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状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262例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和BRAFV600E突变的检测。结果BRAFV600E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6%(45/147)及10-4%(12/115),CLNM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8%(37/120)及14.1%(20/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BRAFV600E阳性或CLNM阳性的患者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显著增高(OR=5.02,95% CI=1.56—16.13,P=0.007;OR=3.94,95%CI=1.07~14.46,P=0.039)。BRAFV600E阳性合并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OR=11.09,95%CI=3.54~34.74,P〈0.001)。结论BRAFV600E突变及CLNM与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相关。BRAFV600E阳性伴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结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 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 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结的复发风险。结果 245例患者中, 侧颈淋巴结复发32例, 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侧颈淋巴结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结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结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结复发的高危患者,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评分系统,并评价和验证其工作效能。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37例PTC患者为建模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相同条件的100例PTC患者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评分系统,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男性、肿瘤直径>1 cm、多发癌灶、肿瘤位于腺体下极和包膜侵犯是预测PT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最佳诊断截点值为6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9%、85.3%、78.6%和87.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 结论 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对PTC患者CLNM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评分≥6分的患者CLNM发生风险较高,应积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HT合并PTC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PTC伴HT患者发生CLNM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4 171例PTC患者的资料。最后,共纳入671例PTC合并HT患者。其中,468例患者组成训练组,其余203例患者组成了验证组,以验证模型的性能。预测因子选择采用LASSO回归模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CLNM的列线图,并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模型显示,有17个变量可能是影响CLNM发生的因素(P<0.05)。随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低、结节性高回声、肿瘤大直径、肿瘤多灶性、甲状腺外扩张(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颈部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PTC合并HT患者发生CLNM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725~0.824),验证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712~0.850)。列线图对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以及合并数据集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鉴别能力。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参考,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96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组,分析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PTC患者中颈侧淋巴结转移28例(29.1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2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均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均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以中央区为主,其次为颈侧区,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均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危险因素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超声特征, 为不同大小MT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超声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MTC患者87例, PTC患者220例。以甲状腺结节最大径1 cm为界值, 将患者分为小结节组(最大径≤1 cm)和大结节组(最大径>1 cm)。小结节组97例, 其中MTC 28例, PTC 69例。大结节组210例, 其中MTC 59例, PTC 151例。按甲状腺结节分层后, 比较MTC与PTC患者甲状腺结节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术前血清降钙素(CT)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在小结节组中, MTC表现为低回声、边缘光滑、有血流信号的比例高于PT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大结节组中, MTC表现为囊实性、低回声、边缘光滑、有血流、血管分布为Ⅳ型的比例高于PTC, 并且MTC与PTC的钙化类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论结节大小, MTC与PTC的病灶数量、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小结节组中...  相似文献   

7.
郑涛  王蓓  袁杰  王群  王耕 《现代肿瘤医学》2022,(19):3488-3493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增高是否会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中央区(VI区)淋巴结转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单中心收治的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的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分析不同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是否是影响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0例DTC患者,年龄≤45岁80例,>45岁120例;男性67例,女性133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24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29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27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23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14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17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48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18例。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状态更倾向于双侧肿瘤(P<0.05)以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P<0.001)DTC患者,但未发现这8种不同组合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侵犯神经、血管、是否多灶性及术前TSH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112例,阴性者8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多灶性、双侧性、自身抗体均阳性组合状态(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以及术前TSH降低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未发现自身抗体其他组合状态及其他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DTC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均增高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因素,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为临床淋巴结阳性(cN1, 包括cN1a和cN1b)的248例初治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胸增强CT检查, 对可疑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行可疑区域淋巴结清扫。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患者中, 术后病理提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54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期86例, T2期94例, T3期17例, T4期51例;N1a期21例, N1b期227例, 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术前影响因素中, 超声肿瘤长径>2 cm、超声肿瘤双侧、CT双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升高均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术后相关影响因素中, 肿瘤双侧、双颈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I)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危险因素研究,为PTCI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3年0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5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PTCI组(n=62例)和单侧腺叶PTC组(n=47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PTCI和单侧腺叶PTC患者的一般资料;进一步通过χ2检验分析PTCI和单侧腺叶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I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肿瘤大小在PTCI患者中的双侧中央区淋巴结(b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 BC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PTCI组和单侧腺叶PTC组相比,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多灶性方面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CLN清扫术中,PTCI组患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9年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术后PTMC CLNM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临界值, 采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分析NLR、PLR与CLNM的关系。结果 220例cN0期PTMC患者中, CLNM 92例。ROC曲线显示, NLR临界值为2.5、PLR临界值为175时, Youden指数最高, 分别为0.318和0.264。NLR和PLR与CLNM均有关(均P<0.05), 肿瘤长径、肿瘤多灶性、NLR≥2.5和PLR≥175为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 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为5.531(95%CI为0.160~10.901, P=0.016), 归因比为0.512(95%CI为0.23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 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 Cont-CLNs) 转移相关因素,探讨 Cont-CLNs 清扫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12 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 PTC 患者 149 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 Cont-CLNs 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 与 Cont-CLNs 转移的关系。  结果  本组患者 Ipsi-CLNs 转移率和 Cont-CLNs 转移率分别为 73.2%和 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 Cont-CLNs 转移均不相关(P=0.792、 0.097、0.531、0.578、0.269、1.000) ,包膜外侵犯(P=0.017) 、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 和 Ipsi-CLNs 转移(P<0.001) 与 Cont-CLNs 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是 Cont-CLNs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 。  结论  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 Ipsi-CLNs 是 Cont-CLNs 的影响因素;当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 Cont-CLNs 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假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645例乳腺癌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体资料。采用Log-rank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45例中真阳性、真阴性及假阴性分别为59.4%、33.3%及9.2%。在所有假阴性病例中92.3%患者腋窝阳性淋巴结出现在Ⅰ和(或)Ⅱ水平。阴性预测值为96.4%,准确率为92.7%。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哨淋巴结FN与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分子分型及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关(均P0.05),而发病年龄、是否绝经、Ki-67表达、SLN检测方法及肿瘤大小在FN组及TP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其中ER表达(OR=0.303,P0.05)、HER2表达(OR=9.594,P0.05)以及阳性腋窝淋巴结数目(OR=0.409,P0.05)是假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阳性的高危乳腺癌,术中清扫Ⅰ和(或)Ⅱ水平淋巴结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半乳糖凝聚素3(LGALS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将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转移组,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转移组。对比两组的CCND1、LGALS3表达情况和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分析CCND1、LGALS3表达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CND1、LGALS3表达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采用Kappa分析CCND1、LGALS3诊断P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90例PTC组织中CCND1阳性表达46例、阴性表达44例,而LGALS3阳性表达44例、阴性表达46例,且两者阳性细胞面积呈正相关(r=0.307,P=0.003);发生淋巴结转移51例(56.67%),未发生39例(43.33%)。转移组肿瘤病灶数量为多灶、CCND1或LGALS3表达为阳性者的比例分别为72.55%(37/51)、80.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uPTC)的超声特征、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和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53例uPTC患者灰阶超声参数、BRAF V600E基因以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uPTC患者原发灶声像图超声参数、BRAF V600E基因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构建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uPTC患者性别(男)、病灶部位(下极)、肿瘤最大直径(10 mm)、侵犯包膜、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界、肿瘤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对侧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2.784)、侵犯包膜(OR=4.183)、BRAF V600E基因突变(OR=6.273)、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6.85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 0.719~0.963),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敏感性74.38%,特异性88.59%。结论男性uPTC患者伴被膜侵犯、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警惕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可采取积极的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以减少复发及再手术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晨  田文  夏绍友 《肿瘤学杂志》2017,23(4):282-285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依据及应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94例PTC初治患者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情况,按照有无合并HT分为合并组 (A组)和单纯组(B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对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的影响。[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A组低于B组 ( 43.8% vs 62.4%,P=0.040),淋巴结清扫总数A组多于B组(9.14±2.37 vs 6.75±0.97,P<0.001),阴性淋巴结清扫数A组多于B组(6.56±0.41 vs 2.83±0.47,P=0.002)。颈淋巴结术后病理阳性率A组低于B组(53.39% vs 63.11%,P=0.012)。手术时间A组高于B组(82.22 min vs 70.32 min),手术出血量A组多于B组(37.53±2.47ml vs 22.46±1.31ml,P=0.040)。[结论]认识PTC合并H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合理控制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范围,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以及清扫时机等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评价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侧颈区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7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其中32例阳性.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期或分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Ⅱ-Ⅴ区),其中19例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有关(χ2=5.96,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85.71%(χ2=4.61,P<0.05).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枚)的患者可考虑行侧颈区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否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4例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或不合并HT的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有无包膜侵犯、中央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514例PTC病例中合并HT者74例(14.40%),不合并HT者440例(85.60%),与不合并HT组相比,合并HT组女性比例更高(91.89% vs 74.09%,P<0.05),年龄较小[(41.37±11.89)岁 vs (44.35±11.79)岁,P<0.05],肿瘤直径更小[(1.20±0.91)cm vs (1.53±1.18)cm,P<0.05],发生包膜侵犯(18.92% vs 31.14%,P<0.05)、中央淋巴结转移(17.57% vs 30.45%,P<0.05)的比例较低,但肿瘤的多灶和多中心性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HT的PTC多集中于女性群体,病灶组织偏小,且PTC合并HT不会使疾病侵袭性加强。然而,合并HT患者TSH高,则可能会使PTC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吉盼盼  张光亮  蒋蓓蓓 《癌症进展》2021,19(6):596-598,629
目的 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100例PT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T分为合并组(n=53)和未合并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1年,记录所有PTC患者的复发情况,其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组与未合并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块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直径≥1.25 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的PTC患者的复发率均高于年龄﹤55岁、肿瘤直径﹤1.25 cm、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或无淋巴结转移、合并HT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是影响PT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的PTC患者预后更差,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随访,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7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2)和未发生组(n=156)。查阅两组病例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范围、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大小等。采用Logistic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范围、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手术范围(OR=6.121,95%CI:4.194~8.352)、是否行二次手术(OR=5.092,95%CI:4.294~8.572)、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OR=5.216,95%CI:3.341~8.391)、是否行淋巴结清扫(OR=6.012,95%CI:3.501~9.984)及肿瘤大小(OR=4.143,95%CI:3.121~8.461)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范围、二次手术、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淋巴结清扫、肿瘤大小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185例PTC患者的性别、年龄、PTC结节声像图特征以及手术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资料,回顾分析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在患者年龄≤45岁,多灶,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最大径1 cm,接触被膜、伴微钙化、有血流分布这几个方面,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发生率高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5岁、多灶、接触被膜、伴微钙化是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PTC结节的声像图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