌、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 P<0.05).③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在膝屈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中峰力矩/体重比均小于对照组( P<0.05).④观察组在等速180°/s伸膝测试中股四头肌耐疲劳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收缩速度减慢、收缩力量减小、抗疲劳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正常年轻人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的不同力矩时股直肌的肌电信号和股四头肌肌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5个正常健康年轻受试者,在100%、75%、50%、25%最大自主收缩(MVC)时测定右侧股四头肌肌肉的伸展力矩及表面肌电图(s EMG)。结果:均方根值(RMS)和股四头肌肌肉收缩力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1)。股四头肌MVC和RMS有相关性(γ=0.874)。结论: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和肌电信号的RMS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速离心收缩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价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变化,重点研究膝OA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测试系统对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测试。结果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及健侧腘绳肌向心收缩时,当速度增加,峰力矩值显著减小;离心收缩时,随着角速度增加峰力矩未见下降;相同速度下,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肌力明显大于向心收缩;膝OA患者存在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10%,以及腘绳肌低速向心肌力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为14.33%。膝OA股四头肌的离心/向心肌力比值(E/C比值)低于腘绳肌,随运动速度增加,股四头肌的E/C比值明显增大。患侧股四头肌60°/s角速度下的E/C比值较健侧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膝OA患者股四头肌存在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异常,提示膝OA患者的肌肉功能测试应增加离心测试,并注意加强膝OA患者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腘绳肌损伤是足球运动中最常见的肌肉损伤之一,在一项对51支欧洲高水平足球队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腘绳肌损伤占所有肌肉损伤约37%,占所有足球运动损伤的12%—16%[1],腘绳肌损伤需要复杂的治疗和长期的康复[2]。腘绳肌群位于大腿后侧,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与短头组成,是髋关节伸展与膝关节屈曲的主要肌肉,在日常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腘绳肌双关节肌的特异性被认为是由于两个关节相互作用增加负荷而导致受伤的危险因素之一[3]。腘绳肌的最大伸展和力量发生在摆动相末期,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研究肌肉减少症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肱二头肌长轴剪切波速度(SWV)值特征,探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肌肉减少症患者肌肉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2例肌肉减少症患者(病变组)和21例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获取病变组和对照组优势侧的股四头肌4块肌肉[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内侧肌(VM)和股中间肌(VI)],腘绳肌3块肌肉[股二头肌(BF),半腱肌(ST)和半膜肌(SM)]和肱二头肌(BB)松弛状态下长轴SWV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松弛状态下病变组与对照组的VL、RF、VM、VI、BF、ST、SM和BB肌肉的SWV数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1)。松弛状态下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VL、RF、VM、VI、BF、ST、SM和BB肌肉的SWV数值分别降低7.8%、7.0%、7.3%、7.3%、7.1%、7.3%、6.5%和6.7%。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SM长轴的SWV值降低最小,VL长轴的SWV值降低最为显著。年龄和BMI指数均为老年人骨骼肌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检测肌肉减少症患者较大骨骼肌弹性差异,为评估肌肉减少症患者肌肉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