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高龄AIS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62例和替罗非班组6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良好,出血性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病死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mRS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90 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HT、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罗非班治疗高龄AIS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IS)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治疗的114例P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观察组接受替罗非班、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接受奥扎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6.22±1.17)分、P-selectin(10.19±2.31)μg·L-1、血小板聚集率(27.98±3.26)%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是PIS治疗中较为安全且有效的用药方案,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脉内灌注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3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双抗治疗,实验组予以责任血管动脉内灌注替罗非班治疗,停泵前6 h予以双抗,后续综合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情况、死亡情况,治疗后24 h病情.结果治疗后24 h、7 d,实验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7.08±3.11)、(4.87±3.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9.75±4.23)、(7.83±4.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mRS评分(1.50±1.18)分低于对照组的(2.29±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血率16.67%与对照组的17.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后24 h,对照组病情持续进展率为86.21%(25/29),高于实验组的8.3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动脉内灌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安全性,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序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穿支动脉型,68例)和对照组(大动脉狭窄型, 56例)。所有患者均在双重抗血小板或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内出现进展,进展后均及时给予替罗非班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治疗90 d的疗效,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78±5.05)、(12.31±3.76)、(5.65±2.72)、(4.43±2.24)、(1.85±2.22)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23±4.79)、(11.93±3.60)、(9.52±3.03)、(7.89±3.26)、(6.66±3.38)分。两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30、90 d的...  相似文献   

5.
刘银芳  曹心慧  张晓曼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8):1635-1638,165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前30 min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0.4 μg/(kg·min),后给予0.1 μg/(kg·min)的低剂量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随访,观察组mRS评分总有效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急性脑进展性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序贯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90天mRS评分。结果 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和溶栓3天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序贯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血清VEGF水平第3天、第7天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脑梗死90天的m 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替普酶疗效显著,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巴曲酶序贯替罗非班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巴曲酶序贯替罗非班治疗24 h,在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前4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前、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2分的例数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8 h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7、14 d的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7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予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4患者比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患者比例,Barthel指数≥95患者比例;比较两组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90 d,NIHSS评分下降≥4的患者比例,mRS评分为0~1的患者比例和Barthel指数≥95的患者比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82%和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与阿替普酶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评分、改良运动功能评分(mRS)及相关血液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FIM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液学指标水平均改善(P <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对风痰瘀阻证的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分析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血管内取栓,观察组予以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周后的临床有效率(有效定义为NIHSS评分改善≥4分),治疗90 d的良好预后率(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0~2分),治疗2周内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死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比较治疗1周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治疗90 d的良好预后率,观察组患者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治疗2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相比血管内取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率更高,患者短期预后更好,且并未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示阿加曲班可更好促进血管内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情况;并对不同卒中亚型的疗效进行比较,对阿加曲班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1年6月1日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作为分组的依据,390例入选患者分为阿加曲班组(285例)和未使用阿加曲班的对照组(105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收集治疗前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入院时及治疗7 d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卒中病因分型等数据。卒中分型诊断标准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以住院第7天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为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阿加曲班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吸烟史,LDL-C、HDL-C、TC、TG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7 d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7 d时mR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例数、穿支动脉病变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中,两组间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支动脉病变型亚组中,两组间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与使用阿加曲班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冠心病史、LDL-C水平与治疗7 d时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卒中病史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改善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预后,卒中分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史、既往卒中病史等因素对阿加曲班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成替非罗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替非罗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结果替罗非班治疗后7 d及30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重度残疾和病死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对后循环进展性卒中治疗是安全的,可改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但未降低重度致残和病死例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替罗非班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进展时、治疗后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预后评定,观察记录患者出血及死亡例数。治疗后24小时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进展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治疗组患者m 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小时,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比较治疗组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不增加出血率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估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分为溶栓组33例(其中起病3 h内者25例,3~4.5 h者8例)和对照组18例,溶栓组予rt-PA0.9 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90 d)的Barthel指数(BI),并将3 h溶栓组按TOAST分型分亚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①3 h溶栓组治疗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7d、90 d的BI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90 d的BI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4.5 h溶栓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和90 d后B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24 h、7 d NIHSS评分与90 d BI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3 h溶栓组亚组分析提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组)治疗后2 h、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90 d的BI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源性栓塞组(CE组)治疗后2 h的NIHSS评分与90 d的BI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动脉闭塞组(SAA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3 h溶栓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脑疝、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P〉0.05)。亚组分析显示CE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LAA组和SAA组(P〈0.05)。结论3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预后,出血风险较对照组增加。小样本3~4.5 h溶栓病例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3 h溶栓组亚组分析显示LAA组疗效优于CE组,而SAA组疗效欠佳。CE组的出血风险高于LAA组和SAA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IMI)患者选择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与单独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急诊科就诊后至心血管内科急诊行PCI治疗的171例STIMI患者。按照术中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4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在PCI治疗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则单独使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1周内射血分数、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卒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花费及术后1年内再次住院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梗死血管TIMI血流分级、射血分数、心血管不良事件、脑卒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术后1年内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首次住院天数为10.5(9.0,13.0)d,住院花费为31 951.3(26 137.7,38 866.0)元,对照组分别为9.0(8.0,11.5)d、28 668.6(25 773.6,32 97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59、-2.207,P=0.014、0.027)。结论 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基础上使用血栓抽吸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替罗非班对STI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未见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及预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减低,反之还有延长住院时长、提高住院费用可能,不应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oke, 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使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血管内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管再通率、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患者在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11);替罗非班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89.41%(3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替罗非班组、对照组患者90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8.57%(33/42)、57.89%(22/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利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同时,将观察组分为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强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降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效果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率、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循环梗死组NIHSS评分低于前循环梗死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5)。治疗后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随访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效果,从而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替罗非班、替格瑞洛联合给药,记录两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后)。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LVEDD均较之前显著改善,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13.33%(6例),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达28.89%(13例)(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玉敏  孙继兴  周琪  顾全  李艳琴  马拓  霍丽静 《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 2015年 12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 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