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的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25例ELLDH进行常规CT扫描 薄层螺旋扫描和冠状面、矢状面的MPR;25例中男18例,女7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5例ELLDH MPR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其中椎间孔内突出15例,椎间孔外侧突出4例,椎间孔内外突出3例,椎间孔内并同节段椎管内后外侧突出3例。其MPR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形态多呈丘状、圆形或三角形。25例ELLDH中有7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ELLDH,病人再行MPR均发现ELLDH;8例常规CT扫描显示ELLDH可疑,通过MPR得到明确诊断;10例常规CT扫描虽发现ELLDH,但不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25例ELLDH通过MPR均直接显示了神经根受压情况。结论 MPR在ELLD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地提供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等解剖学信息,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重位MRI检查对腰椎隐匿性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有神经功能障碍而常规MRI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或影像征象与临床体征不一致的76例患者,患者行负重位MRI检查,观察分析下腰椎(L3~4、L4~5、L5~S1)椎管变化情况。结果:76例患者228个椎间盘水平负重位MRI检查发现28例(36.84%)32个(14.04%)硬膜囊面积75 mm2。其中11个由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造成,10个由椎间盘病变与黄韧带共同作用造成,7个由椎体失稳或滑脱造成,4个由小关节半脱位造成。此外,负重位MRI还发现5例(6.58%)椎间盘极外侧型突出,14例(18.42%)23个椎间孔狭窄。结论:负重位MRI可弥补常规MRI或CT检查的不足,为腰椎隐匿性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01~2004-04,对腰腿疼患者临床和常规CT检查考虑有椎间孔狭窄时,使用螺旋CT旁矢状位二维重建,诊断并手术腰椎间孔狭窄症15例。结果15例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均显示有L4~5或L5~S1椎间孔狭窄,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8例椎体终板后外缘局限性增生骨化突入椎间孔,1例腰椎滑脱峡部裂假关节,4例后外侧椎间盘突出间隙狭窄并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上移。水平狭窄型7例,垂直狭窄型8例。Ⅱ度狭窄6例,Ⅲ度狭窄9例。结论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可以弥补常规横断CT扫描的不足,对椎间孔显示清晰直观,对手术减压有定位指导意义,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序列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上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图像、SPACE序列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32~53岁,平均34岁.椎间孔内侧型2例,椎间孔外侧型2例,混合型1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在平扫矢状位椎间孔层面上表现为椎间孔内和(或)外软组织肿块信号,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T<,2>WI轴位呈等或混杂信号,边缘不清,T<,2>WI冠状位呈位于孔内和(或)外软组织肿块信号,硬膜囊受压,强化扫描呈中央不强化,周边环状强化信号;SPACE序列冠状位椎间孔周围出现异常低信号,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并与线状马尾神经根相交;SPACE-STIR序列显示受压移位的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呈"腋下网球"样征象.结论:在磁共振SPACE序列上能直观地显示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空间关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CT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 196例术前进行直立位椎管造影检查。结果 直立位椎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CT或MRI基本符合 ,但有 7例直立位椎管造影发现L4~ 5椎间盘突出并伴有神经根受压 ,而CT或MRI未能显示。结论 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可能优于CT或MRI ,尤其对L4 5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受压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38例腰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症的CT表现。结果:本组238例腰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症,其中膨出126例,其CT表现为腰椎间盘周围见弧形或环形软组织影;突出107例,其CT表现为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以中央型和后外侧型突出多见,其中中央型突出32例(30%),后外侧型突出66例(占62%),外侧型突出9例(占8%);L3-4椎间盘突出7例(7%),L4—5椎间盘突出59例(占55%),L5-S1椎间盘突出28例(占26%),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13例(占12%);腰椎间盘脱出5例。结论:CT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的方向和程度,同时也能显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因此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结果:本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CT表现为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多见。其中中央型突出53例(27%),旁中央型突出125例(占63%),外侧型突出20例(占10%),L.3—4椎问盘突出16例(占8%),14—5椎间盘突出109例(占55%),L5一S1椎间盘突出73例(占37%),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40例(占20%)。结论:CT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同时也能显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因此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骨科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治疗单节段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分为A组患者52例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9~71岁,平均44.4岁。13/43例,L4/527例,L5/S122例。B组患者4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5~69岁,平均46.1岁,L3/42例,L4/521例,L5/S118例。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在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建 (MPR)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常规扫描和螺旋扫描MPR重建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共 41例 ,对L3~ 4 、L4~ 5和L5~S1扫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1例经常规扫描患者中有 35例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和突出 ,经螺旋CT扫描MPR重建示有 36例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或椎间孔骨性狭窄 ,其中常规扫描无异常发现的 6例患者 ,经MPR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或椎间孔骨性狭窄致神经根受压。结论 MPR重建在诊断腰椎间盘病变、显示腰椎疾病的原因以及腰椎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分型的方法及传统CT轴位分型的方法报道较多,不是很统一。病理分型有:Schmorl分为反复性突出固定性突出、嵌顿性突出和游离性突出。Mcnab提出5类型(1)周围性纤维环膨出。(2)局限性纤维环膨出。(3)椎间盘突出髓核位于纤维环内。(4)椎间盘脱出:移位的髓核穿过纤维环而位于后纵韧带下。(5)椎间盘游离:突出的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内,椎间孔内。传统CT轴位对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分型也不很统一,有的分中央型、后侧型、外侧型3型[1];有分中央型、旁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5型;还有分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靶点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并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提高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30例旁侧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合并轻度髓核脱出,均在"C"形臂监视下行APLD,并联合水针刀行相应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所有病例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本组30例,显效率为80.0%(24/30),有效率为13.3%(4/30),无效率为6.7%(2/30),总有效率为93.3%(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可行性,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使用常规自旋回波(SE)的矢状位T1WI、快速自旋回波矢状位(FSE)T2WI和横轴位T2WI,观察椎体侧后方增生的钩椎关节、突出的椎间盘、肥厚的后纵韧带对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并回顾性分析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MRI影像资料。根据神经根受压的组织来源不同将其分为钩椎关节增生型、椎间盘突出型、后纵韧带肥厚型和混合型4种类型。结果: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钩椎关节增生型48例,30例为单侧神经根受压,18例为双侧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型7例,均为单侧神经根受压;后纵韧带肥厚型2例,单侧、双侧神经根受压各1例;混合型1例,为双侧神经根受压。以C4、C5、C6三节段发生率较多,C5、C6最多。结论:MRI能准确反映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受压的组织类型和受压方向的影像学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5-08~2011-05就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和L5/S1两个节段.其主要分型:①中央型;②外侧型;③远外侧型.结论:CT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其对侧硬膜囊、脊神经压迫的情况,对了解CT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 6 5例中 40~ 6 7岁 44例 ,约占 6 8% ;发生于L4 5、L5 S1椎间盘者 5 2例 ,占 80 % ;CT影像上表现为凸出于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 ,突出方向以中央型和外侧型多见 ,本组病例中央型和外侧型突出者 6 3例 ,占 98%。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 ,可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的螺旋CT(SCT)诊断分型。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6例椎间盘突出SCT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按突出物方向和形态,可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旁侧型、椎间孔型、外侧型、Schmorl结节5型及隆起、破裂、游离3个亚型。结论:细化腰间盘突出的SCT诊断分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在腰椎滑脱中CT、MRI的变化,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03月间收治的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在CT上观察椎间盘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的情况,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椎间盘高度、滑脱角;在MRI图像上评价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突出及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结果滑脱椎间盘148个,CT显示:滑脱椎间盘高度L3~4、L4~5、L5~S1的后份较前份窄,L3~4、L4~5、L5~S1滑脱角逐渐变小。真空征69个;许莫氏结节44个;钙化16个;骨质增生72个。MRI显示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5个;Ⅲ级46个;Ⅳ级30个;Ⅴ级11个。终板Modic改变:Ⅰ型15个;Ⅱ型22个;Ⅲ型7个;伴椎间盘突出54个。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在病理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CT与MRI的结合应用在临床治疗的选择上有较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乐涛  刘淼 《武警医学》1993,4(4):217-2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在椎间孔或外侧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上一椎间隙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脊髓造影多数无异常所见,手术中如不充分暴露椎管侧方,直至椎间孔,可遗留突出物,导致手术失败。近年来,由于CT、MRI等广泛应用,诊断率明显提高。我们1961年7月~19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进行神经根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188例经临床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其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神经根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1)CR 6位片可以显示颈椎的整体表现:正侧位及功能位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22例(占64.9%),椎间隙变窄96例(占51.2%),椎体滑动或失稳49例(占26.1%);双斜位显示椎间孔变小或狭窄87例(占46.3%),Luschka关节增生82例(占43.2%).(2)CT显示Luschka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赘76例(占40.4%),显示椎间盘突出及软骨结节钙化80例(占42.6%),黄韧带肥厚或钙化66例(占39.8%).(3)MRI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105例(占55.8%),黄韧带肥厚或钙化51例(占27.1%),神经根及脊髓受压69例(占36.7%),脊髓水肿或变性23例(占12.2%).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根障碍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行椎间盘切除术(PELD)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手术节段L4~L5节段77例,L5~S1节段59例。采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实施手术55例(L4~L5节段55例);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实施手术31例(L4~L5节段19例,L5~S1节段12例);采用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实施手术50例(L4~L5节段3例,L5~S1节段47例)。记录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神经根功能评价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髄核摘除手术时间为32~50 min,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16.4±3.3)次;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为30~58 min,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2.6±0.5)次;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髓核摘除术33~59 min,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10.2±2.4)次。3组患者术后6 h、2周、6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无复发患者。术后1年,3组患者的责任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均明显恢复,且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均较高。结论 3种手术方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手术方式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的MRI资料;在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对冠状位"裂隙征"、矢状位"幽灵征"及横断位"裂隙征"的发生率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冠状位"裂隙征"15例,矢状位"幽灵征"14例,横断位"裂隙征"4例;冠状位"裂隙征"与矢状位"幽灵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状位"裂隙征"与横断位"裂隙征"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幽灵征"与横断位"裂隙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征象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5/16);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处软骨下骨水肿3例(3/16);胫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4例(4/16);合并外侧半月板其他节段撕裂4例(4/16);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6例(6/16),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1/16),板股韧带缺失7例(7/16),其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中,4例板股韧带缺失或显示不清;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