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保健做起,本研究调查早孕期非计划妊娠孕妇高危因素暴露情况,进一步强调加强孕前保健的重要性。方法调查2007-2008年度于我院初次就诊的早孕孕妇,对其咨询内容进行分类和统计。结论大多数危害早孕孕妇的高危因素是可以通过孕前宣传教育而避免。为了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避免非计划妊娠。  相似文献   

2.
基层广泛开展遗传优生优育咨询,包括遗传咨询,孕前优生,孕期优生(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胎儿监护)和科学育儿一条龙服务。干预了出生缺陷,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病率,从而提高了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婚前医学检查急剧下降,而孕前保健又处于真空状态.为加强和预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要求,促进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尽可能避免妊娠中的不利因素,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成立了"孕前保健门诊",由此可发现疾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并进行科学的孕前优生指导.我院于2009年1月成立了"女性孕前保健门诊",实施孕前疾病筛查、孕前优生咨询与指导.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孕前保健服务,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就诊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孕期保健与优生已引起孕妇及家庭人员的高度重视.但对孕前保健了解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许多孕前保健和措施对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开展孕前指导和咨询,使孕妇在身体状态最佳,,环境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怀孕,了解妊娠的可能风险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措施以改善妊娠结果,避免不适宜的妊娠,将更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维护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产妇对孕期心理及保健知识需求,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孕前及孕妇在就诊时进行交谈了解其心理需求,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指导。结果接受孕期宣教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病率。结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利于产妇生产和康复、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项目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进行优生健康查体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未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前4875人已孕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后5019人已孕育龄妇女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孕期B超监测及出生缺陷儿异常情况。结果孕期B超监测对照组异常101人,干预组异常62人,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对照组占20.718‰,干预组占12.35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对照组占7.106‰,干预组占3.422‰,下降了51.84%。结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能有效的预防病理妊娠及出生缺陷儿发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人口政策。近些年来对于控制人口数量作出了显著成绩。关于提高人口素质虽然也作了一些工作 ,如产前诊断、孕前和孕期病原体感染的检测和预防性治疗等 ,但是由于病残儿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从引起病残儿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残疾儿出生 ,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二胎生育优生监护的研究” ,从孕前预防、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产后监护等系列性、适合基层的优生监护措施和全程服务 ,经过试行 ,效果显著。对象与办法一、研究对象 :(一 )间隔式二胎生育妇女 ;(二 )独生子女病残儿二胎生育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襄阳市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者的实验室结果,探讨孕前优生保健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方法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规范,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218例计划怀孕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方法,筛查出高风险人群。结果5218例检查对象经实验室检查共发现高风险人群449人(8.60%),女性高风险因素包括:乙肝感染或携带、肝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巨细胞和弓形虫感染;男性高风险因素依次是肝功能异常、乙肝、肾功能异常;其中30岁以上人群肝肾功能异常、血糖异常、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30岁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对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计划怀孕夫妇的科普宣教工作,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制定和推广临床指南是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为保证临床指南制定的科学、公正和权威,以及使临床指南适应于我国国情,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推荐规范如下。一、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指南共识类文章指具有学术权威性的指导类文章.  相似文献   

10.
黄璇 《医学信息》2010,23(14):2374-2375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孕期体重增长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控制体重增长范围,加强孕产期保健。方法筛选孕期体重指数(BMI)正常的孕妇,选取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产妇47例作为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在10~15kg的孕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产程及分娩结局、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孕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妇对母儿健康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减少手术生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名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意识普遍存在,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然而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孕期体重增长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控制体重增长范围,加强孕产期保健.方法 筛选孕期体重指数(BMI)正常的孕妇,选取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产妇47例作为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在10~15kg的孕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产程及分娩结局、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孕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孕期体重增长≥20kg的孕妇对母儿健康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减少手术生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妊高征孕妇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探讨胎死宫内及死产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高征并发胎死宫内、死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娩总数为13422例,发生胎死宫内113例,死产17例,共130例。其中47例为妊高征,占36%。轻度妊高征4例,中度妊高征2例,重度妊高征41例,平均发病孕周为27周。平均发生胎死宫内、死产孕周为32.6周。结果妊高征合并低蛋白血症、胎盘功能低下引起的IUGR及胎盘早剥是胎死宫内、死产的主要原因。结论高度重视孕期保健及监护,加强围产保健,完善三级保健网,提高产前诊断技术,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体征,及早发现并控制妊高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为采取社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依据《深圳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24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诊断,对2002年—2006年在深圳市南山区所属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2.69‰,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6.67‰。围产儿死亡率为9.20‰,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占围产儿死亡的20%。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前五位依次为: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马蹄内翻足,非肉眼可见的畸形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排在首位。结论将出生缺陷监测及早期干预工作放在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单位,在妇幼保健院指导下。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民政局、居委会等社会支持组织共同参与,开展健康教育、社区访视指导、孕前、孕期保健、产前诊断筛查,克服以往无保健意识的人群而末能去社区和医院及时进行筛查,接受保健干预的缺点,将监测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育龄青年,探讨适合社区推广的预防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及干预手段,将提高孕产期保健和致畸知识知晓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从根本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前妇女及孕期妇女风疹易感水平和近期感染状况,为预防先天风疹感染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生物蛋白芯片技术对2986例孕前妇女及863例孕期妇女(包括725例正常妊娠和138例异常妊娠)进行风疹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80.27%的孕前妇女具有免疫力,4.99%孕前妇女为风疹近期感染,14.03%妇女对风疹易感。89.00%的孕期妇女具有免疫力,1.96%孕期妇女为风疹近期感染,7.76%妇女对风疹易感。孕前妇女及孕期妇女的风疹近期感染率和易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797、23.846,P〈0.001);不良妊娠与正常妊娠之间风疹近期感染率和易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30.635、4.174,P〈0.05);市区与农村的孕前妇女及孕期妇女在风疹近期感染率和易感率比较无明显不同;孕前妇女及孕期妇女风疹近期感染月份分布均以5月最高。结论本地区孕前妇女风疹感染率高;风疹感染与不良妊娠密切相关:市区与农村妇女的风疹易感水平和近期感染状况相当。对孕前妇女及孕期妇女同时检测风疹特异性抗体IgM、IgG可以正确判定妇女的免疫状况,有效预防、主动发现并合理处理孕妇感染,从而降低风疹感染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期保健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取安徽省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198年7月-1999年12月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行孕期保健的1340例与未行孕期保健的980例进行比较。结果:行孕期保健、定期检查的孕妇,其妊高症、切口感染、台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新生儿窒息、早产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未行孕期保健组(P<0.05)。结论:孕期及时、定期检查保健能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是改善母儿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对新生儿出生缺陷进行有效干预的目的,我们采用了一补、二防、三筛查的优生保护监测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指导。(1)建立村级育龄妇女优生监护档案;(2)抓好婚前、孕前、孕期优生宣教指导;(3)落实好孕前孕期重点监护对象。结果,孕前常规检测 TDRCH中IGM抗体阳性者均在治疗转阴后可再怀孕,B超查出胎儿发育异常者 6例,均做了终止妊娠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并与同期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2006年制定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及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邮市2005年-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7.47‰、6.89‰、3.55‰,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高邮市2005年-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包括缺指(趾)、裂手(足)]、外耳其它畸形(小耳、无耳除外)。结论孕前、孕期增补叶酸,提高婚检率,开展孕前保健,提高围产保健技术,普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率,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我区2001年~2011年病残儿医学鉴定相关情况,为制定更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至2011年我区337例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鉴定符合标准的337例病残儿,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发病高,占55.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占首位;来自农村病残儿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城市。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及体成分测定分析,为孕期妇女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定期来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孕期妇女,收集近一周平均膳食摄入情况及体成分指标。结果 共收集1752名孕妇,孕早、中、晚期分别有200人、994人、558人。孕前体质量、当前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在孕早、中、晚期均存在差异;孕早期对蔬菜、水果、鱼禽肉蛋、大豆/坚果类摄入缺乏;孕中期所有的膳食摄入均缺乏;孕晚期对蔬菜和鱼禽肉蛋的摄入较缺乏。孕早期各类营养素摄入不足;孕中期对Ca、Mg的摄入基本达标,孕晚期仅Ca摄入量充足。基础代谢率、总体水、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体脂百分比、体脂、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及蛋白质含量在孕早、中、晚期均有统计学差异;体成分指标与不同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存在相关性。结论 不同孕期妇女的膳食摄入及营养素摄入情况均不同,仍有相当数量的孕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达标;体成分与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存在相关性,可合理使用体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个体化指导孕妇科学合理饮食,有效控制孕妇的孕期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